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外減肥藥療效不及預期,國內BD有望加速!100%創新葯含量的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跌近2%,資金逢跌持續湧入,昨日大舉攬金超3.18億元

2025-08-08 10:31

今日(8.8)港股集體調整,100%創新葯含量的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跌近2%,連續第二天大幅回調,成交額快速逼近12億元,資金面上,盤中再獲淨申購超2200萬元,昨日大舉攬金超3.18億元,融資余額逼近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6日,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最新規模超132億元,規模和流動性持續領跑!

image

截至10:10,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成分股多數飄綠:和黃醫藥跌近15%,再鼎醫藥跌超11%,百濟神州跌超6%,康方生物、信達生物跌超1%。

image

海外方面,昨夜某美國醫藥大廠重挫逾14%,系口服減肥藥療效不及預期,72周平均減重僅為11.2%,相比此前二期數據,36周減重9.4%-14.7%療效減弱。市場人士認為,MNC(跨國藥企)引進療效更好的口服減肥藥的迫切性增強,包括口服小分子和口服多肽管線。此前減肥藥市場形成雙寡頭壟斷,此次療效不及預期為其他MNC進入減肥藥提供窗口期,有望加速BD

消息面上,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報量正式啟動,共涉及55個品種。本次集採報量工作新增按廠牌報量選項,並鼓勵藥店參加。原則上每個品種總報量不得低於近兩年平均採購量的80%。

【海外BD增長迅猛】

源達信息表示,中國創新葯出海取得了重大成果,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呈現爆發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license-out出海交易金額僅為9億美元,交易數量22個,至2024年,交易金額達到519億美元,複合增速高達125.0%,交易數量達到94個,複合增速為33.7%,中國創新葯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有望持續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image

(來源:源達信息20250807《創新能力顯著,海外BD增長迅猛》)

招銀證券指出,MNC「專利懸崖」壓力下,尋找優質資產的需求增強。根據Evaluate Pharma的數據,全球藥品的「專利懸崖」會在2027-2028加速到來。而2024年全球銷售50億美元的重磅藥品中,2030年前專利已到期或者即將到期的產品銷售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涉及百億級別藥物共計包括H廠的阿哌沙班、M廠的K藥、B廠的O藥、J廠的達雷妥尤單抗、S廠的度普利尤單抗等。其中,A廠、B廠和M廠壓力最大,而M廠、R廠等也面臨后續沒有重磅產品的壓力。在「專利懸崖」的壓力下,MNC尋找優質資產的需求強烈。

image

【成果+數量+質量,中國創新葯發展勢頭良好!】

招銀研究指出,中國創新葯發展勢頭良好,主要體現在:

1. 創新成果持續增長:

(1)創新研發提速,國產創新葯進入爆發期。2024年國產一類創新葯獲批臨牀(IND)1705個,同比增長11.2%,2025年至今IND獲批同比仍增長9.4%,創新研發仍在持續提速。上市情況來看,2024年首次上市的國產1類新葯共39個,創近年新高。而2025年至今不足半年的時間內,首次上市的國產1類新葯已經30個。此外,2024年國產1類新葯上市申報(NDA)數量達到153個,從不斷增長的NDA數量也可以看到,國產1類創新葯已經進入爆發期。

image

(2)國產創新葯海外加速獲批。自2019年百濟神州澤布替尼首次在FDA獲批上市后,國產創新葯開啟國際化征程。2022年后,海外獲批明顯加速。除美國市場外,國產創新葯在歐洲、日本及其他地區也逐步獲批。尤其是2024年,共有6個國產創新葯首次在海外獲批,其中替雷利珠單抗和恩沙替尼在美國獲批上市,特瑞普利單抗、呋喹替尼、艾貝格司亭a、舒格利單抗等獲批歐洲上市,澤布替尼、呋喹替尼和谷美替尼獲批日本上市。

image

2. 創新葯數量持續增長

(1)臨牀試驗登記數已位居全球第一。2015年開始,隨着一系列藥證改革措施的頒佈,支持創新就成了國內醫藥研發的核心宗旨之一,中國企業創新葯臨牀試驗從2015年的404個不斷快速增長,2024年已經登記了1903個。2020年國內藥企登記的創新葯臨牀試驗就超過了歐洲,僅次於美國。而2023年國產創新葯臨牀試驗登記數據就首次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image

(2)新興療法中國產創新葯佔比較高。近年來,隨着ADC、雙抗、多抗、細胞療法等新興療法的不斷興起,國內企業在這類新興療法中佈局較多。其中,ADC、雙抗這類療法更適合工程化改造,在國內的工程師紅利下,非常適合中國企業研發。而細胞療法,一方面受益於工程師紅利,一方面受益於國內政策對IIT(研究者發起臨牀)的支持,國內藥企佔比達48.6%。

image

3. 創新質量優勢體現:全球知名醫藥會議報告中國佔比升高,國產創新葯數據認可度提升。隨着國產創新葯臨牀結果不斷讀出,各類國際會議中中國創新佔比也在不斷升高。以全球腫瘤治療領域最大的盛會ASCO(美國臨牀腫瘤學會)為例。2025年ASCO中國藥企共進行了84個口頭報告,其中最重要的最新突破摘要(LBA)11個。而2023年中國藥企進行的口頭報告僅有25個,LBA更是僅有3個,2021年君實的特瑞普利單抗入選LBA更是首次有中國企業入選。可以看出,短短几年時間,國內創新質量的快速提升。

(來源:招銀研究20250805《生物醫藥之創新葯出海》)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葯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100%佈局創新葯產業鏈!7月30日,據國證官網披露,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將修訂編制方案,明確剔除醫藥外包服務(CXO),創新葯純度100%!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是彈性更高的創新葯,截至7月末,2025年內漲幅超109%,港股醫藥類指數領先!

image

底層資產是港股,可以T+0交易!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葯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場外聯接(A類:021030;C類:021031)!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個股僅作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基金投資範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為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2020-2024)的漲幅分別為88.80%、-21.59%、-25.60%、-22.80%、-10.5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