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營收差1千萬竟暴跌8%!Lyft的「4.2倍自由現金流」是陷阱還是黃金坑?

2025-08-07 18:01

(來源:美港股觀察社)

作者:Gary Alexander

編譯:美港股觀察社

迄今為止,第二季度財報季的挑戰尤為嚴峻。儘管多數公司業績表現強勁,頂住了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但投資者仍對大多數公司的股價施加了下行壓力。現在是投資者進行擇機選股的絕佳時機:儘管整體股市估值偏高(主要由科技板塊的大盤動量股推動),但在近期下跌的股票中,仍有不少被低估的機會。而且,正是這些「合理價格成長股」能讓我們在 2025 年剩余時間里跑贏市場。

在這方面,Lyft是個絕佳選擇。作為美國第二大共享出行應用,由於優步的絕對主導地位,Lyft 長期受到股市的質疑。Lyft 剛剛公佈的第二季度業績喜憂參半,儘管預訂量和活躍用户均創紀錄,但營收略有不及預期。該股在盤后交易中下跌約 5%,抹去了今年以來的漲幅,持平於年初水平(而優步今年以來的漲幅約為 40%)。現在或許是投資者重新評估 Lyft 看漲邏輯的好時機。

Lyft 的投資者都知道,幾年前 Lyft 做出了戰略轉型,摒棄了「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的理念,轉而專注於那些能夠實現盈利運營並能與優步展開合理競爭的特定市場。這一戰略幫助 Lyft 加速提升了調整后EBITDA和自由現金流,以至於其仍處於低迷狀態的股價對應的這兩項指標的市盈率都非常低。然而,隨着近期預訂量趨勢成功反彈,Lyft 又略微展現出了擴張的態度。它開始有選擇地在一些競爭市場追求增長:如下圖所示,該公司指出,在密爾沃基、印第安納波利斯等美國中西部主要大都市以及納什維爾,預訂量實現了超過 20% 的強勁增長。

該公司計劃再次有選擇地在這些滲透率較低的市場追求市場份額增長,這強烈表明 Lyft 正重新致力於增長。同時,公司吸引新用户的策略也在不斷演變,更多地依賴與摩根大通、DoorDash和阿拉斯加航空等知名企業的合作,以提高用户的忠誠度。公司最近與大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達成了新的合作,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為乘客提供聯合航空的里程獎勵,Lyft 表示此舉將從 2026 財年開始帶來財務收益。

除了這些顯著的增長動力,我們還應關注 Lyft 股票中可能釋放的價值。在財報公佈后,Lyft 當前股價接近 13 美元,市值為 56.6 億美元。扣除資產負債表上 17.9 億美元的現金及受限現金,再減去 5.265 億美元的債務后,公司的企業價值為 44 億美元。

與此同時,對於 2025 財年,華爾街分析師目前預計 Lyft 的營收將達到 64.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假設基於這一營收規模,自由現金流利潤率為 16.2%,調整后 EBITDA 利潤率為 7.5%(與過去 12 個月的利潤率持平,保守起見未假設進一步擴張),那麼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和調整后 EBITDA 分別將達到 10.5 億美元和 4.85 億美元。這使得 Lyft 的估值倍數如下:

➢企業價值/2025 財年調整后 EBITDA:9.1 倍

➢企業價值/2025 財年自由現金流:4.2 倍

與優步相比, Lyft 的估值存在巨大折扣,尤其是在自由現金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市場中,個位數的自由現金流倍數實屬罕見。

如果 Lyft 正處於危機之中,面臨失去大量市場份額的風險,那麼其估值折扣或許是合理的:但該公司兩位數的增長表明,這遠非 Lyft 當前的實際情況。最佳策略是在財報公佈后的股價下跌時買入。

第二季度業績詳解

現在讓我們更詳細地分析 Lyft 最新的季度業績。以下是第二季度財報摘要:

Lyft 營收同比增長 11%,達到 15.9 億美元,略低於華爾街預期的 16 億美元,差距約為 70 個基點。營收增速較第一季度 14% 的同比增速放緩了約 3 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美國消費者縮減支出的背景下,並非只有 Lyft 一家公司面臨這種情況。

不過,讓人感到欣慰的是,Lyft 的預訂量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尤其是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Lyft 第二季度的總預訂量達到 44.9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12%(與第一季度 13% 的增速相比幾乎沒有放緩)。

值得期待的是,優步也公佈了類似的預訂量增長速度:其出行部門的恆定貨幣增長率為 16%。然而,雖然優步沒有公佈按地區劃分的詳細數據,但該公司正依賴歐洲和中東等國際市場推動其大部分增長:因此其美國本土的增長可能與 Lyft 基本一致。換句話説,Lyft 至少在美國保持了大致的市場份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Lyft 對第三季度的業績指引預計總預訂量為 46.5 億至 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 至 17%。這表明相比 2025 年上半年的業績將進一步加速,意味着 Lyft 預計在宏觀經濟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下仍能取得相當不錯的業績。這一增長加速部分得益於公司對德國 Freenow 的收購,這是其首次重大的國際拓展(該交易於 7 月 31 日完成,將在第三季度貢獻兩個月的收益)。

重要的是,Lyft 在保持穩定市場份額的同時,還降低了每趟行程的激勵支出(包括向乘客提供的折扣以及向司機支付的收益激勵,這些激勵旨在平衡市場供需以提高出行量)。此外,過去幾年激勵支出一直呈大幅下降趨勢。下圖顯示,第二季度 Lyft 每趟行程的激勵支出為 1.03 美元,同比下降 20%。這一改善幅度優於第一季度 10% 的同比降幅,也遠高於公司(到 2027 財年)三年內將激勵支出每年減少 10% 的目標。

認識到這一事實很重要,因為儘管投資者可能關注到 Lyft 的營收/預訂量增速看似放緩,但有計劃地減少激勵支出這一背景也不容忽視。這表明 Lyft 正戰略性地轉向盈利增長,而非與優步在價格和激勵方面陷入「利潤競爭」。如果 Lyft 願意,它本可以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更高的增長,但它並沒有這樣做。

Lyft 第二季度的調整后 EBITDA 也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25% 至 1.29 億美元。

這得益於每趟行程激勵支出的降低以及對運營支出增長的嚴格控制。調整后 EBITDA 佔目標預訂量的比例同比上升 30 個基點至 2.9%,而佔營收的比例為 8.1%,同比提高 90 個基點。

總結

財報公佈后 Lyft 股價的下跌為投資者提供了買入這家美國第二大 共享出行運營商的絕佳機會。Lyft 繼續專注於在關鍵市場謹慎擴張,同時大幅提升調整后 EBITDA 和自由現金流。對於一家根基穩固的企業而言,其股票的估值倍數極低,尤其是相對於自由現金流,與優步的顯著溢價相比更是如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