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7:47
原標題:淨利增幅75%,共攬保費2595億元!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上半年成績單:國泰產險保費同比收窄35%;黃河財、長江財等8家虧損
來源:險企高參
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發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截至目前,有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發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據《險企高參》統計,76家機構上半年累計保險業務收入約2594.91億元,同比增長約7.48%。其中,前十家機構的收入合計約1610.86億元,佔比超過六成。
盈利方面,報告期內76家非上市財險合計淨利潤約92.5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5.21%。76家機構中,有68家實現盈利,比去年同期盈利機構數量增加16家。
與財險公司淨利潤息息相關的綜合成本率指標上,今年第二季度有明顯優化,綜合成本率超過100%的機構有39家,較去年同期下降5家。此外,有49家財險機構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
此外,今年上半年財險機構投資收益改善更為明顯。經簡單計算,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投資收益率平均值為1.8%,2024年同期則為1.27%;綜合投資收益率平均值為1.96%,2024年同期則為1.67%。
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75家非上市財險機構(剔除東吳財險)中有45家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呈下降態勢。在風險綜合評級方面,獲的A類及以上評級的共有20家,B、BB、BBB的有51家,C類及以下有4家。
國壽、中華、英大上半年保費規模超百億
前十名機構收入佔比六成
《險企高參》根據各司2025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合計保險業務收入約2594.91億元,同比增長約7.48%。其中,45家機構正增長,29家機構負增長(申能財險、東吳財險無同比數據)。
排名前十的機構保險業務收入合計爲1610.86億元,佔到合計收入的62.07%。在這其中,僅國壽財險、中華聯合財險、英大泰和財險保險業務收入超百億。值得一提的是,剛成立不久的申能財險已躋身前四。
具體公司的保費收入表現來看,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為:國壽財險592.7億元位居首位,中華聯合財險以423.87億元緊隨其后位列第二。英大泰和財險以101.44億元穩居第三,申能財險則以83.33億元排名第四。紫金財險憑藉79.56億元收入位列第五,華安財險以77.47億元位居第六,泰康在線以72.52億元排名第七。國任財險以68.84億元位列第八,華泰財險以57.05億元排名第九,永安財產財險則以54.08億元位列第十位。
「TOP10」之后,國元農險保費53.8億元,大家財險、鼎和財險,分別為53.4億元、51.84億元。中原農險與永誠財險表現搶眼,上半年保費收入分別達到46.12億元、44.54億元。安華農險收穫43.82億元保費。
上文提到,76家機構中,有29家機構保費收入呈現負增長。其中,保費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落差較大的幾家有:國泰產險、浙商財險、華農財險、泰山財險、利寶保險、中煤財險、燕趙財險、前海財險等。
例如國泰產險今年上半年保費收入30億元,去年同期保費為46.3億元,縮水了超16億保費,同比降幅35%;燕趙財險今年上半年保費收入1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7億元降幅32.2%。浙商財險、華農財險上半年保費較去年同期也分別下降了16.3%、14.2%。
保費對比
16家機構扭虧為盈,僅8家虧損
今年上半年,整個保險行業盈利能力都有不錯的漲幅。60家非上市人身險企上半年合計實現淨利潤約293.45億元,同比增長234.84%,上半年的淨利潤額已超去年全年。財險機構雖漲勢沒有這麼迅猛,但也同比增長超七成。
76家非上市財險上半年淨利潤合計約92.55億元,同比增長75.21%,68家盈利(比去年同期盈利數量增加16家),僅8家虧損。
財險淨利前十機構呈階梯分佈:國壽財盈利24.28億元領跑、英大泰和財險10.53億元、中華聯合財險以8.22億元位居第三、、鼎和財險實現6.55億元淨利潤、永安財險盈利3.23億元……
在「TOP10」之后,申能財險實現淨利潤1.96億元,泰康在線同期盈利1.95億元。中石油專屬取得1.72億元淨利潤,國任財險與富邦財險分別以1.67億元和1.62億元呈現穩健發展態勢,中銀保險錄得1.52億元淨利潤,眾惠財產相互1.06億元。
虧損陣營中,日本興亞財險和東吳財險分別淨虧損0.02億元,黃河財險虧損0.07億元,融盛財險虧0.19億元。長江財險當期淨虧損0.28億元,太平科技緊隨其后虧損0.33億元。現代財產與新疆前海聯合財險分別以0.44億元和0.51億元的虧損規模持續承壓。
同期,有16家機構淨利潤同比扭虧為盈,包括國泰財險、永誠財險、誠泰財險、安盛天平財險、中國漁業互助、泰山財險、中路財險、恆邦財險、大家財險、安盟財險、東海航運、海峽金橋財險、珠峰財險、合衆財險。
同比持續虧損的機構分別為,國元農險、利寶保險、現代持續、中遠海運財產自保、史帶持續、鑫安汽車持續、長江持續、美亞持續、融盛持續、勞合社、匯友財險、瑞再企商、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安誠財險。
淨利潤對比
