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7: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機械盛宴)
投資要點
◼ 公司是山高系新能源業務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1)公司是山高系新能源領域重要戰略佈局標的。公司前身是1988年由四川省南充綢廠劃出出資成立的四川美亞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於深交所上市;2017年,山高新能源(原北控清潔)成為公司控股股東。2020年,公司通過重組收購「十方環能」和「北控熱力」,並更名北清環能,實現在「環保+能源」領域雙產業轉型與戰略佈局。2022年5月,山高控股(原山高金融)認購山高新能源43.45%的股權,公司實控人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8月底正式更名山高環能。2025年7月,公司發佈定增預案,山高產投擬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2)公司業務綠色轉型,「餐廚+供暖」格局逐漸成熟。公司業務經歷了多元化發展、環保轉型時期和山高環能時期三個階段。成立之初主營絲綢貿易,2020年重組完成后,由房地產行業、新能源電器行業等轉向環保與供熱行業;2021年,公司產品戰略轉向餐廚垃圾資源化,成為國內唯一以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並延續至今。
3)公司重回業績增長軌道。2021年以來,公司主要業務轉向環保與綠色能源后,實現營收大幅增長,2021年營收收入達到8.27億元,同比增長138.33%。2024年公司壓縮外購油脂貿易銷售業務,提升自產油脂佔比,在貿易量減少導致營收下降的背景下,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反而同比增長47.3%。2025Q1公司營中4.34億元,同比增速4.21%,歸母淨利潤2826.75萬元,同比增長222.23%。公司現金流充裕,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近年均保持在穩定水平。
◼ UCO為SAF重要原材料,SAF大規模釋放漸行漸近
1)UCO作為SAF重要原材料,價格有望步入上漲通道。UCO(used cooking oil/餐廚廢油)是SAF(sustainable aircraft fuel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全球約65%的SAF由UCO製備而成。UCO主要從餐廚垃圾中進行提取加工獲得,中國由於重油的烹飪方式,在全球UCO供應占比超60%,全球出口佔比達50%,對全球UCO產業具有話語權;在全球大力推廣SAF使用的背景之下,我國UCO的稀缺資源屬性凸顯。為戰略保存國內SAF產業鏈,2024年底中國執行對UCO等戰略資源出口退税(13%)取消政策。2025年上半年,中國UCO出口量顯著下降,帶動全球UCO市場價格上漲;價格端已從2025年初約7200元/噸已爬升至年中約7900元/噸。
2)「雙碳」背景下,全球SAF需求有望步入長期增長通道。為實現碳減排,多國積極推動SAF在航空燃油中添加使用。歐盟作為全球碳減排先行者,2025年率先強制執行生物航煤在全部航空煤油中的最低添加比例2%的政策;並提出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別達到6%、20%、70%的添加比例目標。此外,美國等發達國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添加要求或建議。儘管中國暫無明確強制添加要求,但隨着「雙碳」目標漸近,國內SAF產能亦在新增建設,未來政策可期。
◼ 餐廚垃圾處理龍頭,資本賦能+管理優勢助力公司長期增長
1)背靠山高系資本賦能,公司產能持續拓張。公司深耕餐廚垃圾處理賽道,截至2024年底日處理產能已達到 5490 噸,處於行業頭部位置;遠期計劃通過收併購形式擴展產能至8000-10000噸,增量可期。行業具有重資產運營的屬性,因此公司資產負債率常年在70%以上。2025年7月,公司發佈定增預案,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山高產投,山高環能將成為山東高速集團下三級子公司,在集團內的管理序列有望上升;同時其7億元定增資金有望為公司后續產能拓張提供資金支持。
2)管理能力領先,高提油率+高產能利用率+降本助力業績回暖。公司餐廚垃圾綜合提油率在4.5%,處於行業領先位置;同時公司產能利用率近年持續提升,從2023年60%左右提升至2024年79.6%,2025年仍有望持續提升。公司積極通過數字化平臺收運、過程精細控制、大客户直連等方式提高綜合收運能力,單噸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維持行業領先水平。
給予「增持」評級:公司為國內餐廚垃圾處理龍頭,具有強資源屬性;同時產能擴張、產品漲價與持續降本有望帶動未來公司利潤釋放。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2、1.76、2.53億元,對應PE分別為29.8、17.4、12.3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業務集中的風險、收併購項目不及預期風險、研報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時的風險、行業規模測算偏差風險。
正文分析
1、公司為山高系新能源領域重要戰略佈局標的
