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7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14.7萬輛,同比增長22.3%

2025-08-08 16:12

轉自:北京日報客户端

1.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零售: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82.6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下降12.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272.8萬輛,同比增長10.1%。今年國內車市零售累計增速從1-2月的1.2%持續拉昇到1-6月的10.8%,7月呈現高基數的減速特徵,市場走出「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今年7月零售較2023年7月176.8萬的歷史最高水平增長了3%,呈現較好增長態勢。

反內捲浪潮正推動車市降價減少、促銷平緩,車市運行日益平穩。根據車企官方宣佈降價或新車價格實質性突破近兩年最低指導價的規則統計:今年7月份有17款車型降價,較去年同期的23款和2023年同期的17款數量,當前市場保持相對穩定。2025年7月新能源車的促銷力度維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較同期增加2.1個百分點,較上月基本持平。2025年7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力度穩定在23.4%的水平,較上月增加0.1個百分點,較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

面對外部衝擊加大、內部困難挑戰疊加的複雜局面,強有力的對衝平衡措施支撐了經濟與車市。上半年我國GDP為66萬億元,同比增長5.3%,略超預期的經濟運行帶動了車市超強增長。國家「兩新」補貼政策的加力擴圍拉動效果突出,形成了上半年的「政策紅包」效應。然而,隨着第三批補貼資金下發出現空擋期,加之各地高息高返的政策收縮,貸款返利補貼車價的力度大幅縮小,導致消費者感知的購車成本上升,形成新一輪觀望情緒。同時,經銷商銷售壓力劇增,這使得7月車市增速從3-6月的15%回落至6%左右。

2025年7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徵:一、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二、2025年1-6月乘用車國內零售實現年累計10.8%的正增長,1-7月年累計增速10.1%,因7月零售增速6.3%,壓低年累計增速近1個點,今年車市「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初見端倪;三、今年直觀的降價趨勢的價格戰稍顯温和,但年款增配、調增車主權益、「兩新」政策疊加本品廠補加碼等隱形優惠措施層出不窮,7月新能源促銷環比持平達到10.2%;四、7月純電動零售市場同比增速24.5%,插混同比增速下降0.2%,增程同比增速下降11.4%,新勢力中的純電動與增程的結構佔比從去年的43%:57%變為64%:36%;五、隨着反內卷的深入,7月總體乘用車廠商與渠道總體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下降1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庫存下降了6萬輛;六、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4.0%,呈現出由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疊加新能源免徵購置税等普惠政策託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平穩強增長;七、2025年1-7月傳統燃油乘用車出口176萬,同比下降9%,新能源出口120萬增長57%,自主新能源佔自主出口39.0%。

7月自主品牌零售121萬輛,同比增長14%,環比下降10%。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5.9%,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1-7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64%,較去年同期增長6.9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7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5萬輛,同比增長1%,環比下降12%。7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4.5%,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2.9%,同比持平。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4.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韓系和其他西歐品牌零售份額有所提升。

7月豪華車零售17萬輛,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29%。7月的豪華品牌零售份額9.3%,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傳統豪華車市場較合資壓力更大一些。

出口:根據海關快報數據,7月汽車出口(含整車與CKD)69.4萬輛,出口額118.37億美元。2025年1-7月汽車出口417萬輛,同比增長19.7%;2025年1-7月汽車出口651億美元,同比增長9.7%。根據乘聯數據,7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7.5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下降1%,1-7月乘用車廠商出口295.5萬輛,同比增長9%。7月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44.7%,較同期增加19個百分點。7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41.5萬輛,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1%;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6萬輛,同比下降15%。

生產:7月乘用車生產222.9萬輛,同比增長12.1%,環比下降7.1%。1-7月乘用車生產1,545.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3.2%,7月乘用車生產較歷史同期高點2022年7月的215.8萬輛高出7萬輛,生產走勢平穩。7月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24%,環比降9%;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1%,環比下降16%;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5%。

批發:7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22.1萬輛創當月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3.0%,環比下降10.8%;1-7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550.3萬輛,同比增長12.4%。受零售調整的影響,7月乘用車批發同比增速比零售增速高6.7個百分點。7月自主車企批發158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下降5%。主流合資車企批發44萬輛,同比增長7%,環比下降21%。豪華車批發20萬輛,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25%。

