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集運船舶大換「芯」 甲醇燃料成「新寵」

2025-08-08 09:54

(來源:中國水運網)

轉自:中國水運網

全球航運業巨輪轉向綠色航道,這場關乎未來的轉型競賽中,誰能為龐然大物注入清潔動力?中集安瑞科以裝備製造為根基,悄然打造了一張覆蓋綠色燃料生產、儲運、加註全鏈條的網絡,助力航運業零碳轉型。

中集安瑞科科創中心、中集綠能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説:「中集安瑞科在廣東湛江佈局的綠色甲醇工廠即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投產。該工廠首期產能預計為5萬噸,計劃在2027年達成5+20萬噸產能。這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國產生物質綠色甲醇項目之一,項目正在申請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 EU)。」

全球首艘雙燃料甲醇動力集裝箱船。洋山港海事局供圖

全球首艘雙燃料甲醇動力集裝箱船。洋山港海事局供圖

甲醇燃料需求正釋放

在全球航運業減排戰略確定的背景下,船東基於船舶大型化趨勢,繼續追加下單大船。只是,在綠色燃料選擇上,依然未有明確定論。

李東認為:「近期達成2050年實現全球航運業淨零排放的核心目標,相關協議預計將於2025年10月正式通過,並於2027年開始實施。綠色甲醇需求的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着全球對航運脱碳達成高度共識,多種清潔燃料並存使用的局面會越來越常見。」

「雖然目前綠色甲醇距離廣泛使用還需要較長時間,但是全球航運業對甲醇燃料消費比例基數較低,行業仍然會螺旋式上升。IMO MEPC83會議以來,越來越多班輪公司都把綠色甲醇燃料納入了當前以及未來的船用燃料考量。」李東進一步解釋道。

DNV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共訂造151艘替代燃料動力船舶,其中甲醇動力40艘。DNV高級副總裁黃今預測,到2030年,甲醇燃料船舶在全球船舶中佔比約為12%。

聚焦集裝箱船領域,VesselsValue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上旬,全球共有15家航運企業訂造或已運營綠色甲醇燃料集裝箱船,包括班輪公司及獨立船東,運營運力達到32艘、32.35萬TEU,訂單運力與優先選擇運力合計達到123艘、168.99萬TEU,船舶訂單數量佔全球集運船隊訂單的13.81%6。也就是説,待相關訂單交付,全球甲醇燃料集裝箱船運力將達到155艘、201.34萬TEU。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運運力排名全球前二十的班輪公司中,有8家班輪公司訂造或運營甲醇燃料船,佔比達到四成,包括地中海航運(MSC)、馬士基、達飛、中遠海運、ONE、HMM、萬海航運、X-Press Feeders。按照VesselsValue提供的數據,以艘數計,HMM、中遠海運、ONE這三家亞洲班輪公司新造船訂單中,甲醇燃料集裝箱船佔該公司新船比例分別為7143%、44.44%、34.96%集運運力排名全球前三的MSC、馬士基、達飛的新造船訂單中,甲醇燃料集裝箱船佔比分別為9.7696、10%6、21.28%。

從訂單情況來看,綠色甲醇作為船舶燃料的發展趨勢良好。從儲運條件來看,甲醇燃料可在常温下處理,僅需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小幅改造,基建成本可控。目前全球已有120多個港口開始應用甲醇燃料。

以馬士基為例,該公司目前運營12艘甲醇燃料集裝箱船。馬士基高級首席船舶設計師Ola Straby近期公開透露,馬士基旗下有4艘新造船正在使用灰色或化石甲醇作為燃料運行。該公司選擇繼續以甲醇為燃料運行船舶,儘管目前主要可用的是化石來源甲醇。

面臨供應成本兩大挑戰

隨着甲醇燃料船舶的增多,綠色甲醇的供應和成本成為兩大挑戰。

以一艘16000TEU集裝箱船為例,最大載重噸(DWT)15.5萬噸,估算耗油量為2.2萬噸/年。由於各種燃料的熱值及密度有所不同,其中,1噸傳統燃料相當於約2.1噸甲醇,即一艘16000TEU集裝箱船甲醇燃料需求約為4.62萬噸/年,約合2.89噸/TEU/年。

根據VesselsValue統計的甲醇燃料船舶現狀規模,目前已運營的甲醇集裝箱船舶需要甲醇燃料約93.49萬噸/年,待訂單運力全部交付后,則需要約581.87萬噸/年。