1.1 歷史沿革:多次易主,山高系重整后公司聚焦新能源主業
◼ 公司前身由四川省南充綢廠出資建立的四川美亞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3日在深交所上市后由南充市財政局為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43.24%。2002年,公司實行股權分置改革,實現股本全流通。2003年,由金宇控股重組,併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改名四川金宇汽車城。2017年,北控清潔與南充國投作為一致行動人,成為公司控股股東。2020年,金宇車城實現重大資金重組,融入十方環能,更名北清環能。2022年5月,山高控股認購北控清潔能源集團43.45%的股權,公司實控人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8月底正式更名山高環能。2025年7月,山高環能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控股股東由山高光伏變更為高速產投。
◼ 山東國資委入主,山高環能聚焦綠色賦能。2022年,山高控股取得山高新能源43.45%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集團實際控制人由北京市國資委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由山東省國資委入主后,山高環能轉向環保與綠色能源業務,堅持技術核心和資本優化聚焦機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項目投資運營,打造再生油脂加工出口貿易平臺。2024年國家出臺《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垃圾利用水平優化,山高環能順應政策實施,開展廚余垃圾處理項目,通過回收餐廚垃圾中的廢棄油脂,加工製作成生物柴油原料等綠色能源產品,構建從餐廚垃圾收運到分離、廢棄油脂回收、沼渣沼液處理全流程的核心技術工藝系統。
◼ 股權結構:公司股權結構穩定,山高系持股超過40%。根據2025年,山高環能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高速產投將持有公司23.08%的股份,山高光伏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達到18.6%,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高速產投,實際控制人仍為山東省國資委,山東高速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41.68%
1.2 產品戰略:公司業務綠色轉型,「餐廚+供暖」格局逐漸成熟
◼多元化業務時期:①美亞絲綢時期,公司為西南地區絲織印染聯合企業,主要以絲綢貿易為主。②金宇車城時期,公司主要以汽車貿易為主,同時拓展至房地產銷售等多業務。
◼環保業務轉型時期:2017年,北控集團入主后,主要業務由公司汽車銷售業務轉向發展能源電器設備製造銷售,同時開展絲綢貿易和房地產銷售等;2020年,公司原有電氣設備製造、房地產行業營收大幅度下降,公司虧損嚴重,於同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收購十方環能100%股份,淘汰房地產銷售等產業,正式佈局「餐廚+供熱」業務。
◼ 山高環能時期:2022年山高系入主后,延續北清環能在環保與能源領域的業務佈局,聚焦於有機餐廚固廢無害化處理、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和城市供暖三大領域。
1.3 財務分析:戰略轉型初見成效,公司重回業績增長軌道
◼ 公司營收大幅增長,業績營收表現亮眼。自2021年以來,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公司主要業務轉向環保與綠色能源后,實現營收大幅增長,2021年營收收入達到8.27億元,同比增長138.33%。2023年因成本增高、費用增加原因歸母淨利潤下降。2024年在貿易量減少導致營收下降的背景下,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反而同比增47.3%。2025Q1公司營收收入為4.34億元,同比增速4.21%,歸母淨利潤0.28億元,同比增長222.23%。
◼ 油脂產品為公司營收主要來源,境內外營收市場收入穩定。①2022年-2024年,油脂產品營收整體上進入優質成長期,營收總體保持在8億元以上,是公司轉型后的主要營收來源。②2021-2023年,公司營收收入境內外市場穩定,2024年公司進行商品結構調整,境外市場收入下降。
◼2025Q1公司毛利率、淨利率觸底回升,盈利質量持續改善。①公司毛利率在2022-2023年呈下降趨勢,原因是公司為彌補自產油不足,外購油脂以保障業務發展需求導致毛利率下降。②2024年以后,公司壓縮外購油脂貿易銷售業務,提升自產油脂佔比,毛利率開始回升。③2025Q1公司餐廚垃圾處理量同比增長8.1%,其中油脂產品毛利率提升至20.11%,油脂產量同比增長7.1%,同時單噸成本下降,毛利率和淨利率年回升至27.78%、6.55%,公司成本管控成效顯著。
◼公司財務結構優化,現金流充足。2022-2023年間,公司業務擴張,投資併購規模和債務增加促進費用的增高;2025Q1,公司持續推進降本增效效果顯著,各項費用率呈下降趨勢。公司近兩年現金流充裕,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均保持在穩定水平。