7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批發格局持續變化,部分中段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如吉利汽車、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小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的環比表現較強。7月10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廠商有5家(6月5家,去年同期5家),佔整體市場份額47%(上月46%,同期40%)。5-10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7%(上月25%,同期31%),1-5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4.5%(上月30%,同期29%)。

庫存:由於7月廠商生產態勢較平穩,7月廠商批發低於生產0.8萬輛,而廠商月度國內批發低於零售8萬輛, 7月總體乘用車廠商與渠道總體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降11萬輛),今年7月是車企主動降庫存,去年是零售拉動的庫存下降。今年1-7月行業總體庫存下降24萬輛(去年1-7月下降63萬輛,2023年下降19萬、2022年增長21萬、2021年下降113萬、2020年下降46萬)。

新能源:

7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14.7萬輛,同比增長22.3%,環比下降3.3%;1-7月累計生產759.0萬輛,增長35.7%。

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18.1萬輛,同比增長24.4%,環比下降4.8%;1-7月累計批發762.9萬輛,增長35.2%。

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98.7萬輛,同比增長12.0%,環比下降11.2%;1-7月累計零售645.5萬輛,增長29.5%。

7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21.3萬輛,同比增長120.4%,環比增長7.6%;1-7月累計出口119.9萬輛,增長57.1%。

1)批發:7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53.2%,較2024年7月提升近5個百分點。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67.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3.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6%。

7月純電動批發銷量73.6萬輛,同比增長44.8%,環比下降4.5%;7月狹義插混銷量33.6萬輛,同比增長3.3%,環比下降2.3%;7月增程式批發10.9萬輛,同比下降6.2%,環比下降13.7%。7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2.3%(同比+8.8%,環比+0.2%)、狹義插混28.4%(同比-5.8%,環比+0.7%)、增程式9.2%(同比-3.1%,環比-1.0%)。2025年1-7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1.5%(同比+2.7%)、狹義插混29.4%(同比-1.5%)、增程式9.0%(同比-1.2%)。

7月B級電動車批發23.6萬輛,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2%,佔純電動份額32%(同比-9.0%)。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較好,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3萬輛,同比增長53%,環比下降15%,佔純電動的18%份額(同比+1%);A0級批發銷量16.9萬輛,佔純電動的23%份額(同比-1.0%);A級電動車18.5萬,佔純電動份額25%(同比+8%);經濟型電動車增長是可持續的,只有經濟型電動車普及才能真正拉動車市增量。

7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17個(上月23個),比亞迪宋(52,648輛)、Model Y(45,838輛)、海鷗(44,989輛)、吉利星願(44,286輛)、海豹06(31,248輛)、比亞迪秦(29,392輛)、軒逸(29,000輛)、博越(26,863輛)、宏光MINI(26,789輛)、瑞虎5X(26,475輛)、瑞虎8(26,166輛)、朗逸(24,706輛)、秦L(24,515輛)、小米SU7(24,410輛)、問界M8(22,929輛)、瑞虎7(22,115輛)、Model 3(22,048輛)。其中新能源車型佔11個,近期的軒逸、博越、朗逸、瑞虎系列等燃油車主力車型國內表現較強。

2)零售:7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為54.0%,較去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在7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4.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7%。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0%,同比持平;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3.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21.4%,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4.1%,同比下降1.1個點。

3)出口:7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1.3萬輛,同比增長120.4%,環比增長7.6%。佔乘用車出口44.7%,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佔新能源出口的65.3%(去年同期73.8%),作為核心焦點的A00+A0級純電動車出口佔純電動出口的43%(去年同期26%)。伴隨着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趨勢,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得到提升。其中插混佔比新能源出口的32%(去年同期26%),雖然近期受到外部國家的一些干擾,但自主插混出口發展中國家增長迅猛,前景光明。7月廠商新能源出口方面優秀的企業是:比亞迪汽車(78,364輛)、奇瑞汽車(28,023輛)、特斯拉中國(27,269輛)、長安汽車(11,842輛)、上汽通用五菱(10,636輛)、吉利汽車(8,741輛)、極星汽車(7,443輛)、光束汽車(7,050輛)、上汽乘用車(6,994輛)、智己汽車(5,809輛)、零跑汽車(4,605輛)、東風汽車(3,477輛)、小鵬汽車(3,000輛)、長城汽車(2,392輛)、廣汽埃安(1,777輛)、一汽紅旗(1,006輛)、江淮汽車(840輛)、智馬達汽車(792輛)、江蘇悦達起亞(591輛)、賽力斯汽車(湖北)(468輛)。其他車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規模。

