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特爾CEO內外交困:與董事會意見不合,又遭特朗普公開逼宮

2025-08-08 16:24

英特爾(INTC.O)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在被特朗普總統捲入風波前,就已與部分董事會成員意見不合。

據知情人士透露,自上任以來,陳立武與部分董事就一些核心問題存在分歧,例如公司是否應繼續從事製造業務,或是徹底退出製造領域。知情人士稱,陳立武近期試圖籌集新資金並收購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努力,也被董事會成員所阻撓。

本周四,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特朗普突然呼籲陳立武辭職,稱其因與部分國家的商業關係而存在利益衝突

目前,英特爾仍支持陳立武。公司在周四表示,公司、董事會和陳立武都致力於推進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利益,並作出與總統美國優先議程一致的重大投資

英特爾在給《華爾街日報》的一份單獨聲明中表示,董事會和管理層在公司的戰略上立場一致。聲明稱,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定期積極地進行深入討論與審議

英特爾曾長期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半導體公司,但由於未能預見人工智能的崛起,自去年年初以來,其市值已縮水一半。

陳立武今年3月被任命為CEO當天,英特爾股價上漲超過13%陳立武是英特爾前董事,曾在軟件公司Cadence Design Systems擔任CEO多年,併成功實現了公司轉型。

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太久。知情人士稱,陳立武與英特爾董事會主席Frank Yeary幾乎立即就一個關鍵問題發生了分歧:英特爾是否應繼續自行製造芯片,或是退出製造業務

英特爾芯片工廠所在的業務板塊去年約佔公司三分之一的營收,但該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過,有人認為這一業務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有助於保障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前投行家Yeary曾在擔任英特爾臨時執行董事長期間起草了一項計劃,建議公司徹底退出晶圓代工業務。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提議包括將該業務剝離,並讓英偉達(NVDA.O)亞馬遜(AMZN.O)等其他公司入股。Yeary還曾嘗試將該業務出售給臺積電(TSM.N),但未能成功。

陳立武則主張保留晶圓代工業務,認為這是英特爾成功的關鍵,同時也能確保美國不依賴臺積電和三星等外國半導體公司。儘管臺積電和三星已承諾在美建廠,但批評者指出,它們的研發仍集中在海外。

最近,英特爾已與幾家華爾街投行達成合作,籌劃一項數十億美元的資本融資計劃,用於投資其芯片工廠並增強公司資產負債表,知情人士稱。

管理層原本希望在7月底發佈季度財報時啟動這項融資。但包括Yeary在內的部分董事會成員希望進度放緩,將時間點可能推迟至2026年。

英特爾也曾考慮收購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知情人士表示。支持該交易的包括陳立武本人,認為這是趕超英偉達和AMD(AMD.O)AI領先競爭對手的機會。但董事會對此事考慮良久,最終一家其他上市科技公司看似更有可能完成該收購。

知情人士補充説,英特爾近期的一些戰略合作也告吹。

陳立武感到自己被董事會束縛手腳,難以施展拳腳來重振公司。為爭取時間,英特爾選擇了削減開支。公司在上季度財報中宣佈將裁員15%,並取消了在歐洲新建芯片廠的數百億美元投資計劃。同時,英特爾還宣佈將進一步放緩在俄亥俄州建設項目的推進速度。

陳立武在近期一封致員工的備忘錄中寫道:我們不再無條件投入資金。每一筆投資都必須具備經濟合理性。

在特朗普發難前,陳立武與政府方面的關係其實正在逐步改善。

在前總統拜登主導的《芯片法案》中,英特爾是主要受益者之一,該法案提供數十億美元補貼,以提升美國半導體產業實力。但特朗普更關注關税激勵本土製造,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表示,特朗普正在重新調整《芯片法案》中的部分補貼協議

知情人士透露,陳立武4月與盧特尼克舉行過一次約一小時的會談,討論其扭轉英特爾局勢的計劃。雙方最近又通過電話交流,甚至安排在本月晚些時候再度會面。盧特尼克曾向陳立武暗示,如果英特爾能拿下像蘋果(AAPL.O)這樣的關鍵客户,政府願意給予支持

然而就在周四早上,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陳立武嚴重存在利益衝突,並表示沒有其他解決辦法,陳立武必須辭職

特朗普的擔憂似乎與近期一項發展有關——Cadence Design陳立武2021年前擔任CEO的公司)以及他領導的風險投資公司在國的投資記錄。上周,Cadence同意認罪並支付超1.4億美元的罰款。

陳立武目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其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卸任前已與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建立了聯繫,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基辛格是在2024年特朗普與萬斯贏得大選后三個月辭職的。而據知情人士稱,陳立武是在與基辛格及董事會成員在業務方向上存在嚴重分歧后,突然退出英特爾董事會的。一位前英特爾董事會成員認為,基辛格與萬斯的關係原本可能為英特爾打開一條通往白宮的關鍵通道,有助於扭轉公司命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