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9:53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姜業慶
在被動投資的黃金時代,易方達基金旗下的香港證券ETF正在顯示出強勁的動力。該只基金單月規模激增131億元,相當於日均資金流入超4億元,創下港股主題ETF的規模擴張紀錄。與此同時,這場大規模的資金湧入,也直接觸發了易方達對11家券商H股的密集被動增持。
與此同時,易方達基金旗下另外一隻佈局港股科技板塊的恆生科技ETF同樣創歷史新高,規模突破130億元,單周吸引近9億元資金逆勢流入。很明顯,資金借道易方達ETF佈局港股的熱情,正在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配置浪潮。
ETF規模激增下的券商H股「掃貨行動」
今年7月,資本市場的「聚光燈」開始轉向易方達基金旗下香港證券ETF(513090)。這隻原本規模不足百億的港股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規模從97.03億元飆升至228.76億元,單月增幅高達131.73億元。
資金南下似乎從未如此迅猛,這一數字在港股ETF領域也可謂少見。其直接結果,則是觸發了一場覆蓋11家頭部券商H股的「掃貨行動」。
港交所股權披露數據顯示,7月11日至28日期間,易方達基金密集增持11家中資券商H股,包括中國銀河、華泰證券、東方證券等頭部機構。其中對中國銀河的買入量高達1365.55萬股,對東方證券、中原證券(中州證券)、國聯民生的持股比例均提升至7.03%,另有6家券商持股突破5%關口。這一系列的操作當然並非主動擇時,而是ETF規模激增觸發的被動配置需求——當投資者以現金申購ETF份額時,管理人需按指數權重買入對應成分股。
8月4日數據顯示,易方達香港證券ETF繼續獲得10.32億元資金淨流入,穩居當日非貨幣ETF吸金榜首,市場資金對港股券商的熱情仍在延續着。
兩地券商的股價差異也在不斷吸引着投資者入場。相關數據顯示,4月初到7月底期間,港股券商整體上漲73.9%,而A股券商僅漲22%,差距超過50個百分點。券商股在港股市場如同打了七折出售。以中金公司為例,其H股在7月不僅被易方達被動增持,更獲貝萊德耗資2552萬港元加倉126.24萬股。
政策紅利與業務創新下的精準佈局
易方達香港證券ETF規模激增的背后,一方面是源於易方達公司對政策紅利的前瞻把握,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券商板塊基本面的強勢修復。
首先,2025年,多家券商機構升級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穩定幣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例如,今年6月25日,國泰君安國際旗下公司獲香港證監會批准,升級為首家持牌可交易虛擬資產的中資券商,客户可直接通過其平臺買賣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消息公佈后,公司股價單日飆升了108%,市值單日增長逾60億港元,市場反響極為熱烈。這也標誌着傳統券商正式進軍數字資產領域,開啟業務新版圖,而這一變化也被易方達基金敏鋭地融入到了香港證券ETF的產品設計中。
其次,券商公司的業績則是「加倉」最為直接的催化劑。截至7月31日,29家上市券商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告中,10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0%,大中型券商增速普遍落在50%—80%區間。自營投資回暖與交易量回升成為業績引擎,港股IPO市場的爆發更是為業績添了一把火。2025年前7月港股股權融資總額達2916.41億元,同比激增288.75%。蜜雪冰城、寧德時代等巨頭的赴港上市,為承銷保薦業務注入強勁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達的港股佈局還呈現矩陣化特徵。除香港證券ETF外,恆生科技ETF同樣表現強勁,單周吸金近9億元,規模突破130億元創歷史新高。無疑,產品線的完善也可以使投資者更能精準捕捉當下港股不同的板塊機會。
易方達香港證券ETF基金規模突破230億元,意義實則已超出單個產品的成功。當前香港市場正迎來多重機遇:政策環境放寬、中國企業加速出海、財富管理需求增長、金融科技應用深化。該ETF恰好為廣大投資者降低了投資門檻,併爲數字貨幣等創新業務打開了新空間,兩地資本市場正從簡單的價差套利,走向更深層次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