自主品牌的CKD出口佔比較高的企業有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目前長城汽車CKD出口佔比20%,比亞迪CKD出口佔比10%。從整車出口轉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產是未來趨勢,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企業在着力海外體系建設上都表現得很優秀。

4)車企:7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強勁。在產品投放方面,隨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並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

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19家(同比多2家,環比多1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2.1%(上月91.3%,去年同期88.9%)。其中,比亞迪汽車(341,030輛)、吉利汽車(130,124輛)、長安汽車(75,925輛)、特斯拉中國(67,886輛)、奇瑞汽車(62,107輛)、上汽通用五菱(59,580輛)、零跑汽車(50,129輛)、賽力斯汽車(41,676輛)、小鵬汽車(36,717輛)、長城汽車(34,593輛)、理想汽車(30,731輛)、小米汽車(30,452輛)、東風汽車(29,269輛)、廣汽埃安(21,124輛)、蔚來汽車(21,017輛)、一汽奔騰(16,771輛)、上汽乘用車(14,870輛)、一汽紅旗(12,033輛)、智己汽車(11,861輛)。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突破2萬輛的企業品牌是:比亞迪汽車(274,644輛)、吉利汽車(121,385輛)、長安汽車(55,659輛)、上汽通用五菱(51,570輛)、鴻蒙智行(47,375輛)、零跑汽車(45,524輛)、特斯拉中國(40,617輛)、奇瑞汽車(39,351輛)、小鵬汽車(33,717輛)、長城汽車(32,201輛)、理想汽車(30,731輛)、小米汽車(30,452輛)、東風汽車(26,486輛)、廣汽埃安(24,033輛)、蔚來汽車(21,017輛)。自主主流車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強,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國內新能源零售表現很好。

5)新勢力:7月新勢力零售份額21.4%,同比增長近2個百分點。新勢力車型中的純電動銷量佔比64%,較同期的46%佔比大幅提升;新勢力純電動中的10-15萬級別銷量佔比大幅增長。自主傳統車企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作為創二代的表現較強,份額11.9%,同比增0.7個百分點。深藍汽車、阿維塔汽車、方程豹、智己、極狐汽車等自主大集團的自創新能源品牌表現優秀。

6)普混:7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7.0萬輛,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2%。其中一汽豐田(31,926輛)、廣汽豐田(26,250輛)、東風本田(3,644輛)、東風汽車(2,175輛)、廣汽本田(1,757輛)、吉利汽車(761輛)、江蘇悦達起亞(120輛)、廣汽傳祺(104輛)。混合動力的市場相對平穩。

2.8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2025年8月共有21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少一個工作日,生產銷售時間相對充裕。隨着車市增長的結構性分化,部分企業傳統燃油車產能充裕,燃油車市場萎縮壓力下的去庫存特徵明顯,燃油車車企工廠陸續進入傳統高温假設備修整期,7月底8月初車市進入休整期。

近幾年夏季車市淡季不淡的特徵日益明顯,2014年-2023年的7月車市零售佔全年總量平均在7.9%,而2024年達到8.3%的佔比,2024年的月度銷量基數隨着政策推動而走高。

由於2024年7月「以舊換新」政策啟動,今年8月的銷量基數會相對較高。今年7月下旬第三批補貼資金已經下發各地,預計重慶部分地區的以舊換新會重啟,補貼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將有望改善8月的增速。鑑於今年年初廠商的生產積極性很高,年初行業並未出現前幾年的去庫存特徵,6月末庫存達到332萬輛,庫存天數49天,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庫存處於相對合理水平,因此8月預計繼續延續以銷定產的平穩走勢。

