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3:15
(來源:光伏見聞)
近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依據《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扣留了Qcells公司數量不明的太陽能電池。
UFLPA自2022年年中實施以來,本意是禁止使用中國新疆地區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然而,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其帶來的影響早已超出了最初的設想。此次扣留Qcells的太陽能電池,儘管Qcells堅稱為「非中國化」產品,不含任何來自中國新疆的材料,且其供應鏈來自其位於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工廠。但CBP的行動還是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不禁讓人質疑,UFLPA的執行是否已經偏離了初衷,演變成了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手段?
從數據來看,自UFLPA實施以來,CBP已扣留約1600批貨物,價值超過8億美元,涉及多家太陽能企業,包括隆基、晶科以及美國本土相關企業等。今年3月,美國CBP對Maxeon的抗議予以正式駁回,該抗議針對其從墨西哥生產基地進口至美國市場的160多批太陽能電池板遭扣留一事,相關爭議至今仍未平息。如此大規模的扣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風險,更嚴重擾亂了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的穩定性。
美國一直致力於重振國內太陽能製造業,Qcells是在美國推進首個國內垂直一體化的晶體硅太陽能製造基地,這是自2018年SolarWorld Americas Inc.破產后美國的首個此類基地。然而,UFLPA的嚴格執行給這一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美國太陽能供應鏈中,電池供應本就是薄弱環節,而UFLPA的扣留事件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貿易關税、外資實體關注(FEOC)限制以及UFLPA的執行等多重因素疊加,使得美國國內電池供應雪上加霜。儘管一些美國本土製造商,如Mission Solar Energy和T1 Energy,表面上仍在推進電池工廠項目,但其他企業,如Meyer Burger(的電池業務),已終止了其電池生產計劃。一些企業推進電池工廠項目舉步維艱,甚至像Meyer Burger這樣的企業不得不終止電池生產計劃,這無疑會延緩美國太陽能製造業的復甦進程。
Qcells副總裁表示,從長遠來看,要加快美國本土太陽能設備製造業的迴流,提高國內太陽能電池的產量是關鍵所在。但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這一目標的實現面臨巨大挑戰。UFLPA的執行讓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如履薄冰,爲了避免被扣留,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去證明原材料的來源,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和時間成本,不利於企業集中資源進行生產擴張和技術創新。
更值得深思的是,UFLPA的執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他國家爲了應對美國的貿易限制,可能會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摩擦,對全球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太陽能產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協作,而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阻礙這一進程。
此次Qcells太陽能電池被扣留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個案,更是美國太陽能產業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它折射出美國在貿易政策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也讓我們看到了全球供應鏈在貿易保護主義衝擊下的脆弱性。希望美國能夠正視這一問題,重新審視UFLPA的執行方式,在保障所謂 「人權」 的同時,兼顧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穩定、可預期的環境。畢竟,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面前,合作纔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