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1:42
轉載來源:火訊財經
文章來源: BlockSec
2025年6月,FATF發佈了其關於加密資產監管的第六次針對性更新報告,結論令人震驚:
全球僅有1個司法管轄區在虛擬資產監管上達到 FATF 的「完全合規」標準,而高達20%的國家仍處於「不合規」狀態。與此同時,朝鮮黑客創紀錄地竊取了14.6億美元的加密資產,穩定幣成為洗錢活動的新寵,DeFi 領域的監管仍是一片迷霧……
在這個看似混亂的全球加密監管版圖背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悄然塑造着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它就是FATF。
本文將深度解讀 FATF 最新報告的六大關鍵發現,揭祕27個國家最新的「黑灰名單」國家,並前瞻2026年加密監管的重要變化。帶你一起理解這個全球監管的「源代碼」。
FATF 是誰?全球反洗錢「標準制定者」
FATF(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成立於1989年,是全球反洗錢和反恐融資領域的權威標準制定機構。這個由39個成員國和地區組織組成的政府間組織,其制定的反洗錢建議書(FATF Recommendations)被譽為全球 AML/CFT 的「金科玉律」。
對於加密行業而言,FATF 最關鍵的文件是建議書15(Recommendation 15,簡稱R.15),該建議書於2019年首次將虛擬資產和 VASP 納入反洗錢監管框架:VASP 需要像傳統金融機構一樣,履行客户盡調、交易監控、可疑交易報告等合規義務。
FATF 不是警察,卻讓幣安交了43億美元罰款;FATF 沒有軍隊,卻能讓整個國家被國際金融體系「隔離」;FATF 不制定法律,卻讓205個司法管轄區按照它的標準立法。
為什麼一個沒有執法權的國際組織,能夠在全球加密監管中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
答案很簡單:在這個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里,FATF恰恰成爲了那個「中心化」的全球標準制定者。當各國監管機構還在摸索如何管理這個新興產業時,FATF的R.15成爲了他們共同的「參考答案」。無論是美國的FinCEN、歐盟的 AMLD6、新加坡的 MAS,還是香港剛剛通過的《穩定幣條例》,背后都能看到FATF 標準的影子。
有趣的是,FATF 通過其獨特的「軟法」機制——同行評審和「灰名單」制度——將原本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建議,變成了各國不得不遵守的「硬規則」。被列入FATF灰名單意味着什麼?土耳其和柬埔寨應該很清楚——國際匯款受阻、外資撤離、信用評級下調……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承擔這樣的代價。
對於加密從業者來説,理解FATF就是理解全球監管的「源代碼」。當你知道各國的監管規則都是基於同一套 FATF 標準「本地化」而來,你就能夠更好地預判監管趨勢,提前佈局合規體系,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
2025年 FATF 最新報告解讀:六大關鍵發現
2025年6月,FATF 發佈了第六份《虛擬資產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FATF標準實施情況定向更新報告》。
通過對163個司法管轄區的深度調研,FATF 通過六個關鍵發現,解碼全球加密合規的真實現狀。
????發現一:全球合規進展緩慢但穩定
截至2025年4月,在138個已接受評估的司法管轄區中:
BlockSec 解讀:
????合規名單持續動態調整。對於使用加密支付的企業,如何根據 FATF 的指引,及時調整策略,識別歸屬於不合規國家的錢包地址和用户,是必須面臨的新挑戰。
????發現二:如何應對風險是主要挑戰
76%的受訪司法管轄區報告已經對 VA/VASP 進行了 ML/TF 風險評估,高於2024年的71%。但問題在於:
BlockSec 解讀:
????許多國家的風險評估停留在報告層面,缺乏將評估結果轉化為具體措施的執行機制。無論是國家還是加密企業,都需要建立一個動態、靈活、可執行的風險管理體系。
????發現三:監管路徑分化加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禁止(而非完全禁止)正在成為趨勢:48%的禁止型司法管轄區選擇部分禁止特定 VA/VASP 活動,而非一刀切。
BlockSec 解讀:
????監管分化意味着跨境合規的複雜性將進一步增加。企業需要為不同市場制定差異化的合規策略。
????發現四:Travel Rule 實施取得突破性進展