隨着反內卷工作的不斷深入,車企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生產節奏會展現進一步穩健趨勢。7月中下旬以來廠商和經銷商本着休養生息的心態,疊加夏季高温環境下的季節性人員休整和設備保養,在產銷節奏保持良性互動的前提下,會以促銷水平回收和穩定價格為主要策略,進一步維護渠道的穩定。由於銀行存貸息差下降,難以維繫的高息高返車貸政策受到控制,車貸返利大幅縮減后,經銷商自留汽車金融利潤會同步收窄,經銷商盈利壓力進一步加大,間接地促進了廠商與渠道銷售節奏的再平衡。

隨着電動化的使用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新能源車多用多省錢的日常使用經濟賬,逐漸獲得用户認可,乘用車私車出行意願和頻次的增加也是必然趨勢。9月開學季前購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等家庭第二輛車的需求更強勁。

伴隨着8月改款新車上市潮的到來,各細分市場形成更豐富多樣的產品供給,將是拉動車市零售逐步回暖的一個有力因素。燃油車近期上市的新品,在保持駕駛性能品質的基礎上,也會迎來進一步智能座艙及智能駕駛的升級優化熱潮,產品競爭力會得到提升,渠道信心有所恢復,市場關注度和認可度都將有所回暖。

目前消費者支出佔可支配收入68%,儲蓄增長較快,隨着樓市價格數據下行,先期投資房產用户的資產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消費者投資房產熱情進一步下降,持幣用户的購車熱情和購買能力進一步增強。二季度以來中國汽車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場增長良好。6月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場份額提升到15%,未來仍有持續提升潛力。

3.2025年7月乘用車市場降價17款,新能源促銷10.2%,燃油車促銷23.4%

2025年乘用車行業促銷與降級均迴歸理性,市場秩序明顯改善。按照車企宣佈降價和新車價格突破最低指導價的這一實質性降價現象來看,2020年-2022年的1-7月的車企降價力度在50款左右,2023年1-7月上升到113款,2024年1-7月進一步提升到147款,今年的新車降價106款的規模是屬於温和回落。2025年降價促銷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4-7月的降價車型數大幅減少。今年7月份有17款車型降價,較去年7月份的23款和2023年同期17款數量,可以説今年7月市場保持相對穩定。

2025年1-7月常規燃油車降價28款(同比減少21款);2025年1-7月混合動力燃油車降價3款(同比減少7款);2025年1-7月插混燃油車降價20款(同比減少5款);2025年1-7月增程式車型降價9款(同比持平);2025年1-7月純電動車型降價46款(同比減少8款)。

2025年7月降價規模17款,較6月多3款。其中燃油車7款(環比增加2款);混合動力燃油車0款;插混車2款(環比持平);增程式車型1款(環比持平);純電動車型7款(環比增加1款)。

2025年1-7月份,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2.2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1.9%。7月份,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7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1.1%的較低水平。2025年1-7月份,常規燃油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6萬元,降價力度達到9.1%。7月份,常規燃油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3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0.4%。2025年1-7月份,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2.1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1.3%。7月份,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6萬元,降價幅度達到10.9%。

國家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突出,市場銷量增長,內卷降價現象明顯減弱,行業運行壓力改善,6月的汽車行業利潤率達到6.9%的高位,這也是行業規模上升和價格促銷趨穩的良好表現。2025年7月新能源車的促銷降到10.2%的中高位,較同期增加2.1個點,較上月持平。2025年7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穩定在23.4%的水平,較上月增加0.1個點,較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

4.2025年1-6月汽車行業利潤率4.8%,汽車行業收入達5.1萬億同比增長8%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1-6月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推動「兩新」加力擴圍政策繼續顯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帶動相關產品所在行業及鏈條行業效益向好。在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帶動下,2025年1-6月汽車生產1,557萬輛,同比增長11%;2025年1-6月汽車行業收入50,917億元,同比增長8%;成本44,780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2,444億元,同比增長3.6%;汽車行業利潤率4.8%,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7%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但較1-5月4.3%的利潤率有所改善。其中,6月的汽車行業收入9,634億元,同比增長12%;成本8,429億元,同比增長12%;利潤663億元,同比增長97%;汽車行業利潤率6.9%,環比5月提升明顯,相較去年6月的3.8%提升很大。

