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經濟如何實現3%增長?瑞銀:資本支出、勞動力改善與財政調整是關鍵

2025-08-08 11:54

智通財經APP獲悉,瑞銀最新研報指出,美國經濟有望在未來數個季度保持3%左右的增速,這一樂觀預期主要建立在資本支出強化、勞動力市場結構性改善及財政政策調整三大支柱之上。根據瑞銀美國財政部長顧問Joseph Lavorgna的分析,上半年資本支出已實現13%-14%的顯著增長,且在税收優惠政策(如資本支出與建築結構100%費用化)的持續刺激下,這一增長動能有望延續至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資本形成效率的提升被視為推動生產力增長的關鍵因素,預計全年生產力增速將穩定在2%或略低水平,為經濟增長提供實質性支撐。

勞動力市場方面,報告揭示了支撐3%增速預期的核心邏輯。Lavorgna指出,勞動力供給增長將穩定在0.7%-0.8%區間,這一增速不僅依賴於本土出生率,更得益於合法移民政策的優化及老年人蔘與率的提升。

具體政策層面,取消小費税、加班税以及調整社會保障福利等措施,正在形成對勞動力市場的正向激勵。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國財政預算出現約200億美元盈余,較去年同期改善近900億美元,學生貸款豁免政策的撤銷預計年內可節省約1500億美元財政支出,這些結構性調整為勞動力市場擴張提供了財政空間。

針對市場爭議,報告對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悲觀預測提出明確反駁。Lavorgna認為,CBO對生產力增速的低估與勞動力增長預測存在雙重偏差,而實際數據顯示生產力增速更接近2%,勞動力增長可達0.7%-0.8%,兩者疊加自然形成3%的GDP增速。

在通脹與關税關係問題上,報告強調絕大多數關税成本已被出口商吸收,對美國本土價格水平的影響僅體現為一次性調整,批評了美聯儲部分官員關於"關税通過通脹預期產生二次效應"的複雜推論。

政策層面,除税收優惠外,政府正通過簡化建築許可流程加速基建投資,近期支出法案中針對工廠、數據中心等領域的100%費用化政策,正是針對美國建築結構投資長期疲軟的針對性舉措。關税收入對財政赤字的緩解作用雖未給出具體數值,但結合預算盈余改善及支出優化,財政赤字規模預計將顯著小於去年水平。

綜上,瑞銀通過政策驅動、市場支撐與財政調整三重邏輯,論證了美國經濟實現3%增長的路徑。其核心在於:以短期財政刺激換取長期生產率提升,通過結構轉型鞏固經濟韌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