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韓企電池廠沒造完,通用又看向中國:硬抗關税也得買

2025-08-08 09:44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當地時間7日,美媒《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頂着特朗普的高額關税,美國最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仍決定從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中國寧德時代採購電池,合作時長約兩年。直到這家底特律車企及其韓國合作伙伴LG新能源,在美國本土建成低成本電池生產線。

據報道,從中國進口的電池將用於通用的第二代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這款新車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通用位於堪薩斯州的費爾法克斯裝配廠下線,並於2026年作為通用最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進入經銷渠道。

通用汽車對此迴應稱,採購中國進口電池是一項「過渡性」安排,其最終目標仍是自主生產採用磷酸鐵鋰(LFP)製造技術的低成本電池。

一名發言人表示,「多年來,其他美國車企一直依賴外國供應商獲取磷酸鐵鋰電池及相關技術授權。爲了保持競爭力,通用將暫時從類似供應商採購電池組,為我們價格最親民的電動車車型提供動力。」

物流管理公司CargoTrans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德·菲利皮斯(Nunzio De Filippis)告訴美媒,受特朗普貿易戰影響,通用將不得不承擔高昂的關税成本。算上特朗普對外國汽車零部件徵收的25%關税,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的綜合關税將達到80%。

汽車研究與諮詢公司Telemetry的阿布埃爾薩米德(Sam Abuelsamid)補充道,磷酸鐵鋰電池的製造成本比鎳鈷基電池低約35%。結合通用在電動車成本控制方面的其他改進,搭載中國電池的新款Bolt或許能實現微利,或「接近盈利狀態」。

同時,共和黨人計劃從下個月開始取消7500美元的聯邦税收抵免,這也讓原本因採用中國電池而無法享受優惠政策的通用,得以規避與其他電動車競爭時的價格劣勢。

「從短期經濟角度看,通用此舉或許是可行的」,阿布埃爾薩米德説。

《華爾街日報》提到,車企青睞的低成本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雖於20世紀90年代末在美國發明,卻在中國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如今,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在磷酸鐵鋰電池製造領域擁有領先專業技術,且中國具備最完整的電池原材料供應鏈。

美媒認為,通用的這一決策表明,在低成本電池製造領域,美國車企和電池廠商仍落后於中國。而更便宜的電池能夠降低整車售價,進而推動更多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

通用的競爭對手福特汽車也正從寧德時代獲得技術與製造工藝授權,計劃在密歇根州一家新建工廠生產低成本電動車電池,為其研發中的小型電動皮卡供電。

據報道,對於與通用的合作,寧德時代方面拒絕置評。

在第一季度業績説明會上,寧德時代曾表示,美國業務佔公司出貨比重較小,且去年以來公司已經根據環境變化提前做了預案,所以有關關税政策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公司正在與客户積極協商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由於中東和澳洲等新興市場儲能需求旺盛,寧德時代在這些地區接連獲得了大型儲能項目。該公司強調,整體而言,中國及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公司產能利用率較高。

今年4月,特朗普宣佈對所有進口外國汽車徵收25%的關税,宣稱美國將迎來「黃金時代」,高呼「就業和工廠將強勢迴歸」。然而,隨着美國車企財報紛紛出爐,數據給出的殘酷答案是——美國關税打得都是自己人。

福特、通用和斯特蘭蒂斯「底特律三巨頭」預測,到2025年,關税將給美國汽車業造成總計70億美元的利潤損失,預計斯特蘭蒂斯公司損失15億美元,福特公司損失20億美元,通用汽車公司損失35億美元。

此外,目前美國汽車工業所使用的鋼鋁、和銅等基礎材料的關税已經達到50%,這導致美國車企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價格都急劇上漲。

以福特為例,作為少數將80%在美銷售車型保留本土組裝的車企,其供應鏈高度全球化,數千種零部件需從海外採購,在特朗普恢復並加徵零部件關稅后,首當其衝承受成本激增壓力。

近來,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罕見公開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税政策連續表達強烈不滿。他在美媒節目上抱怨,「光是今年的關税,就讓我們預期利潤縮水超過20億美元,更多項目被迫擱置」。

更令其不滿的是,日本汽車製造商卻從特朗普政府與日本簽署的「雙邊貿易協議」中獲益,對美出口車輛的關税僅為15%,遠低於美系車輛零部件被徵收的25%。法利認為,這讓「美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失去了公平競爭力」。

就連在美設廠多年的日歐品牌,如豐田、寶馬、梅賽德斯等也表示,部分車型面臨漲價壓力,不得不考慮在美增產或調整車型結構以規避關税風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