各地大力度推動「兩新」政策落地實施,有效釋放內需活力,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汽車行業效益改善明顯落后其它消費品。隨着國家反內卷工作持續推進,對改善行業利潤的促進效果也已經有所體現。因此中央及各級政府積極穩定燃油車消費,推動報廢更新的實施效果良好。期待車市「油電同權」推動「油電同強」,未來汽車行業總體形勢必能持續穩中向好。

5.2025年6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62萬輛,同比增長28%

2025年1-6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速18%,6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62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下降10%,同比走勢總體較強;今年的主要動力仍是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小幅增長,但俄烏危機下的俄羅斯市場的國際品牌全面被中國車替代的周期可能調整較深。

2025年6月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前10國家:墨西哥40,391輛、阿聯酋39,432輛、英國28,664輛、沙特27,713輛、俄羅斯26,425輛、菲律賓24,940輛、比利時24,536輛、巴西20,376輛、哈薩克斯坦20,086輛、澳大利亞19,489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英國18,808輛、菲律賓13,691輛、阿爾及利亞13,596輛、阿聯酋12,981輛、哈薩克斯坦11,933輛。

俄羅斯市場的中國車企防風險意識提升,雖然1-6月俄羅斯國內銷量下滑不大,但2025年1-6月我們對俄羅斯的出口下降幅度較大。

2025年累計整車出口總量的前10國家:墨西哥280,097輛、阿聯酋228,979輛、俄羅斯180,067輛、巴西161,314輛、比利時149,646輛、沙特147,271輛、澳大利亞143,682輛、英國136,297輛、菲律賓122,628輛、哈薩克斯坦88,076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阿聯酋87,027輛、墨西哥53,572輛、澳大利亞52,257輛、菲律賓46,371輛、哈薩克斯坦43,554輛。2025年中東市場成為增量的核心市場。

2025年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5.6萬輛,增長92%,佔汽車出口的41%,較2024年6月的新能源出口佔比提升7個百分點;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142萬輛,同比增長41%,增速高於2024年1-6月的25%增速較多,佔汽車出口的41%,較2024年1-6月的新能源出口佔比提升7個百分點。

2025年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前10國家:比利時23,940輛、英國18,888輛、菲律賓18,554輛、墨西哥12,676輛、澳大利亞11,739輛、巴西10,955輛、以色列10,271輛、西班牙10,047輛、印度尼西亞9,727輛、阿聯酋8,127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菲律賓12,130輛、英國10,870輛、比利時9,439輛、巴西8,917輛、澳大利亞8,271輛。

2025年1-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前10國家:比利時143,618輛、巴西116,413輛、墨西哥97,535輛、菲律賓91,848輛、英國91,612輛、澳大利亞68,373輛、泰國60,373輛、土耳其58,803輛、阿聯酋45,850輛、印度45,226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墨西哥59,574輛、土耳其45,634輛、菲律賓40,299輛、澳大利亞25,567輛、以色列21,616輛。

中國新能源車2025年1-6月出口表現好於預期,主要是插混和混動替代純電動成為出口的新增長點,尤其是插混的皮卡出口表現較強,成為新能源商用車出口亮點。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向中東和發達國家市場呈現高質量發展的局面,主要出口目的地是西歐和亞洲市場。燃油車市場的俄羅斯下滑體現的很充分,而我們監控的俄羅斯市場零售量下滑較小,其中中國車企的吉利、長安、奇瑞、比亞迪等主力車企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6.2025年6月中國汽車進口4.3萬輛,同比下降30%

2025年1-6月進口汽車22萬輛,同比下降32%,這是近期少見的1-6月巨大下滑。其中6月進口車4.3萬輛,同比下滑30%,環比下降9%。在2014年進口車達到143萬輛峰值后下行,2016-2017年進口增速稍有企穩改善,2018年以來至今持續下滑。2024年進口規模持續鋭減,全年進口僅有70萬輛,同比下降12%。目前進口車市場持續萎縮,壓力仍較大。

