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4:4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南方財經見習記者 王達毓 記者 郭曉潔 廣州報道
在廣東東莞,海新公司自建廢水處理設施,並委託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進行合規處理后達標排放。東莞農商銀行根據該公司工業廢水產生與處理的實時數據,創新推出「零散工業廢水指標數據掛鉤貸」,將融資成本和授信額度與企業的廢水處理量、排放達標穩定性等核心環保指標直接掛鉤。
這是廣東金融業通過金融創新手段助力企業綠色投入「變現」,積極賦能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縮影。
南方財經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多來,廣東率先落地全國首批玻璃行業轉型票據,並逐步將轉型金融貸款覆蓋至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細分領域,進而拓展至鋼鐵、鋁業、化工、水上運輸等多個高碳行業。
在「雙碳」目標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這些以往難以獲得金融機構青睞的傳統產業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金融機構對轉型金融的態度也逐漸從「要不要做」轉向「怎麼做」。
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尤為迫切。
當前,廣東正以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為抓手,按照「標準先行、試點突破、多方協作」的推進思路,探索金融支持高碳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廣東路徑」,為現代化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注入動能。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機構已累計發放符合轉型金融標準的貸款39筆,總金額達33.6億元。
破局
「隨着各類轉型行業標準的陸續出臺,我們對企業在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方面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工商銀行惠州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李嘉揚向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轉型金融成為銀行業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方向。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的觀念已從「要不要做」轉向「怎麼做」。不過,與新能源等純綠項目相比,轉型金融在落地實施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過去,高碳排放行業如鋼鐵、水泥等,因屬於「兩高一剩」行業,銀行按照傳統信貸政策很難支持其低碳轉型。因此,出臺標準明確哪類項目可以支持,成為金融機構成為轉型金融落地破局的前提。
記者瞭解到,目前人民銀行正在牽頭制定航運、化工等七個行業的轉型金融標準,而在全國統一的轉型金融標準尚未出台之前,各地已經結合自身產業特點,率先制定並推出了一批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東以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銜接為抓手,按照「標準先行、試點突破、多方協作」的推進思路,探索金融支持高碳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廣東路徑。
事實上,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的出臺並非易事。
廣東綠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從立項設計到落地應用,通常需要數月甚至超過一年的時間。以廣東陶瓷轉型金融標準為例,自2023年8月立項,經過一年的充分調研、測算、意見徵求和完善,於2024年9月最終正式發佈。
即便有了標準,轉型金融項目的落地仍比傳統純綠項目複雜。
對於設備更新改造項目,金融機構需以項目立項批覆文件、可研報告、環評報告、低碳轉型訪談紀要等為依據,對比改造前后的碳排放和能耗,確認環境效益改善后纔給予融資支持。
而對於可持續掛鉤類項目,流程更為複雜。例如,近日廣州農商銀行為惠州某鋁業公司發放了廣東首筆3000萬元「鋁行業轉型金融+碳足跡掛鉤」貸款,聯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與聯合赤道進行轉型認定,跟蹤減排效果並據此給予利率優惠。
聯合赤道金融機構業務部總經理朱賽向記者表示,該筆業務採用「轉型金融+碳足跡」雙認證,既考察企業自身運營層面碳排放的降低程度,也兼顧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單位碳排放水平認定,同時按照約定頻率持續跟蹤關鍵環境績效指標,直至貸款結束。
「通常,可持續掛鉤貸款需經過三個步驟:一是企業依據行業技術路線和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制定量化轉型方案;二是金融機構聯合第三方機構評估方案可行性,設置貸款機制並放款;三是在貸款期限內持續跟蹤評估實施效果。因此,這類貸款在操作性和便利性上均高於傳統信貸業務。」朱賽説。
探索
儘管轉型金融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廣東金融業始終在積極探索。
