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07:25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航運巨頭紛紛上調運價。赫伯羅特宣佈自2025年8月16日起徵收亞洲至非洲航線的旺季附加費(PSS),具體航線涵蓋以下三類:亞洲/大洋洲→西南非洲航線(包括安哥拉、剛果等港口):所有集裝箱類型徵收600美元/TEU(冷藏箱除外),冷藏箱至喀麥隆港口徵收800美元/TEU35。亞洲/大洋洲→南非航線:所有集裝箱類型徵收200美元/TEU(冷藏箱除外)。亞洲/大洋洲→幾內亞克里港口航線:所有乾貨集裝箱、罐式集裝箱和特種箱徵收600美元/TEU,冷藏箱徵收800美元/TEU36。
此外,馬士基自7月15日起上調多條航線運價:中國至南美東海岸(巴西、阿根廷等):上漲1000美元/TEU。遠東至西非航線:上調50美元/TEU;中東至東非航線:上調750美元/TEU。達飛同期對亞洲(不含日本)至紅海航線加收300美元/TEU。
有分析指出,航運價格上漲本質是供需矛盾、成本壓力與戰略博弈共同作用的結果。短期內附加費政策仍將頻繁調整,而長期看,綠色轉型與數字化或成為平抑運價波動的關鍵變量。
具體而言,從供需結構性失衡來看,2025年8月正值傳統外貿旺季,歐美市場為年底購物季備貨推高運輸需求,尤其亞洲至非洲、南美航線貨量同比增長12%。然而,紅海危機導致的繞行好望角方案使亞歐航線航程延長30%,船舶周轉效率下降進一步加劇運力短缺。赫伯羅特對亞洲至西南非洲航線徵收600美元/TEU附加費,正是為應對短期運力缺口與成本激增的被動舉措。
儘管繞行紅海已成為行業常態,但港口擁堵(如南非德班港平均等待時間達7天)與船員短缺仍制約運力釋放。馬士基等企業雖通過聯盟重組優化航線網絡,但2025年2月生效的新聯盟協議尚未完全緩解區域性運力錯配問題。
從成本端壓力傳導來看,國際油價較2024年同期上漲18%,船舶繞行增加的油耗成本(如歐線單航次燃油成本增加25萬美元)直接推高基準運價。赫伯羅特在2025年3月已對亞歐航線收取燃料回收費(MFR),此次非洲航線附加費亦包含這部分隱性成本。
國際海事組織(IMO)2025年新規要求船舶加裝碳捕捉系統,頭部企業單船改造成本超200萬美元。達飛海運在6月對西非航線徵收800美元/TEU附加費時,明確將30%漲幅歸因於環保技術投入。
從戰略博弈來看,THE聯盟與2M聯盟解體后,赫伯羅特等企業通過航線專營化減少同業競爭,例如其亞洲至南非航線僅允許特定合作伙伴換艙,從而掌握定價主導權。2025年Q2數據顯示,三大聯盟控制全球85%的集裝箱運力,較2024年提升5個百分點。
儘管當前美線運價較峰值下降50%,船公司仍通過GRI(綜合費率上漲)測試貨主承受力。如赫伯羅特8月非洲附加費政策設定了「直至另行通知」的靈活期限,為后續調整預留空間。貨代市場反饋顯示,實際成交價僅落實公告漲幅的60%,反映船企與貨主的博弈仍在持續。
展望未來,全球航運業正準備迎接一個貿易複雜的新時代,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宣佈對數十個貿易伙伴徵收10%至50%的更高關税。美國政府關税政策可能引發新一輪搶運潮,短期推高跨太平洋航線運價。此外,東南亞製造業迴流(如越南電子產業產能擴張)或重塑區域航運需求格局。
長期而言,智能集裝箱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降低10%的運營損耗,但頭部企業需平衡技術投入與短期盈利目標。馬士基預計2026年無人船隊將覆蓋5%的亞非航線,屆時人力成本佔比有望從22%降至15%。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的業績一直被廣泛認為是全球貿易的晴雨表。該公司公佈的初步報告顯示,公司第二季度息税折舊及攤銷前基本利潤(EBITDA)為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4億美元增長了約7%,也高於LSEG調查的分析師預期的19.7億美元。馬士基還上調了2025年全年財務預期,稱今年的基本EBITDA預計在80億至95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60億至90億美元的預期。馬士基首席執行官表示,在美國之外的市場,我們看到持續非常強勁的需求,這推動了我們今天能夠實現的盈利和更新預測。
中金此前指出,短期紅海和波斯灣航行風險提升,油運船舶或採取防禦態度,目前看對中東出貨量的影響有待觀察,但考慮到地緣政治變化不確定性以及油價上漲可能性,運價或出現快速上漲,VLCC運價上行已有體現。近期伊以衝突加劇中東緊張局面,短期或推動航運市場風險溢價上行,帶來交易性機會,中長期看集運船東復航紅海預期或進一步延后,建議跟蹤后續變化對於油運供給格局及海運需求影響。
相關概念股:
德翔海運(02510):8月1日,德翔海運發佈公告,集團預期上半年取得的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約1.80億美元至2億美元,同比增加約220%至255%。期內純利大幅增加乃主要由於整體平均運費上漲,與市場趨勢一致;及租船租金收入增加,主要由於以較高租金租出的船舶數量增加。
海豐國際(01308):海豐國際發佈公告,於2025年8月2日,本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海豐船東與造船商黃海造船訂立造船合約,據造船商同意為本集團建造4艘集裝箱船舶,每艘船舶的代價最高為3818萬美元(相等於約2.997億港元),總代價最高為1.527億美元(相等於約11.99億港元)。新建造將使本集團可擴充其自有集裝箱船隊,以滿足對本集團運營需求的增長。
中遠海控(01919):中遠海控近日發佈2025年Q1報告,延續了2024年的高增長,實現營業收入為579.6億元,同比增長20.05%,股東淨利潤116.95億元,同比增長73.12%,扣非股東淨利潤116.42億元,同比增長73.14%。在2024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及股東淨利潤分別增長33.3%及106.1%。
東方海外國際(00316):東方海外國際發佈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第2季度的航線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6.5%,報21.18億美元。總載貨量上升4.4%,運載力上升7.5%。整體運載率較2024年同期下降2.4%,每個標準箱的整體平均收入較去年第2季度減少10.4%。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首6個月的航線收入及總載貨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4.4%及6.8%。運載力上升8.0%,整體運載率較2024年同期下降0.9%,每個標準箱的整體平均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