73%的司法管轄區(85個)已經通過了實施Travel Rule的立法,這一比例雖然看似與2024年持平,但絕對數量從65個增加到85個,顯示出實質性進展。
Travel Rule 要求 VASPs 在轉移虛擬資產時,必須獲取、保存並傳輸特定的匯款人和收款人信息,這相當於將傳統金融的 KYC 要求延伸到了加密領域。
BlockSec 解讀:
????Travel Rule的全球推廣是重要趨勢,但在加密世界卻仍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區塊鏈的匿名屬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創建多個錢包地址,而不需要做任何實名關聯。使用中心化服務的客户(如中心化交易所客户)或許會提交KYC信息,但對於錢包自託管(Self-custody)用户而言,身份信息的獲取是難以實現的,即便獲取也難以辨別真偽。
???? 發現五:穩定幣成為洗錢新寵
報告特別指出,穩定幣正在成為各類非法行為者的首選工具:
BlockSec 解讀:
????穩定幣的監管將成為2025-2026年的重點。發行方的凍結和監控能力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於香港穩定幣的 KYC 爭議請查看我們的深度解讀:持幣即需實名?香港穩定幣KYC義務的真實邊界
????發現六:朝鮮黑客創下新紀錄
2025年,朝鮮黑客從加密交易所 ByBit 竊取了價值14.6億美元的虛擬資產,創下單次盜竊的歷史記錄。最終只有不到4%的被盜資金被追回。
BlockSec 解讀:
???? 網絡安全和 AML/CFT 合規需要並重。僅有合規框架而缺乏安全防護,依然會成為黑客的目標。加密企業需要建立「雙保險」的防護體系:網絡安全層面,部署實時監控和自動攻擊阻斷系統(如 Phalcon Security APP),在攻擊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識別和攔截;合規監控層面,採用完善的 KYA 解決方案,通過鏈上行為分析識別與朝鮮黑客組織相關的錢包地址標籤。
縱觀這六大發現,一個清晰的脈絡浮現:全球加密監管正在從「混沌期」走向「秩序期」,但這個過程遠比預期更加曲折。
引人深思的是「知行合一」的巨大鴻溝——大多數國家知道該做什麼(76%完成了風險評估),但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僅29%基本合規)。也反映了加密監管的根本挑戰:在一個技術快速迭代、業態不斷創新的領域,如何建立既有效又不扼殺創新的監管體系?
FATF 給出的答案是:漸進式改革+全球協同。通過設定統一標準但允許本地化實施,通過軟性約束但配合硬性后果,FATF 正在引導全球走向一個「和而不同」的監管新格局。對於加密企業而言,這意味着合規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入場券;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競爭優勢的來源。
國家也分黑灰?27個國家上榜名單
如果説FATF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守門人」,那麼黑灰名單就是它手中的「通緝令」。每年兩次的名單更新,都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
黑名單的「三巨頭」
與黑名單國家的任何金融往來都是「高壓線」——輕則監管處罰,重則賬户凍結、結算中斷。
灰名單的三大趨勢
FATF 2026年監管「劇透」
回顧FATF的報告歷史:
就像一部監管「劇本」—— 提前6-12個月瞭解關注重點,就能在監管變化前佔據先機。
FATF 三大報告即將發佈
1. 穩定幣專項報告(2026年 Q1)
核心看點:儲備透明度標準、脱錨責任界定、跨鏈監管
2. 離岸 VASP 報告(2025-2026年)
核心看點:「長臂管轄」邊界、數據本地化、跨境執法
3. DeFi 監管指引(2025-2026年)
核心看點:責任主體認定、DAO 法律地位、智能合約審計
???? 一個有趣的發現
FATF 的報告發布往往有「季節規律」——重要報告多在6月和10月發佈。
精明的合規團隊會在這兩個時間節點前后密切關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並作出響應。在監管合規的競賽中,信息就是時間,時間就是優勢。提前預判監管趨勢的企業,自然會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
以上FATF的最新報告給出了一個清晰的趨勢:全球加密監管正在從「野蠻生長」走向「規範發展」。目前雖然只有1個司法管轄區達到完全合規,但這也說明了加密世界的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
責任編輯: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