2024年9月,廣東率先全國推出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標準。今年7月25日,《廣東省造紙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公開徵求意見,成為全國首個聚焦造紙行業的轉型金融團體標準。
據悉,廣東推動標準先行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系統化推進轉型金融標準的推廣應用,加快金融機構對國際國內互認標準、全國試用標準及廣東團體標準的應用;二是借鑑吸收其他省份已發佈的標準,擴大其在更多細分行業和地區的應用。
也就是説,對於省內尚未出台標準的行業,監管部門鼓勵金融機構參考其他省份的標準,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先行先試。
比如今年6月,工商銀行惠州市分行就借鑑了天津的《化工行業重點領域轉型金融實施指南》,發放了廣東首筆「轉型金融+技改再貸款」落地惠州,為某龍頭石化集團的核心項目提供超過80億元授信支持,已發放7.3億元,通過再貸款和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等支持,企業融資成本有效降低了1.5%。
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相關工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石化是惠州的支柱性產業,對於我們惠州產業發展而言意義重大,支持這樣的項目,有助於加速惠州乃至廣東石化產業從「大」向「強」、從「傳統」向「高端」的轉型升級進程,為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高地注入核心動能。」
從實踐效果來看,應用現有標準,結合地方主要產業推動轉型金融的落地,至少為金融機構解決了項目准入「門檻」問題。
「總的來説,這筆業務做到了轉型金融精準支持惠州重要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並通過貨幣政策、財政貼息,切實降低企業轉型融資成本,對於我們后續開展、推廣轉型金融業務,落地貨幣政策,是有重要示範意義的。」上述負責人表示。
金融業的積極推動,也讓勇於試水的企業嚐到了轉型的甜頭。近期,廣東某水泥企業與華興銀行成功落地一筆轉型金融掛鉤貸款,企業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轉型認定、轉型路徑和目標規劃等工作,利率與轉型效果掛鉤。該司財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轉型項目落地切實幫助企業節省了財務費用,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未來企業有意願擴大轉型範圍。
朱賽表示,聯合赤道作為全國性第三方認證機構,也能感受到廣東在轉型金融無論從地方性標準的出臺,還是推動各項標準的落地實施層面來説,都走在全國前列。
「此外,在推動轉型金融落地的靈活性上,廣東也在先行探索。考慮到中小企業的轉型評估成本等現實問題,廣東在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方面針對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整,包括優化信息披露維度、放寬信息披露頻次等,以減輕中小企業的轉型負擔。」朱賽説。
前行
隨着實操問題的逐步解決,如何找到有轉型意願且轉型計劃可行的項目,成為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
目前,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正通過指導金融機構加快對接走訪,推動金融機構做到應貸盡貸、應貸快貸。同時,結合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轉型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獲取項目的來源除了政府部門不定期提供的清單外,還需要通過現有存量客户渠道來了解企業是否有轉型需求。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可參考其他省份的轉型項目庫機制,由工信等政府部門聯合金融監管部門牽頭搭建企業和轉型項目的項目庫,為金融機構解決項目來源不足的問題。
除了解決項目來源外,在轉型金融起步階段,如何結合財税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加速轉型成為關鍵。
7月31日,廣東省出台《廣東省製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實施細則》,對製造業用於購買設備、技術改造等用途的新增銀行貸款,按不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35%進行貼息。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轉型金融尤其是掛鉤類轉型金融利率較低,銀行對盈利可持續性存在顧慮。若能進一步擴大對可持續掛鉤貸款等類型貸款的貼息範圍,將有助於提升企業的轉型意願。
此外,還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監管部門目前仍按慣例要求各家銀行定期報送「兩高一剩」行業貸款清單。對比,該人士建議,監管層面可進一步明晰信貸支持導向,合理指導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度放寬相關融資限制。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進一步補充,轉型對企業而言不僅是一項重大決定,更可能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略抉擇。只要企業下定決心轉型,且銀行評估其轉型路徑可行、方案合理,銀行將責無旁貸地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