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內控「失守」,渤海銀行換將

2025-08-07 18:02

《投資者網》崔悦晨 

7月2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發佈了最新的行政處罰信息,劍指渤海銀行(09668.HK)太原分行、太原幸福里支行的多項違規行為,包括授信調查不盡職、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未真實反映風險狀況等,罰款金額總計16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個月前,渤海銀行連續收到三張罰單,分別涉及長沙分行、寧波分行以及合肥分行的違規行為,累計罰款金額接近200萬元。 

與此同時,渤海銀行2024年的財報數據顯示,該行的一些關鍵指標正承受壓力。例如,淨利差和撥備覆蓋率這兩個衡量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指標均出現了下滑趨勢。此外,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相比前一年下降超過20%,進一步加劇了該行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之間的緊張關係。 

隨着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合規管理水平,成為擺在渤海銀行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近期罰單頻發

7月2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公佈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渤海銀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調查不盡職、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不盡職,被處以95萬元罰款。

與此同時,渤海銀行太原幸福里支行(原渤海銀行太原親賢支行)因未能真實反映風險狀況、貸后管理不到位,被罰款70萬元。

此次處罰不僅針對機構本身,還涉及多名關鍵崗位的責任人,包括但不限於時任渤海銀行太原分行中小企業部副總經理劉偉,時任太原親賢支行副行長範華等,覆蓋了分行中小企業部、支行管理層以及客户經理等多個重要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渤海銀行近期唯一的一次合規問題。就在前一天,即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也發佈了對渤海銀行南寧分行的處罰決定。該分行由於違反數據安全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户身份識別義務,被警告並罰款32.8萬元。同時,時任渤海銀行南寧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助理賀某被罰款2.4萬元。

在更早些時候,渤海銀行也連續收到了三張罰單,分別涉及長沙分行、寧波分行以及合肥分行的違規行為,累計罰款金額接近200萬元顯示出該行在合規方面的系統性挑戰。 

具體來看,7月3日,渤海銀行合肥分行因固定資產貸款超項目工程進度放款,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不到位等,被罰款60萬元。 

同時,時任渤海銀行合肥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負責人姜楠、普惠金融事業部主辦客户經理張愛鵬、業務四部主辦對公客户經理姚磊、四部負責人郭嘉因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分別被予以警告。 

進一步回溯到6月份,渤海銀行寧波分行、長沙分行也因為多項違規行為,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渤海銀行已連續收到25張罰單,合計被罰金額超500萬元。

關鍵財務指標承壓

渤海銀行成立於2005年12月,作為第一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它的成立標誌着中國銀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成立之初,該行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7家股東共同發起設立,並於2006年2月正式對外營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渤海銀行於2020年7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截至2024年底,渤海銀行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34家一級分行(含3家直屬分行和1家境外分行)、35家二級分行、291家支行以及16家社區小微支行,總機構網點數達到了376家,覆蓋了全國主要省會城市及經濟重鎮,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業務網絡佈局。 

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2024年度渤海銀行實現了營業收入254.82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94%;淨利潤達到52.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4%。 

截至2024年末,渤海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84萬億元,同比增長6.41%。 

儘管整體業績保持了正向增長,但渤海銀行的盈利能力指標卻顯示出一定的壓力。例如,淨利差從2023年的1.19%降至2024年的1.12%,而淨利息收益率則由1.41%下滑至1.31%,這表明銀行在利息收入與支出之間的盈利空間有所縮小。

資產質量方面,雖然不良貸款率略微下降至1.76%,但仍處於行業較高水平。同時,撥備覆蓋率也有所下降,2023年的156.94%降至2024年的155.19%,反映出渤海銀行抵禦信用風險的能力略有減弱。

此外,手續費及佣金業務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2024年,渤海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29.74億元,同比大幅減少了25.63%這一顯著的降幅不僅揭示了中間業務收入面臨的挑戰,也反映了手續費及佣金業務對總收入貢獻度顯著降低。 

總體來看,儘管渤海銀行在2024年取得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但其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手續費及佣金業務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仍不容忽視。 

連續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2年至2024年間,渤海銀行已連續三年未向其股東分配任何現金分紅,這與銀行業整體分紅總額屢創新高的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渤海銀行之所以未能進行分紅,主要是由於資本金的緊張。

根據2024年的年報數據,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為8.35%,儘管較上一年度微升了0.05個百分點,但距離7.5%的監管最低標準依然非常接近。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這一比率處於較低水平,同期浙商銀行為8.38%,而招商銀行則高達14.86%。 

資本壓力直接限制了分紅能力。事實上,早在2015年,渤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就出現了顯著下降,並且連續兩年未能達到當時的監管要求。雖然通過2019年的增資擴股行動,該行的註冊資本從85億元增加到了144.5億元,但由於業務擴展帶來的資本消耗,資本緊張的問題依舊存在。 

另一方面,進入2025年7月,渤海銀行經歷了重要的高層人事調整。 

首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7月23日批准了齊君擔任渤海銀行首席風險管理官的任職資格,自2025年7月21日起正式履職。公開資料顯示,齊君是外部聘請的職業經理人,擁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曾在中國工商銀行多個風險管理部門工作過。

與此同時,副行長杜剛宣佈辭職。杜剛此前曾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現銀保監會)工作長達23年,對於監管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並在渤海銀行內部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包括授權代表、董事、副行長、董事會祕書等。 

這些變動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員更替,更是圍繞着渤海銀行如何加強合規管控和風險管控的戰略調整的一部分。例如,渤海銀行曾建議不再設立監事會以及對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議事規則的修訂提案,都反映了管理層對於提升內部控制和治理結構的決心。 

作為一家成立於2005年的年輕銀行,渤海銀行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近年里卻遭遇了業績下滑、內控問題頻發以及資本市場遇冷的困境。面對這些挑戰,渤海銀行能否成功轉型,改善內控問題並重建市場信任?市場正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