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3:33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楠
煤炭行業千億級資產重組啟動在即。
8月1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神華」,股票代碼:601088.SH,01088.HK)發佈公告,擬由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國家能源集團持有的煤炭、坑口煤電以及煤制油煤制氣煤化工等相關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
公告顯示,公司A股股票自8月4日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Wind數據顯示,8月1日,中國神華A股股價下跌1.57%,收報37.56元/股,總市值為7225億元。
中泰證券煤炭和交運行業首席分析師杜衝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重組將對煤炭行業集中度提升、能源格局重塑產生深遠影響,其展現的「政策引導與市場化並重」模式,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產業鏈整合的創新路徑。
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龍頭效應再強化
近十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規模以上前十強企業原煤產量佔比持續擴大,從2015年41.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9.2%,其中國家能源集團市佔率亦同步提高,從11.8%提升至12.7%,龍頭地位進一步凸顯。
資料顯示,成立於2004年的中國神華是全球領先的以煤炭為基礎的綜合能源上市公司,亦是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A+H股旗艦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底,公司資產規模達6581億元,綜合市值為8221億元。
此次國家能源集團推動優質資產注入中國神華,正是順應產業發展與政策要求的關鍵舉措。
事實上,國家能源集團長期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分別於2005年、2018年及2023年簽署《避免同業競爭協議》及補充文件推動資源向上市公司匯聚。2025年4月8日,國家能源集團發表聲明,將聚焦主業強化與資產整合,加速優質資源集聚。
與此同時,證監會與國資委協同發力,通過優化併購重組政策體系及出臺專項支持意見,推動上市公司以資源整合強化核心競爭力。
證監會方面聚焦制度完善與效率提升,打出政策「組合拳」:2024年9月24日發佈《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明確堅持市場化方向,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併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2024年11月15日發佈並實施《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將併購重組納入市值管理工具;2025年6月30日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完善簡易程序、分期支付等以提升交易與審覈效率。
國資委則從統籌央企資產佈局與優化上市平臺入手,出臺多項針對性舉措:2022年5月27日出台《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以資產注入、吸收合併、股權置換等做強上市平臺;2024年年12月17日發佈《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鼓勵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價值導向併購整合,推動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持續匯聚、增強核心競爭力與投資價值。
根據公告,中國神華本次擬收購的標的公司多達13家,分別為:國家能源集團國源電力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包頭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陝西神延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省晉神能源有限公司、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電建投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神華煤炭運銷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港口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航運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重組整合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包括煤炭開採、坑口煤電、煤制油煤制氣煤化工及港口、航運、電子商務等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公司,將顯著提升中國神華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和一體化運營能力。
具體來看,新疆能源擁有煤炭產能10150萬噸/年、烏海能源礦井覈定總產能1500萬噸;神延煤炭旗下西灣露天煤礦設計產能1000萬噸/年;晉神能源旗下子公司沙坪煤業產能800萬噸/年,磁窯溝煤業產能500萬噸/年;包頭礦業擁有煤炭產能1840萬噸/年。這些煤炭資產注入后,將顯著提升中國神華的煤炭產能。
電力能源方面,國源電力旗下擁有寶清煤電、和豐煤電、哈密煤電、新疆準東煤電等21家子公司,深耕煤電一體化領域。收購完成后,中國神華電力板塊內部結構也可能因坑口煤電資產的注入,進一步強化「煤-電」一體化協同效應,降低運營成本。
物流運輸方面,對煤炭運銷公司、港口公司、航運公司等標的資產的併購,將完善「煤礦-鐵路-港口-用户」全鏈條運輸、銷售體系。其中航運公司現有船舶62艘、347.7萬載重噸,年運能8000萬噸,超過中國神華現有運能。預計未來將極大提升中國神華運輸效率。