◼2021-2024年EBITDA持續增長。公司自轉型后,公司EBITDA逐年穩健增長,2021年EBITDA為2.16億元,2022年EBITDA為3.13億元,2023年為3.54億元,2024年再創新高,達到3.63億元,公司經營方面取得成效,盈利能力不斷上升。
◼資產負債率整體呈下降趨勢。截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2.06%,公司資產負債率長期處於較高水平。根據山高環能披露的《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通過此次發行,能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應對未來發展趨勢。
2、UCO為SAF重要原材料,SAF大規模釋放漸行漸近
2.1 UCO作為SAF重要原材料,價格有望步入上漲通道
◼ SAF(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可持續航空燃料)為「雙碳」背景下的新型低碳燃料,受到全球政府重視。在當今能源危機和全球變暖的背景下,SAF 憑藉其低碳、低硫、高閃點、燃燒更為充分等石化柴油不具備的優點,受到各國政府重視,歐盟、美國等主體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提高 SAF 在燃料中的摻混比例。
1)產業鏈上游:依據資源稟賦的不同,各國選擇不同的原材料生產生物柴油,歐洲以菜籽油為主;巴西、阿根廷、美國以大豆油為主;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以棕櫚油為主;我國以廢棄餐廚油脂 UCO 和地溝油為主。
2)產業鏈中游:國內以嘉澳環保(維權)、海新能科等企業為代表、海外以 NESTE 為代表的加工製造商,購買、收集相關原材料后生產烴基生物柴油。后端製造商進一步將烴基生物柴油進一步深加工為 SAF。
3) 產業鏈下游:各國航空公司採購 SAF 添加於飛機燃料中實現減少碳排放。
◼UCO(used cooking oil/ 餐廚廢油)是生產SAF的核心原材料,中國對UCO產業鏈具有重要話語權。UCO是賓館、飯店和食品加工企業存留和排放的餐廚垃圾,經過提煉處理製成的油。餐廚垃圾經過預處理、蒸餾、提煉等工序后可加工為工業級混合油(UCO),品質較高,一般用於烴基生物柴油的原料,后經加工製備成SAF。
1)我國為全球主要的UCO生產國和出口國,對全球UCO產業影響力深遠。我國由於傳統烹飪方式對動植物油的使用量較大,產量佔全球約60%,出口量佔全球約50%,對全球UCO產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2)UCO為SAF的重要核心原材料。油脂加氫(HEFA)路線是最成熟的SAF生產技術,UCO是最理想的原料。當前超 80% 的 SAF 通過氫化脂肪酸(HEFA)技術生產,而 UCO 在 HEFA 工藝原料里佔比達 65% 以上。
◼ 我國廢棄油脂資源化率較低,行業集中度較低。2021 年中國餐廚垃圾產量為 1.27 億噸,按照含油率 3%計算對應300-400萬噸廢棄油脂。目前行業還存在各種尚未得到妥善處理的其他形式廢棄油脂,綜合考慮消費方式、資源集中度、可收集範圍等因素,實際可供收集量應更高。
1)國內廢棄油脂實際收集利用率約300萬噸。我國由於傳統烹飪方式對動植物油的使用量較大,但由於廢棄油脂產生源頭眾多,餐飲企業、酒店賓館、 屠宰企業、單位食堂以及居民家庭廚房等來源極為分散,集中回收難度較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餐飲廢棄油脂收集利用量較低。
2)多數食用油脂被個體供應商進行加工回收,行業極為分散。食用油脂的合理利用,需要經過有效地收集。由於廢棄食用油脂主要從餐飲及食品加工等企業的下水道或隔油池進行收集,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特殊、勞動強度大、人力成本高,目前我國廢棄食用油脂主要通過個體商販和餐廚處理企業實現回收利用,經營者眾多、市場集中度低、收集率低,政府進行有效管理的難度較大。我國廢棄食用油脂供應商結構中個體供應商佔比87.5%,境外供應商佔比10%,中間商佔比2.2%,企業佔比0.3%。
3)我國UCO主要出口地為美國、歐洲。出口目的地來看,2024年我國UCO出口至美國126.7萬噸,佔比出口總量的42.94%,美國已經逐漸取代歐洲,成為進口中國UCO最大量的地區;其次我國UCO出口至新加坡、荷蘭、西班牙的數量分別為64.1萬噸、32.7萬噸與 27.6萬噸,分別佔比21.71%、11.1%與9.34%,其他地區出口量合計佔比14.91%。
◼2025年,UCO與SAF產業鏈價格呈現上漲趨勢。UCO 作為生物柴油(尤其是二代生物柴油 HVO 和 SAF)的核心原料,其價格與SAF價格呈現強正相關。由於2024年中國限制UCO出口的政策,導致核心原材料出口供給大幅受限,帶動全球SAF產業鏈價格中樞上移。
◼中國UCO 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導致全球供給受到影響。自2024 年 12 月起,我國開始取消 UCO 的出口退税(13%),按照 2024 年我國 UCO 出口單價 897 美元/噸左右計算,UCO 出口商相當於要損失 117 美元/噸左右的退税利潤,因此相關廠商一方面通過向上遊潲水油、地溝油等原料處理工廠壓價,另一方面提高出口報價轉移利潤損失,據 wind 數據,2025 年 1月我國 UCO 出口單價約 1020 美元/噸,較 2024 年 11 月提高 138 美元/噸,UCO 出口也從高位回落,2025 年 1-2 月,我國 UCO 出口量同比下降 42%,其原因一方面來自出口退税取消導致美國方向出口減少;另一方面國內SAF工廠積極投產。未來更多UCO 原料將留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支持國內二代生物柴油 HVO 的生產和可持續航空燃料SAF 的滲透。
