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0:49
8月5日,繼盒馬X會員店北京世界之花門店、蘇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磯店於7月31日停止營業后,全國最后一家盒馬X會員店——上海森蘭店也將於8月底停業。至此,曾被盒馬押重注的「第二增長曲線」——會員店業務,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從2020年高調入場會員店業態,一度宣稱要保持兩位數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到2023年陷入化粧品售假風波,會員權益一度暫停;再到如今主動「斷臂」、黯然退場,對比越戰越勇的山姆,盒馬算是「輸」了嗎?
或許並非如此,許多證據證明,這次退場並非突然潰敗,而是一場計劃已久的「戰略收縮」:據多家媒體報道,早在去年,盒馬就已基本放棄會員店業態。
作為經典的零售商超模式,會員制超市的核心邏輯是通過精簡SKU(最小庫存單位)、擴大采購量壓低價格讓利消費者;同時,為維持會員續費意願,通常會與上游供應鏈合作開發定製專屬產品。近年來,傳統大賣場在消費疲軟、電商衝擊下經營承壓,而開市客(Costco)、山姆會員店等在國內異軍突起的會員制模式,自然成了行業模仿的焦點。除盒馬外,永輝、大潤發等也曾紛紛效仿推出會員店。
然而,國內零售市場的「會員制」熱潮並未持續太久:開市客在華遇冷,其2025財年三季度財報(5月30日發佈)顯示,中國市場會員續費率僅26%,遠低於全球90%的平均水平;且5年僅新增7家門店,全部集中在長三角,擴張步伐迟緩。佈局時間更久的麥德龍,則早在2019年就被物美和多點mall收購,變相退出中國市場。即便背靠沃爾瑪、堪稱「獨苗」的山姆會員店仍在增長,近期也因選品、供應鏈爭議引發部分用户不滿,讓外界對會員制超市的前景再生疑慮。
與此同時,以物美、永輝為代表的頭部商超品牌,開始轉向土生土長的「胖東來」模式,不再跟風會員制。
即便如此,曾以「付費會員超300萬」彰顯風光的盒馬X,也難掩深層問題。一方面,戰略始終搖擺:既想複製高端會員制成為「山姆第二」,又不願徹底放棄低價策略,最終陷入成本與體驗的持續失衡。另一方面,競爭中供應鏈短板凸顯:始終未能搭建差異化選品體系,「同款不同價」的情況屢被消費者發現,會員店選品也未完全脱離「鮮生」體系的侷限。
在內外部壓力下,盒馬轉向「盈利優先」成為必然。2024年,阿里收縮零售版圖,出售銀泰百貨、高鑫零售等資產以聚焦盈利;作為新零售業務的盒馬亦隨之調整,管理層大幅變動——出身財務體系的原CFO嚴筱磊接任CEO。
這一戰略的效果立竿見影:2025財年,盒馬GMV達750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但全年盈利之后,盒馬的路該如何走?
關停會員店的同時,盒馬將重心放在了由嚴筱磊主導的「雙核心」——盒馬鮮生和盒馬NB(NeighbourBusiness,鄰里業務)上。
據相關數據,2024年盒馬已在全國21個城市新增72家鮮生店,2025年計劃再增近百家,重點佈局三四線城市。「祛魅」會員店后,盒馬將打造差異化的核心目標,重新聚焦主力門店。
除主力店外,盒馬新的「第二增長曲線」大概率指向硬折扣與下沉市場。2023年,盒馬將盒馬鄰里與盒馬奧萊合併爲「盒馬NB」,嘗試從以臨期商品為主的「軟折扣」,向「社區店+硬折扣」模式轉型。NB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僅為會員店的1/20),SKU精簡至1000-1200個,且直接對接源頭供應商。這種高坪效、輕量化且供應鏈直接銜接的模式,更適合下沉市場與社區滲透。
此外,在密集關閉會員店的同時,盒馬也融入了阿里整體會員體系調整的「大潮」。8月4日,盒馬正式接入88VIP體系——這一整合意義重大,5000萬88VIP高價值用户將成為盒馬新的流量池。
未來,盒馬的「戰場」將不再是與昔日對標對手山姆廝殺,而是回到即時零售與生鮮市場,與美團小象、京東七鮮等互聯網時代的老對手再度短兵相接。
盒馬會員店的退場,本質上是資本熱潮退去后,零售市場對商業規則的迴歸與敬畏。12條業務線的「舊盒馬」逐漸遠去,與聚焦2條主業務線的「新盒馬」形成對比,共同印證了一個事實:零售的本質仍是深耕供應鏈以實現效率躍升。放棄對國際巨頭模式的執念后,盒馬反而真正證明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或許,「殺死」會員店的盒馬,才真正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高一銘)
責任編輯:王逸羣
(作者:高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