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偉達的麻煩,是註定的

2025-08-08 08:30

(來源:劉潤)

英偉達,最近可有得忙了。

7月31日,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網信辦對英偉達,進行了約談。約談的核心,是要求英偉達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的漏洞、后門等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説明,並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

之后,英偉達多次迴應。8月6日,還通過官方渠道發佈了一篇長文。這篇由英偉達首席安全官署名的文章強調,英偉達的芯片中,沒有后門、終止開關、監控軟件。

目前,對英偉達的審查,還在進行之中。不過,這確實已經不是英偉達第一次接受監管審查了。

2024年12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佈,因涉嫌違反《反壟斷法》,決定對英偉達進行立案調查。在美國,有報道稱,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在對英偉達展開反壟斷調查。在法國,競爭管理局還曾對其辦公室進行過突擊搜查。

看上去,英偉達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麼,英偉達是不是真的犯了什麼事兒?否則,怎麼會這麼受人「關注」呢?

嗯……這個那個……我給你講3個故事吧。

01

蘋果的「世紀對決」

2015年12月2日。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

一場襲擊,震驚了世界。14條無辜的生命,戛然而止。

在血腥的案發現場,FBI的探員們,找到了一部屬於襲擊者的iPhone 5C手機。他們相信,這部小小的手機里,一定藏着解開整個案件謎團的鑰匙。

但是,所有的探員,都被手機密碼擋在了大門之外。而且,一旦輸錯10次,這扇門背后的所有祕密,都將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化為烏有。

於是,一紙公函,被送到了位於庫比蒂諾的蘋果總部。

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這事兒還不簡單嗎。協助FBI,破解手機,抓住壞人,天經地義。但是,當蘋果的工程師們看到FBI的真正要求時,他們都傻眼了。

因為FBI要的,不是讓蘋果幫忙「撬鎖」,而是要求蘋果動用自己最頂尖的工程師,為FBI專門開發一個,從未在世界上存在過的,特殊版本的iOS操作系統。這個被內部稱為「政府系統」的東西,要像一個幽靈一樣。它的唯一使命,就是繞過iPhone自己所有的安保系統。它要能廢掉「輸錯10次就自毀」的武功。要能拆除每次輸錯密碼后的時間延迟。

你可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FBI就將得到一個「破解神器」。他們可以把這部iPhone接上超級計算機,用每秒百萬次的速度,去瘋狂撞擊那扇密碼之門。幾天之內,任何密碼,都將土崩瓦解。

這就不是「協助」了。這是在要求蘋果,親手為自己的保險箱,配一把能打開所有同款的「萬能鑰匙」。

蘋果的CEO,蒂姆·庫克,陷入了一個地獄般的兩難困境。

一邊,是FBI,是司法部,是遇難者家屬,是洶涌的民意。他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惡狠狠地對你説,怎麼?你是要包庇恐怖分子嗎?

另一邊,是全球數以億計的用户。一旦「萬能鑰匙」被創造出來,它就再也回不到潘多拉的魔盒里。今天,它可以用來追捕恐怖分子。明天,它就可以用來對付任何一個普通人。

庫克知道,一旦他點頭,就等於承認,你買到的iPhone,其實根本就沒有真正屬於你。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一直有人攥着一把備用鑰匙。

那段時間,蘋果總部的會議室,就沒有關過燈。最終,庫克還是做出了決定。2016年2月16日,一封《給顧客的一封信》,出現在了蘋果的官網上。

政府説,這個工具只會用一次。但這是謊言!一旦被創造出來,它就可以被無數次地用在任何一部iPhone上。你無法保證一個后門,只在好人手里使用。

這都不是迴應了。這是宣言。

接下來的幾周,蘋果彷彿站在了整個國家的對立面。媒體的口誅筆伐,政府官員的輪番施壓,像潮水一般涌來。對簿公堂的戲碼,也即將上演。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美國司法部宣佈,撤訴。理由輕描淡寫。我們已經找到了第三方,解開了手機,不再需要蘋果的幫助了。

暴,停息了。

蘋果守住了自己的底線,並告訴了世界,信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來的東西。

這就是蘋果的故事。一個,關於「原則」的故事。

02

AWS的「借船出海」

2010年代初期。中國。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史詩級的大爆炸。無數的創業者,懷揣着改變世界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商業模式、用戶數據、核心代碼,都急需一個穩定、彈性的「數字地基」。

而全球雲計算的領先者,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正是合適的「基建狂魔」。

可是,它進不來。

一道無形的牆,橫在了它的面前。這道牆,由兩種極其堅硬的磚石砌成。一種,叫數據主權。法律的紅線劃得清清楚楚,所有在中國境內產生的重要數據,都必須留在中國。另一種,叫牌照準入。提供雲計算服務的IDC牌照,是極其稀有的入場券,幾乎不向外資發放。

這就意味着,AWS獨特的模式,在中國徹底失靈了。它不能像在歐洲那樣,讓一個德國的客户,把數據存到愛爾蘭的服務器上。也不能像在美國那樣,自己買地,自己建數據中心,自己拉網線。

於是,一個巨大的悖論出現了。

中國市場,渴望AWS的技術。AWS,也渴望中國市場。但是,隔海相望。誰也過不去。

那,怎麼辦?放棄嗎?一個時代,就錯過了。硬闖嗎?那將是粉身碎骨。

在西雅圖亞馬遜總部的會議室里,AWS的精英們,一定是把中國的法律條文,翻了無數遍。最終,他們設計出了一套特別的方案。

這套方案,簡單來説就是,魂進去,人不進去。

什麼意思?

