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金融啓示錄】財智坊:美股強勢背后的隱憂

2025-08-08 16:09

金吾財訊 | 近期,在標普500與納斯達克指數的帶動下,華爾街股市屢創歷史新高。然而,表面繁榮之下,市場內部結構卻隱藏着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從一系列市場寬度指標(Market Breadth Indicators)來看,這波升勢明顯缺乏廣泛個股參與,顯示漲勢日益集中,升市基礎相對脆弱。若深入分析納斯達克成份股的技術指標與大型科技股的主導地位,或可對美股中短期走勢作出更審慎的評估。

首先,技術面顯示市場寬度正在惡化。統計數據指出,自7月下旬起,納斯達克指數中高於其50天與200天移動平均線的成份股比例出現明顯下滑。具體而言,處於50天線之上的股票比例(代表中線市寬)由接近七成高位,急速下跌至46.1%,即不到一個月內下挫超過20個百分點(見圖1)。至於長線市寬亦表現疲弱,現時僅約44%的成份股高於200天線,意味過半股票已跌穿其長期均線。換言之,即使納指不斷刷新高位,但升勢越來越倚賴少數權重股支撐,市場整體動能正在收縮。

圖1:
另一項市寬指標——McClellan Oscillator(麥克連震盪指標)也同步出現惡化跡象。過去一個月該指標快速下滑,反映下跌股票已多於上漲股票,市場內部沽壓正在加劇(見圖2)。其他主要指數如標普500亦出現類似的市寬轉弱情況,並與指數創新高產生明顯的「熊背馳」現象,進一步突顯現階段升勢過於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

圖2:
這種「集中式升市」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當市場過度依賴少數股票支撐指數時,任何一隻巨頭股的回調,都可能引發指數急跌與投資者情緒逆轉,形成連鎖反應式的拋售壓力。歷史經驗顯示,這類現象往往是中期調整的先兆。因此,即使大盤目前維持高位運行,若市場寬度持續偏弱,投資者亦應提高警惕。

總括而言,儘管美股近期走勢強勁,但市場內部結構已釋出警號,建議投資者採取更審慎與具選擇性的操作策略。短期內,市寬變化將是關鍵觀察指標;若未見明顯改善,須防範指數於傳統淡季——8、9月期間出現調整壓力的可能性。


【團隊簡介】財智坊
從事金融分析、研究逾十年,主力分析港、美股市;
擅長程序買賣,並透過金融市場(大)數據,編制不同大市指標、圖表,甚至進行廻溯測試等,尋找價格表現(price action)隱藏投資的訊息,從而掌握投資市場發展大形勢,發掘一些投資啟示和機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