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好朋友」到「關税之王」!一文解析:為何印度淪為特朗普攻擊目標?

2025-08-07 17:06

財聯社8月7日訊(編輯 卞純)印度曾被視為美國的「好朋友」,而如今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印度施加50%的高額關税,印美兩國的關係已經跌至谷底。

據央視新聞8月6日報道,白宮方面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印度的商品加徵25%的額外關税,以迴應印度繼續「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

特朗普此前警告稱,由於印度購買大量俄羅斯石油並藉此獲利,美國將大幅提高從印度進口產品的關税。他還指責印度購買俄油正在「助長」烏克蘭戰爭。

目前,美國已經對印度徵收25%的關税。周三宣佈的新關税將於行政令公佈21天后生效,屆時印度輸美商品面臨的關税將升至50%——成為美國對貿易伙伴徵收的最嚴厲關税之一。

印度做錯了什麼?

印度違反美國什麼規定了?印度購買俄油有助於穩定油價,這不正是美國想要的嗎?在特朗普對印度採取上述關税行動后,分析師和業內人士感到頗為費解。

美國曾鼓勵印度購買俄羅斯原油,而且與液化天然氣不同的是,俄羅斯原油並未受美國製裁,只是交易時會有價格上限(每桶60美元),以限制俄羅斯從其石油銷售中獲利的能力,同時又保持石油市場的供應穩定。

本周早些時候,印度外交部表示,俄烏衝突升級后,美國曾積極鼓勵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以增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

印度石油行業人士表示,該國遵守了所有的國際制裁要求,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穩定了油價,這實際上有助於全球經濟

「石油價格原本可能會漲到130美元一桶。當時,包括我們美國朋友在內的一些人建議我們購買俄羅斯石油,但要控制在價格上限之內。」 印度石油部長Hardeep Singh Puri上個月表示。

拉皮丹能源集團總裁、前總統喬治·W·布什的白宮能源顧問Bob McNally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肯定感到「困惑」。

「拜登在俄烏衝突爆發后去了印度,要求他們接受俄羅斯石油,印度人當時幾乎沒有進口任何俄羅斯石油,他們懇求印度,‘請接收石油(俄油)’,這樣原油價格就會保持在低位,他們這樣做了。現在我們卻反過來問,‘你們為什麼要購買這麼多石油’,」 McNally表示。

「如果印度(在2022年)沒有購買俄羅斯原油,誰也說不準油價會漲到多高——每桶100美元、120美元、300美元都有可能。」 Kpler駐新德里的石油分析師Sumit Ritolia表示。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的幾周里,WTI原油價格徘徊在每桶85美元至92美元之間。

諮詢公司SVB Energy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兼總裁Sara Vakhshouri日前表示,特朗普宣佈的高額關税是一種「談判策略」,旨在「奪回美國在印度失去的石油市場份額,以及扭轉自2022年以來對印度石油出口的下滑,並確保向印度出口同等規模的其它商品。」

在近日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中,歐盟承諾未來3年內從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韓國承諾向美國進行價值 1000 億美元的能源採購。

印度曾被視為有望率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之一。自今年3月以來,美印雙方已進行了五輪談判,但在農產品市場準入等關鍵問題上分歧難調,始終未能達成協議。

若印度停止購買俄油 會發生什麼?

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原油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沙特阿拉伯。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俄羅斯每天生產近1100萬桶石油。

而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貿易研究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印度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約為每天335萬桶,其中170萬桶流向了印度。

印度方面表示,如果其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就必須制定一項穩定能源市場的計劃,同時還必須制定一項應急計劃,以彌補俄羅斯石油退出市場后出現的供應缺口。

分析師指出,若印度立即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可能會導致全球原油價格飆升。

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 「如果印度決定削減俄羅斯石油進口,當地煉油廠可能會試圖從中東尋找替石油,他們過去一直依賴中東石油直到2022年。」

據印度石油行業人士稱,如果俄羅斯石油供應從市場上消失,油價將會飆升。「如果印度現在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全球所有消費者所面臨的油價可能會飆升至每桶200美元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在McNally看來,額外關税和印度可能削減俄羅斯石油進口的影響將遠沒有那麼災難性。他表示, 「短期內,布倫特原油價格有可能飆升至每桶80美元或更高」。

油價上漲無疑將引發美國乃至全球通脹大幅上升。美聯儲曾估計,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美國通脹率就會上升約0.2個百分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