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6:24
財聯社8月7日訊(記者 張屹鵬)受關税、在華表現等因素影響,以BBA為代表的跨國車企上半年承壓明顯。
財聯社記者梳理了九家跨國車企2025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儘管多數車企營業收入未出現明顯波動,但淨利潤卻集體遭遇「重創」。最新公佈的財報數據顯示,九家車企的淨利潤全部出現兩位數同比下滑,最小跌幅為通用汽車的20.9%,奔馳、保時捷、Stellantis、福特、雷諾的跌幅均超五成。
分品牌來看,奔馳、寶馬、奧迪表現不一。奔馳、寶馬上半年營收出現小幅下滑,奧迪雖然實現收入正增長,但淨利潤僅為13.46億歐元,同比跌幅近四成。7月底,奧迪下調了全年財務預期,原因是受到美國進口關税提高及持續的重組成本帶來的影響,在營收表現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奧迪將營業利潤率預期從之前的7%至9%下調至5%至7%。
作為淨利潤下滑最明顯的車企,福特汽車表示,關税調整所帶來的衝擊高於預期。今年4月,由美方挑起的「關税戰」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強烈衝擊,影響延續至今。
8月7日,豐田汽車預計全年經營利潤3.20萬億日元(此前預計3.80萬億日元),市場預估3.8萬億日元。豐田汽車稱,美國關税將導致財年營業利潤下降1.4萬億日元。此前一日,馬自達方面稱,受美國關税政策影響,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經營業績全面下滑,歸母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盈利498億日元轉為虧損421億日元。
「雖然很多跨國車企的營收表現低於預期,部分出現了下滑,但依舊在正常範圍內。相對而言,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跨國車企的盈利情況。」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關税因素影響下,產品終端價格普漲,整車企業供應鏈成本攀升,且必須面臨全球供應鏈深度重構,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內外部不確定因素的疊加之下,讓中國市場對於跨國車企的重要性在快速提升。以保時捷為例,市場消息稱,保時捷正在考慮將某些生產步驟從德國轉移至美國,以減輕關税衝擊。從終端表現來看,保時捷上半年全球交付量為146,391輛,同比下降6%;其中,中國市場交付量21,302輛,同比下降近三成。業績數據顯示,保時捷上半年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其中淨利潤同比大幅減少66.6%至7.18億歐元。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越來越多的新規劃、新動作接踵而至。到2027年,大眾集團將在中國市場上市超過20款電動化車型。至2030年,將在華提供約30款純電動車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馳對中國汽車市場長期發展保持樂觀態度,繼續將中國市場視為增長市場;在中國研發中心完成戰略性架構升級后,保時捷全新投建的位於嘉定區江橋鎮的上海辦公新址將於下半年投入運營。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1-6月的全球汽車銷量增長5%,其中中國汽車市場銷量1565萬輛、增長11%。今年6月,中國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回升至36%,1-6月為33.8%。「中國汽車市場對世界汽車市場影響力極其巨大。」乘聯分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