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7 11:21
財聯社8月7日訊(編輯 瀟湘)特朗普總統一直宣稱,其全面的關稅制度將使美國企業回遷本土,並重振美國製造業……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顯然尚未成為現實——在特朗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的大部分時間里,與製造業相關的經濟活動反而正持續處於萎縮狀態之中。
在美國企業中,過去一段時間里旨在加強國內製造業的投資和承諾確實不少,但這究竟更多是旨在安撫總統,還是真的有意為之,目前還有待觀察。
最新的大筆投資消息,無疑來自蘋果——該公司在2月份表示將在四年內在美國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用於製造服務器和關鍵產品零部件后,本周又宣佈將追加1000億美元在美投資額。
但在這些光鮮的投資承諾和公告背后,現實世界里映射出的:卻是一個依然舉步維艱的行業。
美國製造業持續萎縮
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月度調查顯示,從3月到7月,美國製造業活動持續出現萎縮——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新讀數為48,低於50的榮枯分水嶺。
業內估算預計,目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有效平均關税率已達到了約18%,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去年的2.3%。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儘管特朗普的對等關税措施已經生效,但可能依然不足以達到吸引企業迴流的程度。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William Reinsch表示,關税水平可能足以促使部分紡織品生產迴流,但可能不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新增汽車和鋼鐵生產。
「顯而易見的受益行業,是那些勞動力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例較小,且原材料可從國內或鄰近地區獲取的行業,」他指出。
Reinsch還表示,特朗普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目前仍使許多企業無法做出重大資本投入決策,例如是否將工廠遷回美國。
特朗普周三就出人意料地表示,他將很快把對印度的關税翻倍至50%。而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税税率也一直處於波動狀態,且似乎還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刻。
諸多挑戰並存
除了關税數字本身外,其他因素也對美國製造業造成着持續困擾。
以惠而浦為例,該公司約80%在美國銷售的大型家電在美國國內生產。該公司近期表示,由於亞洲競爭對手加速向美國發貨以搶在預期關税上調前搶佔市場,其工廠今年產量反而有所下降。該公司的家電業務也受到美國住房銷售下滑的影響。惠而浦當前希望隨着關税在今年下半年生效,其美國工廠基地將使其相對於競爭對手擁有優勢。
摩托車製造商哈雷戴維森和著名全地形越野車生產商Polaris,也均在美國擁有廣泛的工廠運營業務,它們將消費者信心不足作為決定減產的一個關鍵因素。
「消費者現在真的不願意花錢——除非他們確實需要,或者足夠幸運擁有這樣做的財務靈活性,」Polaris首席執行官Mike Speetzen在公司7月份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目前,美國製造商們可能還沒有大規模裁員,但他們在招聘上已採取了更為謹慎態度——不再填補空缺職位。上周弱於預期的非農就業報告,就顯示出美國製造業就業數據被大幅下修。該行業在5月和6月總共損失了約26000個工作崗位,7月份初步的數據又減少了11000個工作崗位。
此外,即使部分企業確實有意將生產轉移回美國,這一進程能多快實現尚存疑問。製造商可能難以找到所需的美國工人,而新建設施可能面臨鋼鐵、銅和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這些材料均被特朗普政府加徵了關税。
白宮此前曾宣稱,自今年年初以來已宣佈了近2萬億美元的製造業相關項目,其中包括近80個項目——從工廠到數據中心,再到液化天然氣設施。但這些項目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落地。
「從尋找並確定擴建場地,到建立國內供應鏈,這需要數年時間,而不是幾個月或幾個季度,」RBC資本市場美國經濟學家Mike Reid表示。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美國經濟學家Oliver Allen目前正將美國製造業的處境,比作一個30年未去健身房的人。
「讓他一下子卧推100磅將非常困難,」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