2016年,AWS正式宣佈與北京的光環新網合作。后來,又在寧夏,與西雲數據達成了類似合作。

合作中,兩家中國公司,負責扮演「人」。他們在中國境內,投資建起一座座巨大而昂貴的數據中心。服務器、機櫃、網絡設備,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物理資產,都屬於他們。他們持有那張寶貴的IDC牌照,作為法律上的「房東」,與中國的客户籤合同、收租金。

而AWS,這家美國公司,負責扮演「魂」。他把自己全套的、與全球標準完全一致的AWS雲技術、軟件、API接口和運維體系,注入到了中國「房東」的身體里,以確保這具身體,擁有純正的AWS血統。

一個奇妙的物種,誕生了。

當一箇中國的程序員,在深夜里登錄AWS控制檯時,他所感受到的每一個按鈕、每一行代碼的響應,都和他在硅谷的同行,一模一樣。

當有人支付賬單時,收款方是「光環新網」。他的數據,正安安穩穩地躺在北京或寧夏的,由中國公司擁有的服務器機房里。

這套方案,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中國政府放心了。數據的「肉身」和「户口」,都在中國,完全符合監管。中國客户安心了。他們用上了世界領先的雲,同時又100%合法合規。AWS也成功了。他在沒有觸碰任何紅線的前提下,進入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AWS用一個「巧」字,順應了規則,並告訴了世界,信任,可以通過精妙的設計來構建。

這就是AWS的故事。一個,關於「智慧」的故事。

03

微軟的「玻璃房子」

時鍾,撥回到更早的時間。21世紀初。

那是一個,整個中國都在「擁抱信息高速公路」的年代。從政府的辦公樓,到銀行的櫃檯,再到大學的機房。無數臺電腦的屏幕上,都閃耀着同一個徽標。

微軟的Windows。

這是一份榮耀。但同時,也是一份隱患。

因為,Windows,始終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黑箱」。它的心臟,那數千萬行的源代碼,被微軟視為最高的商業機密,鎖在了美國雷德蒙德總部的保險櫃里。一個幽靈般的拷問,始終盤旋在監管部門的心頭。

這個「黑箱」里,到底藏着什麼?它有沒有為美國政府,留下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后門」?在關鍵時刻,這個「后門」,會不會成為一把刺向我們信息命脈的尖刀?

這種擔心,在當時,幾乎是所有主權國家共同的夢魘。一個「消費者離不開,但政府又不放心」的麻煩,擺在了微軟面前。

怎麼辦?

當時的微軟,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如果,你真的擔心,那麼,我就讓你看到,我的心臟,是如何跳動的。

於是,一個名為「政府安全計劃」的構想,誕生了。

這個計劃簡單來説,就是微軟決定,為中國這樣的國家,專門建一個戒備森嚴,但又極度透明的「玻璃房子」。2003年,這個「玻璃房子」,在北京正式落地。它的官方名字,叫「源代碼審閲中心」。

在這里,微軟向中國政府指定的、經過最嚴格審查的安全專家,開源了他最核心的商業機密。也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完整源代碼。

當然,這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開源」不太一樣。專家們可以進入一個沒有網絡的、被嚴密監控的房間。可以在專用的電腦上,審閲、分析、編譯、測試那些數千萬行的代碼。可以像偵探一樣,用最先進的工具,去尋找任何可疑的漏洞,或者傳説中的「后門」。但是,他們帶不走任何一行代碼。

可即便如此,微軟的這個動作,也已經是商業史上的壯舉了。

因為他主動把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可以被驗證的「技術問題」。你看,我沒什麼要隱瞞的。我的一切,我的核心,我最大的祕密,都在這里。你隨時可以來看。我隨時歡迎你來看。我們之間,不應該有任何擔心了。

這一招,直接融化了那層最堅硬的冰。

微軟也用「開放」,換回了后續在中國的一系列發展,並告訴了世界,信任,不一定是給對方穿上更厚的盔甲,也可以是敞開自己的胸膛。

這就是微軟的故事。一個,關於「誠意」的故事。

最后的話

好了。3個故事,講完了。

不知道現在的你,是什麼樣的感受。

其實,英偉達遇到的一系列監管,面對的一系列麻煩,是註定的。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公司的成功,只需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當然,這已經足夠足夠難了。但是,還有一些公司的成功,必須還要獲得各國政府的信任。

蘋果,AWS,微軟,還有今天的英偉達,都屬於這第二種公司。

因為他們提供的,早已不是普通的商品。他們的技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數字底座」。

你的操作系統(微軟)、你的手機(蘋果)、你的數據中心(AWS)、你的人工智能算力(英偉達)……當這些東西,滲透到一個國家金融、通信、能源、交通的毛細血管里時,它們就不再僅僅是商業問題,而是必然會成為國家安全問題。

所以,必然會帶來擔心,也必須對你進行嚴格的監管。不是針對。不是和你過不去。而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部門,都必須要履行的職責。

這件事本身,就是企業的一門必修課。

這是戴上皇冠時,必須承受的重量。

也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觀點/ 劉潤  主筆/ 二蔓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第2681篇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機構或個人抓取本文內容,用於訓練AI大模型等用途

PS:親愛的朋友,距離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還有78

爲了這場演講,我一刻不敢停歇。我會把這一年諮詢、參訪、請教、遊學的精華,濃縮成一場4小時的演講,向你匯報。我為你準備了歷年演講的PPT、回放以及全文稿。歡迎你添加小師妹領取。

線下門票也已同步開售,現在購買,還可以享受早鳥優惠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