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1:14
新浪財經——您的全球投資決策助手!我們提供覆蓋國際財經、美股市場及全天候快訊的專業財經服務,助您精準把握財富脈搏。國際財經板塊深度解讀美聯儲政策走向、地緣經濟變局及新興市場機遇,帶您透視全球經濟底層邏輯;美股頻道實時追蹤道指、納指動態,聚焦科技巨頭財報與行業趨勢,輔以專業分析師策略,讓您洞悉華爾街風向;724財經快訊以分鍾級更新速度,直擊突發政策、行情異動與市場熱點,確保您永遠快人一步。無論您是短線交易者還是長期投資者,新浪財經以權威數據、即時報道和深度分析,為您的資產配置提供全天候護航。點擊關注,開啟智能投資新時代!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7日宣佈,提名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自由市場派經濟學家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出任美聯儲理事會成員,填補數月前庫格勒提前辭職所空出的席位。庫格勒原任期本應於2026年1月結束。
此舉標誌着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中首次有機會對美聯儲領導層進行人事調整,為其政策理念在貨幣決策層中的落實鋪路。
米蘭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是特朗普在貿易政策方面最為倚重的顧問之一。他是所謂「海湖莊園協議」的主要起草人,該協議為特朗普政府推動的「解放日關税」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框架。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他從我第二任期開始就與我並肩作戰,在經濟領域的專業能力無人能及,他將是一位傑出的美聯儲理事。」
長期以來,米蘭公開支持特朗普敦促美聯儲降息的立場。他本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對某些人來説,這可能不太方便接受,特朗普總統在降息和加息兩個方向上都有出色的記錄,而與此同時他還在推動貿易協議、推進税改、避免戰爭。但事實就是如此。」
這項任命預計為臨時性安排。特朗普表示,他還將在近期提名另一名候選人,擔任自2026年1月起開始的完整14年任期的聯儲理事,並有意將該人選扶為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接班人。
這兩項提名均需獲得參議院確認,程序預計在8月休會結束后展開,通常需時4至8周,意味着新任理事大概率無法趕上9月的FOMC政策會議。
目前,特朗普正在為長期職位物色人選。外界傳聞入選名單包括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以及現任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和米歇爾·鮑曼。
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您需要更快的「財經雷達」!新浪財經美股&國際財經頻道,以秒級響應速度直擊國際重磅事件——美聯儲加息動向、歐佩克產能決議、亞太產業鏈變遷,我們24小時同步全球交易所動態;美股板塊更配備獨家數據鏈,從盤前異動到收盤研判,從個股暴雷到板塊輪動,專業解讀不放過任何盈利信號。當國際財經頭條還在發酵時,我們的快訊已抵達您的手機;當市場傳聞四起時,我們的深度分析已釐清真相。在這里,世界金融脈搏觸手可及。立即訂閲,讓新浪財經成為您征戰全球市場的戰略伙伴!
下面是對美聯儲理事會的運行機制與任期制度詳解: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其核心決策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Board of Governors),通常被稱為美聯儲理事會。該機構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監管金融機構,並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理事會的運行機制和成員更換規則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政策具有深遠影響。
一、美聯儲理事會的組成與任命機制
1. 理事會的構成
美聯儲理事會由7名理事(Governors)組成,其中包括:
1名主席(Chair)(如現任主席傑羅姆·鮑威爾)
1名副主席(Vice Chair)(負責監管事務或貨幣政策)
1名副主席(Vice Chair for Supervision)(專門負責金融監管)
4名普通理事
所有理事均由美國總統提名,並需獲得參議院批准后才能正式任職。
2. 理事的任期
理事任期:14年
14年任期是錯開安排的,每兩年更換1名理事(即每屆總統任期內最多隻能提名2-3名理事)。
這一設計旨在減少政治干預,確保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主席與副主席任期:4年(可連任,但需重新提名)
例如,鮑威爾2018年首次被特朗普提名為主席,2022年由拜登再次提名連任。
3. 理事的更換規則
正常更換:理事的14年任期結束后,必須離任,除非被重新提名。
提前離任:理事可以自願辭職(如2020年副主席克拉里達提前離任),或因政治原因被總統撤換(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空缺補充:如果理事在任期內離職(如因病、辭職或退休),總統可提名新理事,但新理事的任期僅覆蓋剩余任期,而非新的14年。
二、美聯儲理事會的運行機制
1. 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美聯儲理事會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是參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決策。FOMC負責制定利率政策(如加息/降息)和量化寬松(QE)政策。
FOMC由12名成員組成,其中:
7名美聯儲理事(自動成為FOMC成員)
紐約聯儲主席(永久投票權)
4名地區聯儲主席(輪換投票權,每年更換一次)
2. 主要職責
美聯儲理事會的核心職能包括:
貨幣政策制定(如調整聯邦基金利率)
金融監管(監管銀行、評估系統性風險)
支付系統管理(如FedNow即時支付系統)
經濟研究與數據分析(定期發佈經濟預測)
3. 會議制度
FOMC會議:每年召開8次,決定利率政策。
理事會內部會議:每周召開,討論監管政策、銀行合規等問題。
三、政治因素對美聯儲理事會的影響
儘管美聯儲設計上強調「獨立性」,但政治因素仍可能影響理事任命:
總統提名權:總統可通過提名「鴿派」(支持寬松政策)或「鷹派」(支持緊縮政策)理事來間接影響貨幣政策。
國會壓力:議員可能通過聽證會施壓美聯儲調整政策(如2020年疫情期間要求維持低利率)。
市場預期:華爾街對美聯儲人事變動極為敏感,理事的更替可能引發市場波動(如2018年特朗普威脅解僱鮑威爾導致股市震盪)。
四、總結:美聯儲理事會的穩定性與變數
長期穩定性:14年超長任期+錯開更換機制,使美聯儲能保持政策連貫性。
短期政治影響:總統可通過提名新理事影響貨幣政策方向,但無法直接干預決策。
市場影響:理事變動(尤其是主席更換)可能引發市場預期變化,如2025年若拜登或特朗普提名新主席,可能改變加息/降息路徑。
美聯儲理事會的運行機制確保了美國貨幣政策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但其人事變動仍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