此外,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擁有世界唯一的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世界首套60萬噸/年煤制烯烴等一系列示範工程,收購后將加強中國神華在煤化工深加工領域的能力。
對比國際巨頭 本土整合模式凸顯特色
在產業鏈整合模式上,中國神華此次重組與必和必拓、嘉能可等國際能源巨頭存在顯著差異,凸顯出鮮明的本土特色。柏文喜表示,
一是系統性注入控股股東國家能源集團主要煤炭產業鏈資產,覆蓋煤炭開採、煤制油化工、煤電一體化、物流運輸等全鏈條,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一體化運營;
二是化解同業競爭,兑現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神華簽署的避免同業競爭協議;
三是推動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聚,打造全球領先的以煤炭為基礎的綜合能源上市公司,契合我國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需求。
杜衝則認為,中國神華擬議的資產重組與國際能源巨頭慣常的市場化外延併購在交易屬性、支付與融資結構及標的範圍與價值鏈定位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在交易對象與關係屬性上,國際能源巨頭的併購多為市場化外延擴張。以嘉能可為例,其煤炭領域的收購多針對非同一控制下的礦業集團,如2021年收購哥倫比亞Cerrejón煤礦、2023年聯合收購泰克資源焦煤礦等,均屬獨立市場主體間的商業合作。而中國神華此次重組的核心是集團內部資源的戰略性整合:由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主導,將旗下優質煤炭資源與配套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本質是同一控制下的優質資源向上市平臺集聚,既履行了同業競爭承諾,也體現了國企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導向。
支付工具與資金來源的差異同樣明顯。國際巨頭併購多采用全現金支付模式,對企業現金流提出較高要求。中國神華則創新採用「發行股份+支付現金+配套融資」的組合方式,通過股權支付降低一次性現金支出壓力,同時藉助配套融資優化資本結構,兼顧了短期資金平衡與長期利益綁定,更符合國企資本運作的穩健性原則。
在標的範圍與產業鏈定位上,國際能源巨頭的併購重心多錨定上游資源端。嘉能可的煤炭併購主要聚焦採礦及配套運輸環節,縱向延伸至煤化工等深加工領域的案例極少。而中國神華此次重組覆蓋「煤—電—化—運」全產業鏈環節,通過一體化運行與平臺化整合實現價值鏈延伸。這種佈局不僅能強化各環節的系統協同,還能提升抗周期能力,例如煤電業務可消化部分煤炭產能、煤化工業務能拓展煤炭附加值,形成「上下游聯動、全鏈條增值」的經營韌性。
能源格局迎新變 龍頭引領整合潮
若交易完成,其對能源行業格局的影響將極為深遠。
杜衝認為,中國神華的「煤—電—化—運—貿」縱向一體化程度將顯著提升,在成本控制、產銷匹配及現金流穩定性上形成體系化優勢,進一步鞏固綜合能源龍頭地位。同時,「股份+現金+配套融資」的組合對價模式,將優化資本結構,為長期再投資與併購提供資金支撐。
柏文喜亦認為,重組完成后,各環節的協同聯動將顯著提升「西煤東運」戰略通道的運轉效能,破解能源產銷區域錯配難題,保障能源運輸的高效與安全。這種全鏈條的系統性升級,不僅能增強中國神華作為綜合能源龍頭的核心競爭力,更將推動我國能源產業鏈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更重要的是,此次交易為央企體系內資產整合提供了可複製的市場化範式。杜衝預計,這將加速能源行業的資產整合與專業化重組,推動「小公司、大集團」格局的扭轉,大幅提升行業集中度與資源配置效率。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有望邁上新臺階,其作為能源兜底保障的「壓艙石」作用將進一步強化。
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神華實現營業收入3342.4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11.41億元。在煤炭、電力、煤化工、鐵路、港口、航運等業務板塊均保持穩健發展。其中煤炭業務覈定產能3.5億噸/年,建成千萬噸級礦井羣和國內首個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電力業務在運總裝機容量4626.4萬千瓦;煤化工的包頭煤制烯烴項目生產能力約60萬噸/年;鐵路總營業里程2408公里,年運能5.3億噸;港口設計吞吐能力2.7億噸/年;航運擁有貨船40艘,載重規模224萬載重噸、年運能5400萬噸。
根據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國神華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36億元至25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39億元至59億元,下降13.2%至20.0%,與經重述的上年同期數據相比,減少24億元至44億元。
中國神華解釋,2025年上半年,面對煤炭、電力市場量價雙降的嚴峻形勢,公司全力以赴促銷售、爭發電、精管理、強創效,生產經營態勢總體平穩。歸母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受煤炭銷售量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影響。
過去,中國神華的業績也曾有過波動,但整體增長趨勢不改。2021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歸母淨利潤均超過500億元。Wind數據顯示,自2007年A股上市以來,中國神華累計盈利約7491.7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事項尚處於籌劃階段,初步確定交易對手方包括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西部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等,后續公司將與重組標的相關股東進一步接洽確定最終交易對手方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