2.2 「雙碳」背景下,全球SAF需求有望步入長期增長通道
◼多國積極推動政策,發展規模化航空生物燃料市場。歐盟各國和美國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提高生物航煤在飛機燃料中的添加比例。
1)我國「十四五」期間提出推動SAF替代傳統燃油。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9部委聯合發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指出大力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使用;2022年1月《「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指出,力爭到2025年,生物航煤(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用量達到5萬噸。2024年9月18日,SAF應用試點工作分階段正式啟動,首批試點由國航、東航、南航在北京大興、成都雙流等四座機場執飛12個加註SAF的航班,2025年全年政策力度有望持續加碼。
2)歐美等西方國家已形成生物燃料規模化市場。據 IATA 統計,從 2008 年至今,全球已有超過 45 家航空公司,37 萬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已經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規模化市場,建立了「原料—煉製—運輸—加註+認證」的完整產業鏈。各大能源公司、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也積極參與生物航煤的研發、生產或試用。
3)參考IATA預測,截至2025年,全球 SAF使用量將達到700 萬噸;2030年將達到2000萬噸,潛在市場空間超過500億美金。
◼2025年是歐盟由推薦向強制加註SAF的大規模應用元年,需求中樞逐步開啟上移。2023年4月,歐洲議會與歐盟達成協議,規定歐盟航線必須使用一定比例可持續航空燃料,2025年生物航煤在全部航空煤油中的最低添加比例為2%,2030年和2035年分別達到6%和20%,至2050年逐步提升至70%;歐洲議會於2023年9月正式通過了生物航煤使用目標的法規。在2023年10月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第四十一屆大會上,國際民航組織成員一致同意「到2050年實現航空業淨零排放」;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預計65%的減碳貢獻將來自可持續航空燃料。
◼ 基於歐盟龐大的航空燃油需求基數,同時2025年作為強制摻混比例落實的首年,政策落地帶來的需求剛性有望賦予SAF需求量確定性增長。根據EASA的預測,預計2025、2030、2040、2050年,歐盟SAF摻混比例分別為2%、6%、34%、70%,使用量分別為130、280、1564、3150萬噸。從短期來看,SAF需求提升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未來隨着供給能力逐步提升,長期來看市場規模廣闊,拓展潛力顯著。
3、餐廚垃圾處理龍頭,資本賦能+管理優勢助力公司長期增長
3.1 背靠山高系資本賦能,公司產能持續拓張
◼ 公司業務具有資源類屬性,公司已步入產能擴張期。自2020年公司重組完成后,公司確立了深耕廢棄油脂資源化賽道的目標,持續通過併購餐廚項目增加產能,經營處理能力逐年提升。目前公司通過 BOT、BOO和託管等形式,實現廢棄油脂資源回收,項目範圍覆蓋濟南、太原、武漢、蘭州、合肥、銀川等省會城市以及青島、煙臺、菏澤、 大同、天津、湘潭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形成規模化格局。截至2024年底,公司餐廚垃圾項目已達到 4380 噸/日。根據公司遠期規劃,其日處理產能有望擴展至8000-10000噸/日。
◼ 公司採用重資產運營模式,對公司的資金、相關資質要求較高;山高集團為母公司可以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公司目前運營項目主要模式包含BOT、PPP、BOO、託管等四種形式;BOT、BOO模式對項目前期初始投入資金需求較大,目前公司共計運營17個項目,其中一半以上項目採用以上模式。因此公司的資金需求較大,常年資產負債率水平在70%以上。
◼ 本次定增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山高產投,山高環能將成為山東高速集團下三級子公司,集團內管理序列有望上升。
◼ 本次定增募資7.17億元用於拓展經營規模及優化資產結構。2025年7月,公司公告定增預案,本次擬發行接近1.4億股,每股價格5.13元,共募資不超過7.17億元。本次定增股份由山東高速集團全資子公司山高產投使用現金全額認購。我們認為,本次定增完成有望優化公司資本結構,為公司后續收購項目拓展經營規模提供子彈;同時,公司由於控股股東變更為山高產投,在集團內管理序列有望得到提升。
3.2 管理能力領先,高提油率+高產能利用率+持續降本助力業績回暖