東吳財險綜合成本率超7000%
行業分化明顯
與財險機構淨利潤息息相關的綜合成本率,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明顯優化,綜合成本率超過100%的機構有39家,較去年同期下降5家。此外,有49家財險機構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
2025年上半年非上市財險機構綜合成本率呈現明顯分化態勢,綜合成本率低於100%的機構達36家。凱本財險以33.18%的超低指標持續領跑同業。合資機構日本財險與蘇黎世財險分別以67.85%及78.85%的成績緊隨其后。中石油專屬財險81.44%、鼎和財險84.62%共同形成穩定態勢。兩家農險機構中原農險85.82%與陽光農險相互88.29%均實現承保盈利。互助險中眾惠相互為94.04%、中國漁業互助為94.82%。末段陣容包括東京海上日動96.05%、三井住友海上火災96.57%,以及華安財險96.71%等多家機構,均實現100%以下的控制水平,建信財險以99.97%緊貼合格線。
綜合成本率高於100%的機構則有39家。剛成立不久的東吳財險以7415%綜合成本率斷層領跑,新疆前海聯合財險、太平科技分別錄得244.05%和216.07%的指標數據,三家公司經營壓力尤為突出。廣東能源財產自保、日本興亞財險緊隨其后,綜合成本率分別達到194.35%與193.28%,構成第二壓力梯隊。
從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的角度來看,漁業互助、廣東能源自保分別以184.87個百分點、149.04個百分點的降幅成為降費增效最顯著企業。久隆財險綜合成本率降低27.62個百分點。鐵路自保、誠泰財險與合衆財險成本率分別收窄13.84、12.42和12.15個百分點,形成中等幅度優化梯隊。合資與外資機構中,現代財險與日本財險分別達成10.73、10.09個百分點成本優化。
與此同時,有多家機構綜合成本率同比上升。比亞迪財險同比攀升1935.26個百分點,新疆前海聯合財險同比增幅達121.69個百分點,太平科技增長76.29個百分點,鑫安汽車同比上升25.28個百分點,日本興亞財險增長20.3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凱本財險的綜合費用率為負值,中遠海運財產保險自保的綜合賠付率亦為負值,在業內實屬罕見。
綜合成本率對比
中路財險唯一投資收益為負值
富邦財險高達22%
在投資收益方面,財險機構改善更加明顯。經簡單計算,2025年上半年76家非上市財險機構投資收益率平均值為1.8%,2024年同期則為1.27%;綜合投資收益率平均值為1.96%,2024年同期則為1.67%。
富邦財險以22.15%的投資收益率強勢領跑行業,展現出顯著領先優勢。廣東能源財產保險自保有限公司以4.95%位列次席,成為唯一突破4%關口的機構,與后續梯隊拉開明顯差距。
泰山財產保險與鑫安汽車保險均以3.25%並列第三梯隊,國任財產保險以3.21%緊隨其后,三家機構在3%區間形成競爭小高峰。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合衆財產保險分別以2.55%和2.48%佔據中段優勢位,黃河財產保險以2.44%保持穩定發揮。
國元農業保險、三星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分別錄得2.41%與2.27%,永安財產保險則以2.22%結束頭部陣營。融盛財產保險、恆邦財產保險等十余家機構收益率集中在2.18%至1.3%區間,其中鼎和財產保險與紫金財產保險以1.9%持平收尾。值得注意的是,中路財產保險成為榜單唯一負收益機構,投資回報率為-0.12%。
投資收益對比
45家償付能力下降
安華農險、華安財險、亞太財險、前海財險評級為C
在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75家非上市財險機構(剔除東吳財險)中有45家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呈下降態勢。
2025年上半年財險機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壓,比亞迪財險以208.47個百分點的行業最大環比降幅居首。建信財險、太平科技核心指標分別下滑154.62和142.06個百分點,分列降幅榜第二、三位。
中國融通財、匯相互降幅突破130個百分點財險融盛財財險標縮水幅度亦超過11點。陽光農企商及三井住友海上力充足率數據分別走低83.88、48.38和47.08個百分點,位於降幅榜中段區間。
廣東能源財產自保至合衆財險等12家機構的核心償付指標降幅集中在20-40個百分點區間,安盟財險、鑫安汽車財險等5家機構降幅逾30個百分點。尾部梯隊中,華泰財險、泰康在線財產保險等機構雖降幅收窄至個位數,但仍顯露出整體行業償付能力下行趨勢。
不過,亦有30家機構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成環比上升態勢。三星財險以111.99個百分點的顯著增長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凱本財險,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升了106.5個百分點,同樣表現出色。國泰財險和愛和誼日生同和財險也分別實現了47.5和37.12個百分點的增長。其他公司如日本興亞財險、現代財險和泰山財險等,也分別實現了37.03、29.14和23.65個百分點的環比增長。
在風險綜合評級方面,獲的A類及以上評級的共有20家,其中廣東能源財產自保、美亞財險、日本財險、三井住友海上火災、史帶財險、燕趙財險、中石油專屬財險、中銀保險為AAA級。獲B、BB、BBB評級的有51家,C類及以下有4家,包括安華農險、華安財險、亞太財險、新疆前海聯合財險。
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比
責任編輯: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