在價格方面,今年2月,金風科技宣佈,我國首個市場化綠色甲醇現貨價格為820美元/噸。作為對比,2月新加坡100%可持續甲醇價格為1954.65美元/噸。從中可以看出,國內綠色甲醇價格優勢明顯。

傳統國際船舶燃料方面,隆眾資訊數據顯示,2月中旬的一周,新加坡高硫180CST燃料油均價494.16美元/噸,硫含量不高於0.5%的低硫燃料油均價554.35美元/噸。

在產能方面,2023年,全球甲醇年產能約為1.8億噸,其中綠色甲醇年產能僅為50萬噸,我國綠色甲醇年產能約為30萬噸。到了2024年,全球綠色甲醇年產能約為70萬噸,預計到2030年,年產能將達到3050萬噸。

雖然目前綠色甲醇產能未釋放,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消費國,約佔全球產能的一半,但目前我國甲醇以黑色、灰色甲醇為主,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我國綠色甲醇產業發展潛力極大。

全球甲醇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多蘭就曾表示,中國甲醇需求佔全球2/3,可再生甲醇產能在全球居領導地位,預計2026年將有75%的新增甲醇產能來自中國。

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此前表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已公佈的綠色甲醇規劃產能約1600萬噸/年。也就是説,中國規劃的綠色甲醇產能約佔全球的49%6。

在綠色甲醇加註能力方面,中國具備甲醇加註能力的港口快速增加,自2024年起,上海洋山港、海南洋浦港、遼寧大連港先后加入此列,貫通中國南北的綠色甲醇供應鏈網絡已初步成型。

構建綠色甲醇全球版圖

2022年,中集安瑞科成為馬士基的綠色甲醇戰略合作伙伴,這意味着其產品和服務成為馬士基「嚴選」,且已通過國際最嚴苛標準的檢驗。

李東告訴筆者,2025年以來,中集安瑞科先后與華光海運、中國船燃、中石化中海燃供等企業就綠色甲醇達成系列戰略合作,未來會持續引入更多合作方加入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船燃、中石化中海燃供均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船用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成員。其中,中國船燃在2023年「全球十大船加油企業」排行榜中,以2220萬噸的規模位列第三名。

此外,中集安瑞科與香港運輸及物流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建「香港綠色船用燃料生態圈」,搶佔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航運高地。

中集安瑞科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隸屬於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集團」)「能源化工食品裝備板塊」,為行業客户提供運輸、儲存、加工的關鍵裝備、工程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

與航運企業達成綠色甲醇消納、運輸等合作意向之外,在船用燃料供應鏈自主可控主題下,中集安瑞科作為一家海工企業,對比燃料生產企業來説「底氣」更足。

李東介紹:「目前全球以及國內的綠色甲醇產業都處於比較早期階段,甲醇燃料的港口加註能力還在提高和完善中。中集安瑞科深耕海工市場,與全球船東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公司對需求端的把握更加準確,可有效降低綠色甲醇供需關係周期性變化對我們的影響。」

「此外,中集安瑞科的綠色甲醇項目與中國的其他項目相比,工廠位於廣東湛江,年平均氣温在23.6℃到24.4℃,燃料的熱值保持良好。當地的生物燃料資源豐富,工廠附近就有港口,與新加坡港或其他主要的國際國內港口的海運距離也近。綜合來説項目各個環節都非常有優勢。」李東進一步解釋道。

得益於「裝備+能源」基因,中集安瑞科可實現雙輪驅動。其不僅是燃料生產者,更是核心儲運、加註裝備的重要玩家。例如,其旗下中集藍水研發的甲醇燃料供給系統已獲DNV頒發的AIP證書,是綠色甲醇船舶的「心臟」級裝備。

在替代燃料佈局上,中集安瑞科還佈局了中小型液化氣海船建造業務。2024年,該公司旗下的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太平洋海工」)新簽訂單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客户均為國內及海外知名船東公司。尤其在LNG運輸加註船方面,手持訂單12艘,位列全球第一。

展望未來,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已明確遠景規劃,「若綠色甲醇發展良好,未來將佈局數百萬噸的產能」。李東透露,中集安瑞科在中國及東南亞其他地區也儲備了數個極具潛力的綠色甲醇候選項目,會根據全球可持續燃料市場發展的情況,決定下一步新項目的開發計劃。

航運業的脱碳之路道阻且長,燃料技術路線的博弈仍將持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