◼ 收運體系管理方面,山高環能自主研發數字溯源系統,成功構建起一套高效、完善的餐廚垃圾收運管理體系。以銀川項目為例,企業與銀川三區及永寧縣的 8827 家餐飲企業、學校、機關食堂等簽訂收運協議,實現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全覆蓋,同時與三區 800 個居民區簽訂廚余垃圾定點回收協議,每日收集處理餐廚垃圾 350 噸。通過優化收運路線,拓寬收運渠道,不僅提高了垃圾收集量,也保障了原料的穩定供應,為后續處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1)公司具備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公司目前具備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裝備提供和后期運營能力,可提供數字化的EPC式的一體化服務。
2)公司通過採用「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公司完成「收運+處置」全鏈條數字化平臺搭建,是目前國內最早實現從終端收運點至產品出廠全流程精準溯源和精準控制的餐廚資源化利用企業之一。同時構建全流程、全要素綜合技術優勢,完成體系化、模塊化雙向融合閉環,持續降本增效能力優勢明顯。
◼ 公司廠內提油率約在4.4%,處於行業頭部水平。提油率決定了公司能夠從餐廚垃圾中提出的有效油含量,直觀體現其項目的經濟性。公司提油率表現突出,2024 年廠內餐廚提油率約 4.5%,處於行業頭部的水平;這一方面得益於公司整體項目質量優秀(垃圾中油脂率較高),另一方面得益於公司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公司通過對現有項目進行技術改造與智能化升級,藉助信息化手段,公司有效控制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全國多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獲得區域政府頒發的榮譽稱號,彰顯了其在生產運營管理中對環保與能源利用的卓越把控。
◼ 產能利用率提升帶動規模效應,增厚公司利潤空間。根據公司投資者調研紀要,2024年設計產能利用率達79.1%,同比2023年提升6.7%。2025年公司產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間。由於公司屬於重資產運營模式,折舊攤銷較高;因此產能利用率約在50-60%左右方能達到盈虧平衡。
◼ 2023-2024年,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2020-2022年,公司開啟重組逐步開展併入資源項目,疊加疫情反覆導致公司產能利用率較低,整體利潤承壓。2023-2024年間,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恢復,預計2025年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有望達到80%以上。
4 盈利預測與估值
◼ 分業務收入拆分:
(1)工業級混合油:假設油價逐年小幅上漲與公司單噸成本下降,;2025-2027年工業級混合油收入增速分別為20.3%/15.3%/16.0%;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別為24.1%/26.7%/29.9%,呈逐年增長趨勢。
(2)環保處理:假設公司環保處理收入逐年小幅增長與噸處理成本小幅下降;2025-2027年環保處理收入增速分別為3%/3%/3%;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別為18%/19%/20%,逐年增長趨勢。
(3)供暖行業:假設公司業務維持穩定,受益北京區域供暖收益逐年小幅提升,維持穩態經營;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別為5%/5%/5%;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別為20%/20%/20%。
(4)費用率假設:考慮公司仍處於高增階段,海外銷售開拓持續投入,銷售費用逐年小幅增加,預計2025-2027年財務費用率分別為6%/5.6%/5.1%;公司維持穩定研發投入,預計2025-2027年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2%/0.2%/0.2%。
◼ 由於公司工業級混合油具有資源屬性,山高環能估值水平高於環保行業可比公司。卓越新能、偉明環保、朗坤科技均為國內環保行業龍頭。但我們認為山高環能的盈利模式區別於傳統環保企業盈利依賴收取政府補貼的形式,而是將垃圾資源化生成市場化油脂進行售賣;同時產品UCO具有戰略資源屬性,供需格局較好,漲價預期較強。公司市場地位突出,已提前佈局國內優質餐廚垃圾項目,具有先發優勢。綜合,山高環能估值高於可比公司估值。
◼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公司為國內餐廚垃圾處理龍頭,具有強資源屬性;同時產能擴張、產品漲價與持續降本有望帶動未來公司利潤釋放。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2、1.76、2.53億元,對應PE分別為29.8、17.4、12.3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5 風險提示
◼業務集中度高的風險:公司業務主要集中UCO行業,若產品價格下降可能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
◼收併購項目推進不及預期風險:公司收併購項目計劃與建設存在不及預期的可能性。
◼研報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時的風險:研究報告使用的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后或更新不及時的風險。
