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前英特爾/AMD 圖形主管發佈基於RISC-V的新架構GPU

2025-08-08 08:06

(來源:電子創新網)

前英特爾和 AMD 圖形主管 Raja Koduri 加盟的Oxmiq Labs Incorporated 公司宣稱推出一款基於 RISC-V 的 GPU IP,該 IP 將「從基本原理重新架構 GPU」,但這家初創公司卻鮮少透露細節。

「Oxmiq提供的解決方案在多模態計算靈活性與客户下一代圖形和AI工作負載所需的根本性性能提升之間取得了平衡,」Business Wire的新聞稿中如是説。「Oxmiq的可授權GPU IP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重新架構了GPU,並融合了突破性技術,包括利用RISC-V內核的硅片納米代理、近內存和內存計算以及光傳輸。」

這張渲染圖展示了 Oxmiq GPU 結構背后的整體架構,發佈於 2025 年 8 月。圖片來源:Oxmiq 這張渲染圖展示了 Oxmiq GPU 結構背后的整體架構,發佈於 2025 年 8 月。圖片來源:Oxmiq

OxCore 的核心部分幾乎沒有提及,只提到它基於 RISC-V(「risk-five」)架構,並且「將標量、矢量和張量計算引擎集成在一個模塊化架構中,可根據特定工作負載進行定製,支持納米代理、原生 Python 加速,併兼容 SIMD/CUDA 範式」。

這些核心被設計為堆疊在相對較慢但容量充足的 DRAM 或相對較快但容量較小的 SRAM 之上,由此產生的芯片組在圖中被標記為 MCB 和 CCB。

無論如何,每個 MCB/CCB 都是一個完整的 SoC(片上系統),並帶有互連橋接器,以便它們連接到其他芯片組。Oxmiq 的圖表展示了兩個這樣的例子:一個是用於 AI 推理的 MCB 密集型版本,另一個是用於 AI 訓練的 MCB/CCB 均衡版本。

儘管新聞稿中提到了「下一代顯卡」,但遺憾的是,這款產品絕對不是為遊戲 PC 設計的——它適用於處理 AI 或科學數據的大型數據中心。

這張程式化圖表展示了 Oxmiq 軟件堆棧的整體結構,發佈於 2025 年 8 月。圖片來源:Oxmiq 這張程式化圖表展示了 Oxmiq 軟件堆棧的整體結構,發佈於 2025 年 8 月。圖片來源:Oxmiq

爲了與 AMD、英特爾和 Nvidia 競爭,任何硬件初創公司都需要擁有全面而強大的軟件堆棧,為此,Oxmiq 開發了 OXPython。這「使基於 Python 的 Nvidia CUDA AI 應用程序能夠在非 NVIDIA 硬件上無縫執行,而無需修改代碼或重新編譯」。不確定 Nvidia 是否會對此感到高興,但另一位著名的科技創業公司創始人 Jim Keller 肯定會欣喜若狂。

Jim Keller的 Tenstorrent 公司(也生產用於 AI 的 RISC-V 處理器)已與 Oxmiq 合作:「我們很高興能與 Oxmiq 合作。OXPython 能夠將 CUDA 的 Python 工作負載引入 Wormhole 和 Blackhole 等 AI 平臺,這對於開發者的可移植性和生態系統擴展非常有益。這與我們讓開發者開放並擁有整個 AI 堆棧的目標相符。」

Keller 和 Koduri 在半導體行業都有着豐富的經驗,Keller 在 AMD 工作多年,領導了 Athlon K8 和 Ryzen Zen 架構的開發。Koduri 也曾在 AMD 的圖形部門工作多年,領導了 Polaris、Vega(下圖)和 Navi 的開發。他還曾在英特爾工作過一段時間,領導了 Arc 系列 GPU 的開發。

Koduri 的初創公司似乎只專注於 IP不直接提供芯片。據悉聯發科已經投資了 Oxmiq。對這種新架構GPU 大家怎麼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