6月進口車下滑壓力仍較大。2025年6月進口最高的前10國家是:日本13,354輛、美國9,609輛、德國8,338輛、斯洛伐克4,415輛、英國4,089輛、瑞典1,174輛、墨西哥364輛、奧地利251輛、比利時140輛、芬蘭134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英國980輛、斯洛伐克849輛、芬蘭134輛、印度59輛、西班牙57輛。

2025年1-6月進口車最高的是:日本83,387輛、德國50,012輛、斯洛伐克30,248輛、美國28,456輛、英國18,823輛、瑞典4,359輛、墨西哥22,46輛、奧地利1,560輛、匈牙利823輛、韓國694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的前五是:斯洛伐克2,864輛、芬蘭398輛、西班牙206輛、比利時88輛、馬來西亞29輛。

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強大,電動化轉型改變了市場需求結構,燃油車需求持續萎縮,進口燃油車需求也出現明顯下降。中國自美國進口車近幾年快速下滑,從2017年的28萬輛的進口規模,到2024年下降到10.9萬輛,下滑幅度較大。2025年1-6月份,進口美國車輛下降到28,456輛。同比下降50%,而6月份美國車進口9,609輛,環比增長207%,同比下降9%,中美關税戰的影響暫時消退。隨着國際關係的不斷複雜多變,還是要未雨綢繆建立更多的複雜的進口模式,維持進口車合理規模,保障國際供給鏈的安全。

7.2025年6月中國佔世界汽車份額36%,比亞迪、吉利、奇瑞進入世界10強

2025年6月的世界汽車銷量達到806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2%,較2018年6月峰值時低2個百分點,仍屬中高位水平。回看中國車市6月在世界汽車中屬超強表現。

2025年1-6月世界汽車銷量4,632萬輛,同比增長5%,其中中國汽車銷量1,565萬輛增長11%,美國銷量833萬輛增長2%,印度銷量267萬輛增長1%,日本銷量234萬輛增長10%,德國銷量155萬輛下降6%。目前看中國市場最具活力,增速超乎預期。俄羅斯市場下滑嚴重,墨西哥的增速放緩,而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市場表現較好。

2025年世界市場進一步分化,中國份額逐步回升。2025年初,隨着「兩新」補貼政策逐步啟動,促進中國汽車銷量回升,1月份額達到34%;但由於2月春節因素和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暫時性偏高,中國2月世界份額僅佔31%,隨着以舊換新補貼的深入推進,車市逐月走強,6月中國的世界份額回升到36%,較去年提升3.5個百分點。

中國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額。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自主表現較強。近期的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中國自主車企走勢較強,比亞迪達到世界第6位,吉利第9位,奇瑞第10位。

8.2025年6月中國佔世界新能源車份額70%,自主品牌海外新能源份額16%

2025年1-6月份世界汽車銷量達到4,632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992萬輛。2025年1-6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達到956萬輛,同比增長31%。6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達到181.4萬輛,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2%。

世界新能源車滲透率總體呈現快速提升趨勢,2022年已經達到13%,2023年達到16%,2024年達到19.2%。2025年二季度22%。2025年4-6月新能源滲透率中,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7%,德國達到35%,挪威達到81%,英國30%,而美國僅有9%,日本僅有2%,因此世界新能源發展的不均衡性極為明顯。

今年6月美國新能源車銷量12萬輛,同比下降9%,增長偏弱,且環比下降11%,1-6月美國新能源的銷量77萬輛,增長2%,相對近幾年增速最低。歐洲新能源乘用車今年1-6月銷量17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量32萬輛,增長22%。初步統計,6月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3萬輛,同比增長10%。2025年6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車海外市場銷量份額15.5%。由於自主新能源出口表現較好,因此自主新能源乘用車海外市場銷量份額從2024年的9.5%,提升到今年1-6月的13%,上升較快。

2025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68.3%,其中6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繼續保持70.4%的較高水平,較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2025年1-6月中國在世界純電動車市場份額64.5%,較2024年二季度增加1.9個百分點。2025年1-6月中國在世界插電車達到76%的超高水平,中國在世界插電混動市場呈現超強的表現。

來源:乘聯分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