◼行業規模測算偏差風險:報告中的行業規模測算是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山高系列研究之二——餐廚垃圾處理龍頭,SAF需求放量有望帶來業績彈性》-20250807
本報告分析師:
馮勝 SAC執業證書編號: S0740519050004
宋瀚清 SAC執業證書編號: S0740524060001
向蘭 SAC執業證書編號: S0740525020002
特別聲明
本訂閲號為中泰證券機械團隊設立的。本訂閲號不是中泰證券機械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載的資料均摘自中泰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或對已經發布報告的后續解讀。若因報告的摘編而產生的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請注意,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研究觀點可根據中泰證券后續發佈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后續更新信息請以中泰證券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爲準。
本訂閲號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信息及推測僅提供給客户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的最終操作建議,中泰證券及相關研究團隊不就本訂閲號推送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任何訂閲人不應憑藉本訂閲號推送信息進行具體操作,訂閲人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所有投資風險。在任何情況下,中泰證券及相關研究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中泰證券及相關內容提供方保留對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的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或機構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轉載或者複製本訂閲號推送信息。若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轉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中泰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先進產業&北交所研究團隊介紹
馮勝,中泰證券研究所中游製造組負責人,先進產業&北交所研究首席,執業編號:S0740519050004。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世界經濟專業,本科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3年機械行業實業工作經驗,12年證券公司機械行業研究經驗;具備深厚的產業資源,熟悉企業發展規律和運營管理,對產業與資本的結合具有細緻的觀察和體會。2019年5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2023年新財富最佳北交所研究團隊第4名。
楊帥,博士,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金融學博士,中泰證券研究所先進產業&北交所研究聯席首席,2022年2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執業編號:S0740524040002。重點覆蓋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北交所等領域。
宋瀚清,悉尼大學金融學碩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執業編號:S0740524060001。重點覆蓋核電產業、鋰電與固態電池、低空經濟、北交所等領域。
蔡星荷,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碩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執業編號:S0740524060004。重點覆蓋人形機器人、精密減速器等領域。
萬欣怡,華南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2022年7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執業編號:S0740524070005。重點覆蓋PEEK、電子皮膚等領域。
向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加拿大女王大學金融學碩士,2023年6月加入中泰證券研究所,執業編號:S0740525020002。重點覆蓋傳媒、數據中心、計算機、寵物、潮玩、食品飲料等領域。
徐嘉誠,倫敦大學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碩士,2024年7月加入中泰證券先進產業&北交所研究團隊,重點覆蓋半導體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