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芯片巨頭CEO慘遭「逼宮」,特朗普任性插手企業管理

2025-08-08 13:43

在與美國大公司打交道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總毫不顧忌地扮演着「首席微觀管理者」(micromanager in chief)的角色。

周四,特朗普將其指揮企業老闆如何經營公司的偏好推向新高度,公開呼籲英特爾首席執行官辭職。此舉並不出人意料:他曾要求底特律汽車製造商不漲價,還勒令沃爾瑪「承擔關税成本」,向華盛頓指揮官橄欖球隊施壓要求改名,希望可口可樂用蔗糖而非玉米糖漿。

所有這些干預都給企業領袖帶來風險——他們本以為已大致摸清特朗普的路數。公開奉承和高調宣佈在美國投資,本應能安撫總統,讓企業免於出現在他的「真實社交」帖子中。但這位共和黨總統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從製藥、銀行到製造業等多個行業的商業決策。

企業高管和顧問們表示,既然總統可以要求一位首席執行官「下課」,人們就理所當然擔心他會將矛頭指向其他讓他不滿的人。

「美國總統要求一家大公司的董事會解僱其首席執行官,這是錯誤的,」醫療設備製造商美敦力(Medtronic)前首席執行官比爾·喬治(Bill George)説,他仍與各行業高管保持聯繫。

在特朗普發帖批評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的同一天,他還通過行政令強迫銀行與更多保守派及其他政治盟友開展業務。一天前,他豁免了蘋果等科技公司的半導體新關税——條件是它們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特朗普總統一直致力於讓美國成為全球最適合經商和投資的地方,」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説,「隨着政府調整政策以‘美國和美國人優先’,企業也應緊隨其后。」

近幾個月來,他推動製藥公司降價,還威脅汽車高管若因關税漲價就採取行動。其政府在第二任期伊始就針對企業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項目,威脅要調查實施「非法DEI」的機構。

6月,為批准日本新日鐵與美國鋼鐵的合併,特朗普爭取到「黃金股」——這讓總統有權任命新日鐵美國董事會成員,並批准現有美國工廠的任何關閉計劃。

歷史學家表示,即便對特朗普而言,公開呼籲一家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立即辭職」也是新鮮事。這種策略符合他公開針對想要影響之人的模式:此前他曾這樣對待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周又將矛頭對準英特爾。

「這無疑不是現代美國政治中常見的做法,」霍夫斯特拉大學總統研究中心主任米娜·博斯(Meena Bose)説,「這是政府在扭曲經濟利益。」

首席執行官們不寒而慄

一些企業領袖表示,最讓他們不滿的是,特朗普要求罷免一位美國高管,卻未詳細説明其不當行為的證據。另一些人則稱,他們更希望特朗普與英特爾董事會私下解決問題。

「他有權説想説的話,但‘有權説’和‘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體系中這麼做是否正確’是兩碼事,」醫療公司百特國際(Baxter International)前首席執行官哈里·克拉默(Harry Kraemer)説,他現在是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的領導力教授。

包括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內的美國前總統,曾因企業不遵守勞工協議或為維持關鍵產業運轉而接管企業。2009年,奧巴馬政府在救助底特律汽車製造商時,曾勸説通用汽車時任首席執行官里克·瓦格納(Rick Wagoner)辭職——他與特朗普的關鍵區別在於,當時政府是通用汽車的大投資者。

美敦力前首席執行官喬治表示,除非陳立武不當分享技術或有違法行為,否則英特爾應按原計劃行事。如今更換領導層,將進一步推迟這家對美國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的公司的復甦。

首席執行官們曾通過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俱樂部討好特朗普、聘請與他有聯繫的新説客、避免發表可能冒犯政府的公開言論等方式爭取他的支持。但企業領袖們稱,特朗普的最新舉動讓局面更難應對。

「我對這種行為真的很反感,」拉弗·滕格勒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官南希·滕格勒(Nancy Tengler)説。要求首席執行官辭職,暗示政府最清楚企業該如何運營。「我認為這不屬於總統的職權範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