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4:55
(來源:儲能世界)
一、固態電池的「絕對安全」迷思
固態電池長期被公眾和部分廠商宣傳為「終極安全方案」,然而寶鐳科技在最新技術發佈會上直言,這種認知存在嚴重誤區——「固態」並不等於安全。
回顧鋰電池發展史,安全與能量密度的博弈從未停止。從 1988 年 Moli Energy 金屬鋰電池的召回,到高鎳正極與硅基負極的普及,熱失控問題始終存在。真正的安全必須從材料體系和結構設計雙向入手,既要具備本徵穩定性,又要實現主動熱風險控制。
二、實測對比:液態鋰電池 vs 寶鐳科技全無機固態電池
在寶鐳科技公開的ARC 熱安全對比測試中,兩種體系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反差。
測試對象與條件:
液態體系
:NCR21700A(5Ah,775Wh/L,263Wh/kg)
正極:NCA
負極:石墨 + SiOx
固態體系
:PLCB191302(78.4Ah,780Wh/L,315Wh/kg)
正極:NMC955
負極:100% SCM
全無機固態電解質 + ASM 主動安全機制
關鍵測試結果:
指標 |
液態鋰電池 |
寶鐳全無機固態鋰電池 |
---|---|---|
熱失控峰值温度 |
644.4°C | 305°C |
熱失控發生時間 |
T1 時快速升溫失控 |
全程無熱失控 |
電壓變化 |
OCV 快速驟降 |
緩慢平穩下降 |
外觀變化(測試后) |
外殼嚴重碳化、變形 |
外觀無明顯燒蝕或結構破壞 |
圖像對比:
液態體系在測試后,電芯外殼完全碳化變形,內部已不可用。
寶鐳固態體系在同等條件下,僅表面輕微變色,無燃燒跡象。
這一結果直觀證明,寶鐳科技第四代全無機固態體系能有效阻斷熱鏈反應,將峰值温度降低近 340°C,徹底避免了熱失控的爆發。
三、寶鐳科技「雙重防護」架構詳解
寶鐳的安全性突破,來自於材料與結構的協同:
1.全陶瓷隔膜:
高温下仍保持機械強度與絕緣性;
阻斷鋰枝晶與熱傳播路徑。
2.超流態全無機固態電解質 + ASM 主動安全機制:
本徵不可燃:
無機材料在高温下不參與可燃反應;
主動干預反應:
氧鎖定:
穩定高鎳正極,抑制活性氧釋放;
鋰馴化:
中和金屬鋰反應活性,抑制副反應熱量積累。
四、ARC 測試中的技術顛覆
ARC(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ry)測試是評估電池熱穩定性的核心手段。
傳統液態體系
:温度曲線陡升,數百分鍾內進入熱失控,伴隨劇烈放熱峰值。
寶鐳固態體系
:温升過程平緩,ASM 在關鍵温度提前啟動,與正負極反應物優先反應,切斷熱鏈,全程無熱失控峰值。
這種「熱失控前終止」的技術機制,是鋰電池自 1980 年代問世以來首次實現。
五、產業意義與未來展望
寶鐳科技第四代平臺不僅是材料升級,更是安全理念的革新:
從「事后防護」到「事前消除風險」;
從「被動耐受」到「主動干預反應」;
從「固態≠絕對安全」的行業誤區,轉向「可控風險」新標準。
未來,這一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站、航空航天等對安全極端敏感的領域,為全球電氣化進程提供堅實保障。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我們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不希望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和我們聯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