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4:04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的洶涌流入成為港股市場的顯著亮點。截至8月7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8945.28億港元,相當於2024年全年總額的111%,再創歷史新高。
港股顯著的賺錢效應正吸引內地投資者目光,多家券商向財聯社證實,今年港股通業務諮詢量激增。有券商前7個月港股通業務諮詢量同比增超六成,亦有頭部券商7月APP港股通資訊訪問量環比增1.7倍、新開通權限數量超去年全年,亦有頭部券商諮詢量同比增超2倍。
南向資金加速
wind數據統計顯示,8月7日,南向淨流入6.61億港元,其中深港通淨流入40.24億港元,滬港通淨流出33.63億港元。
南向資金總規模已然十分龐大。截至8月7日,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4.59萬億港元。
南向資金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淨買入,8月5日至7日淨買入金額分別為234.26億港元、94.85億港元、6.61億港元。
近7天,南向資金淨買入前十分別是騰訊控股(42.82億港元)、阿里巴巴(38.07億港元)、小米集團(34.57億港元)、理想汽車(28.39億港元)、美團(27.35億港元)、快手(24.52億港元)、中芯國際(12.9億港元)、石藥集團(11.96億港元)、南方東英恆生科技指數ETF(11.74億港元)、英諾賽科(8.96億港元)。
南向資金淨賣出排名靠前的標的是盈富基金(-68.12億港元)、恆生H股指數上市基金(-28.24億港元)、泡泡瑪特(-5.06億港元)、信達生物(-4.02億港元)、國泰君安國際(-3.65億港元)、優必選(-2.43億港元)、老鋪黃金(-1.12億港元)、山東墨龍(-0.04億港元)。
有券商新開港股通量超去年全年
多位從業人員透露,主動諮詢港股通業務的投資者在今年格外多。
銀河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稱,7月,訪問銀河證券APP港股通資訊超過158萬人次,環比增長超過170%;年內新開港股通權限客户數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增量。
一家頭部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2025年以來,港股通諮詢業務量激增,較2024年同期的增長超過200%,增速顯著。這一增長反映出市場對港股通服務的需求持續擴大,交易規模快速擴張。
此外,記者瞭解到,今年前7個月,東北證券諮詢港股通業務的數量同比增幅超過六成。
一家中小券商人士同樣告訴記者,由於港股行情較好,工作人員向客户講解港股通情形較多。
港股領漲扮演A股先行指標角色
港股市場的強勁表現是吸引資金與投資者目光的核心原因。自4月8日觸底反彈以來,港股大幅上漲,多個市場指標有優異表現。
指數方面,近3個月,恆生指數累計上漲26.49%,該漲幅超過滬指近10個百分點。港股啟動行情遠早於A股,行情觸底反彈於去年1月23日,自此震盪走高,在這近一年8個月時間,恆生指數累計上漲67.64%。由此,甚至有市場人士稱港股為A股先行指標。
港股熱點板塊向A股映射明顯,如非銀金融(券商)、創新葯等。以券商股為例,4月8日以來,受益於穩定幣等政策刺激,香港證券指數累計上漲78.15%,區間振幅達89.52%;A股券商表現稍弱但亦有不小漲幅,證券板塊指數累計上漲23.2%,振幅為29.05%。
交投方面,截至8月6日,今年以來港股日均成交1884.39億港元,同比增126.93%。
二級市場的火熱傳導至一級市場。前7個月,共有51只新股IPO港股上市,累計募資1286億港元,同比增超6倍,接近2023年、2024年兩年募資之和。
對於當前港股市場的行情,機構也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華創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徐康在研報中提到,本輪行情的一個顯著特徵是A股與H股的同頻共振,尤其是香港市場的強勁復甦,規模空前的南向資金,顯示出內地資金對港股配置需求強勁。南向資金在港股核心資產中的定價話語權提升,進一步推動A、H兩地市場的深度融合。
華泰證券研報稱,近期港股回調主因內外預期修正,但中期流動性寬松邏輯不改。配置上建議尋找景氣改善+低估值板塊,尤其強調對科技板塊的配置;短期交易圍繞中報業績展開,建議關注,估值有性價比且景氣改善的遊戲和互聯網電商龍頭;前向12個月估值分位數略高但盈利兑現度高,如港股創新葯及非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