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預售6分37秒,小訂突破10000台」,全新小鵬P7正式亮相,何小鵬:它不是部分「鵬友」期待的「便宜」

2025-08-07 15:40

8月6日晚,全新小鵬P7正式亮相。新車基於小鵬汽車與大眾合作開發的平臺打造,搭載使用了機器人IRON手腕結構的三軸靈動屏、87英寸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等配置。

據悉,新車是當前在售小鵬P7的換代車型,分為820km超長續航版、750km高性能版、702km長續航版,全系標配 800V架構、5C電池,零百加速3.7s,沒有公佈預售價,將於本月晚些時候正式上市。

全新小鵬P7車身尺寸方面相較第一代P7整體上更大一些。談及這個變化,小鵬汽車P7車型產品負責人Nick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全新P7增加了10毫米的軸距,主要是聽到了用户訴求,之前P7的車主吐槽二排空間不好。另一個原因是造型的訴求,要求軸長比大一些,所以車身尺寸會大一些。」

對於未來電動汽車的設計趨勢,小鵬汽車造型中心總經理王譚告訴記者,小鵬汽車未來車型設計會越來越精緻,設計語言會有感性和理性的體現。同時,小鵬汽車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公司也要有一些顯性化的設計,比如突顯未來設計的元素,併爲車主提供一些情緒價值。

對小鵬汽車而言,小鵬P7是其品牌發展歷程中極具戰略意義的車型。公開資料顯示,小鵬P7是小鵬汽車的首款轎車產品。2020年11月,小鵬P7累計交付量11371輛,成為當時新勢力車企中最快實現交付破萬輛的車型。2021年,小鵬P7的年銷量超過6萬輛,月均銷量超過5000輛,成為小鵬汽車當時絕對的主力銷售車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磊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磊 攝

不過,在這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因為產品力不足、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小鵬汽車內部調整等因素,小鵬P7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根據公開數據,小鵬P7今年的銷量僅為數百輛,這也預示着該車型即將換代。

相比於在售的小鵬P7,全新小鵬P7可以稱得上是一款新車型,採用了最新設計語言,極具科技感和未來感。

8月6日晚,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發文稱:「感謝每一位支持小鵬P7的朋友,預售6分37秒,小訂突破10000台;我相信只有勇於探索的人,才能定義這個時代。」小鵬汽車官方微博也在當晚發佈了這個小訂數據。

「全新的小鵬P7可能是我們有史以來情感投入最大的一個項目,我們的中外設計團隊用非凡的想象力,原創的時尚美學設計語言,打破枯燥相似的設計思維。」何小鵬表示,「它(全新小鵬P7)是時尚優雅、熱烈的,站在‘人羣’中明顯和‘其他人’不一樣。」

何小鵬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做車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藝術,品質是基礎、情緒是高度。如果想做成一款大眾產品,可能要把品質、科技、藝術、顏值等平衡好,但是要做出一款超出大眾達到更高點的產品,就是要做好情緒價值。」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磊 攝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磊 攝

不過,一些潛在的消費者認為,新款P7造型過於激進雖能博眼球,為車主提供情緒價值,卻未必能真正轉化為更多銷量。一位小鵬汽車前員工則表示:「2018年第一代P7油泥模型徵選方案中,就看過(和新款P7)神似的方案,當時被一致認為過於激進而沒選中。相對而言,第一代P7是平衡而不乏活力的產品。」

同時,另有觀點認為,小鵬汽車此前已經依靠MONA M03、P7+的熱銷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並證明了具備賣好轎車的能力,所以應該打造一款像第一代小鵬P7那樣各方面都相對平衡的走量產品,在轎車市場乘勝追擊,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何小鵬微博

圖片來源:何小鵬微博

對此,何小鵬表示:「坦白説,我之前並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每一輛車都有自己的使命,全新小鵬P7代表我們對未來科技的思考、探索、實踐,集全球領先技術於一身。客觀地説,我當然希望它是走量爆品,但它一定不會是部分‘鵬友’期待的那種‘便宜’。到了這個檔位配置,它的確不太可能是為所有人打造的一輛車。它應該是極致科技理想主義者的Dream Car,是有口皆碑的極致時尚經典潮品。

儘管市場對全新小鵬P7存在一些爭議,但不少券商認為新車仍有一定的市場前景。「新P7具備競爭力,車燈和技術拉滿,(預計)22萬元起的價格使其成為中高端差異化轎車的強勁競品。有超預期空間,成功后將使小鵬價格帶向上的邏輯成立。」有券商在與投資者的交流中表示。

從券商預測的預售價來看,全新小鵬P7大概率會成為品牌在售車型里第三貴的成員,有望直接拉高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愛建證券在研報中則表示,「(小鵬P7)或為(小鵬汽車)盈利能力加速器」。按照小鵬汽車此前的規劃,公司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有望迎來首次季度盈利。

記者|孫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