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發!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上市,引領行業低碳環保新趨勢!

2025-08-07 17:43

期數 | 第 3701

審覈 | 步步 美編 | 亞恆

好的包裝,不僅是產品競爭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品牌價值和理念傳遞的重要載體。

被譽為包裝設計界「奧斯卡」的Pentawards發佈的《2024-2025包裝趨勢報告》,總結出未來包裝設計的十大風口趨勢,其中「不留痕跡」排在了第一位,強調包裝設計要減少產品留下的環境足跡或通過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如今這一預判正在快速照進現實,越來越多的食品飲料企業將「低碳環保」從包裝概念轉化為產品實踐。近日,食業家就注意到:康師傅喝開水在其京東官方旗艦店上線了一款「無標籤輕量瓶」新品,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話題。

低碳減塑,正值風口

當前,全球正處於一場「塑料戰爭」當中。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全球每年大約產生超過4億噸的塑料垃圾,但僅有9%的塑料被回收利用,嚴重威脅着人類健康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而早在2021年,我國正式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併發布一系列「減塑」政策。與此同時,整個社會都在呼喚更環保、更低碳的包裝解決方案。《2024可持續消費——食品飲料行業洞察》調研數據顯示,有70%的消費者願意為食品飲料支付一定比例的綠色溢價,且低碳飲食、清潔生產過程與包裝的可持續性是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方向。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新品的推出,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精準把握。

主打「三無」概念

簡約不簡單

此次推新,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旗幟鮮明地主打「三無」概念:無瓶標、無油墨、無膠水。

食業家發現,在踐行低碳環保方面,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可以説做到了極致。產品去除了瓶身上的油墨印刷,採用激光技術打印,減少了材料和能源的使用,用綠色低碳的方式與自然和諧共生。憑藉無瓶標、無油墨、無膠水的「三無」設計,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不僅切實減少了碳排放,在回收時也可減少工序,節約清潔用水,讓回收更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包裝創新踐行低碳生活的同時,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還堅持簡約不簡單的設計理念。其「喝開水」特別採用浮雕LOGO設計,帶來更高顏值的同時,構建起品牌的「超級符號」,進一步提升了手握感。

京東首發

問鼎「新品熱賣榜」

目前,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以京東為新品首發平臺,主要聚焦500ml這一包裝規格,通過「整包銷售」的方式,讓低碳好水一鍵到家。

事實證明,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一經推出,就迅速收穫不俗的產品口碑和銷售業績,一舉衝上了京東新品熱賣榜相關飲用水榜單第一名。而在食業家看來,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之所以一鳴驚人,除了廣大消費者對環保理念的認可和支持,更得益於康師傅喝開水本身過硬的產品品質。

康師傅喝開水傳承自《本草綱目》「太和湯」的飲水智慧,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相結合,採用天然椰殼活性炭和納米級雙重過濾,符合純淨水國家標準,再經UHT超100℃高温殺菌。是燒開的純淨水,加倍安全更放心。同時口感甘甜順口,飲用起來温和好吸收,深受年輕消費者青睞。今年更是提出「多喝開水好」的品牌主張,持續傳遞健康飲水理念,引發網友廣泛共鳴。

踐行低碳環保

康師傅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的推出,其實並非偶然。在踐行低碳環保這件事上,康師傅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早在2022年,康師傅飲品就推出了主打低碳概念的無標籤「冰紅茶」PET瓶包裝。公開資料顯示,這也是國內更早出現的無標籤PET瓶裝飲料。此外,康師傅還率先推出了碳中和茶飲料——「純萃零糖」,併發布兩項「雙碳」茶飲標準。據瞭解,從2017年起至2024年,康師傅實現了每百萬元收益綜合能源消耗降低19.04%,每百萬元收益温室氣體排放降低27.44%。

憑藉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卓越實踐,康師傅成功入選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鑑(中國版)2025》,並榮獲食品行業的「行業最佳進步企業」。

很顯然,此次康師傅喝開水「無標籤輕量瓶」是康師傅推進減碳經濟,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又一實踐,充分彰顯了行業頭部品牌的大格局。

小結

食業家認為,低碳環保非一日之功,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無標籤飲料從「小眾試水」真正走向「規模普及」,仍然需應對一系列挑戰。

康師傅秉持「家園常青,健康是福」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無疑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展望未來,我們也期待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其中,共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