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3位!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塑強承載力輻射力

2025-08-07 06:15

國際樞紐港地位在新版全省港口布局規劃中更加突出,航運金融、保險、經紀等高端要素更快集聚融合,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3位——

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塑強承載力輻射力

今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捷報」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中,青島排名躍升至第13位

《山東省港口與航道佈局規劃(2025—2035年)》進一步突出青島港國際樞紐港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青島港為龍頭,煙臺港、日照港為兩翼,威海港、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為補充的「三主四輔」世界級海洋港口羣佈局

2024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績效評價結果出爐,青島榮膺A檔評定,全額獲得2025年度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3333億元,再加上已於2024年下達的首年度啟動資金3.3333億元,連續兩年共計獲得超6.6億元的財政支持

2025年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得分中,青島海事法律服務得分提升0.4

上半年,山東港口集團完成船舶交易服務業務93艘次,交易額1.87億元,成為全國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臺,全國最大的工程船舶租賃、拖輪交易、港航類設備物資處置平臺

泰和泰(青島)律師事務所開業,希臘菲尼克斯船級社亞洲總部落户;成功招引首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到訪青島

近期,青島國際航運中心不斷傳來新消息。

最新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新加坡、倫敦與上海穩居全球航運中心「第一方陣」。中國的寧波舟山排名上升至第七位,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廣州、青島與天津等排名全面提升,展現了發展中國家港口城市的快速崛起。其中,青島超越日本東京、韓國釜山等,排名由2024年的第15位躍升至第13位,實現2020年以來首次提升,繼續領跑中國北方港口羣。

7月底,《山東省港口與航道佈局規劃(2025—2035年)》公佈,進一步突出青島港國際樞紐港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青島港為龍頭,煙臺港、日照港為兩翼,威海港、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為補充的「三主四輔」世界級海洋港口羣佈局。

8月3日,泰和泰(青島)律師事務所在嶗山區開業。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創立於2000年,是一家全國知名的綜合型品牌律師事務所,位居全球律所百強。泰和泰(青島)律師事務所將依託總所優質資源和服務網絡,積極打造海事海商等特色法律服務品牌,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全鏈條、全方位、高水平法律服務。

國際航運中心是以優質的港口設施、發達的物流體系、關鍵的地緣區位為基礎條件,以高度完善的航運服務為核心驅動,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航運資源的重要港口城市。當前,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國際貿易持續發展,國際航運中心作為連接世界的重要樞紐,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以港興市、向海圖強。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青島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支點,推動城市能級加速躍升。2024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專班,隨后,以新版青島港總體規劃獲國家批覆為契機,出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緊緊圍繞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壯大現代航運服務業、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優化航運發展環境等重點目標任務持續發力。經過一年多的奮力攻堅,青島國際樞紐海港能級不斷提升、航運要素發展資源加速集聚,青島港正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升級。

青島港正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升級。 青島港正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升級。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路玉軍介紹,青島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不僅包括提升港口基礎設施的自動化、無人化、數字化水平,構建通達度廣、輻射力強的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更涵蓋航運金融、保險、經紀、信息、法律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與融合。目標是通過打造面向全球、具有卓越資源配置能力的航運服務生態,着力解決港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和航運資源配置能力。

航線密度再增加,放大樞紐輻射力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是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

港口是聯通世界的關鍵樞紐。作為一座天然良港,青島港口設施條件得天獨厚:擁有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國際一流的郵輪客運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萬標準箱的集裝箱船、世界最大23.7萬總噸的郵輪;煤、油、礦、集裝箱四大貨種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擁有沿黃流域散糧接卸能力最大的碼頭、全國最大「礦石超市」,是全球服務貨類最為齊全的港口之一。

2024年,青島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7.1億噸、3087萬標箱,穩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海鐵聯運量連續10年領跑全國。在《報告》中,憑藉高效的集裝箱作業效率與高產的百米岸線吞吐量,青島港的「港口條件」指標穩居全球第二位。

立足當下和未來發展所需,今年,青島港開工建設了總投資約770億元的港口重大基礎設施能力提升項目,涉及專業化碼頭、集疏運體系、港產城聯動等領域。在董家口港區,加快完善專業化泊位佈局,建設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臺灣作業區灣底通用碼頭、琅琊臺灣作業區東部集裝箱碼頭一期等重點工程。在前灣港區,加快推進北岸集裝箱升級改造工程,打造東北亞領先的集裝箱樞紐港。同時,提速推進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及膠新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董家口港區中線鐵路工程等,暢通「港口—鐵路—腹地」通道,提升海鐵聯運水平。

前灣港區打造東北亞領先的集裝箱樞紐港。 前灣港區打造東北亞領先的集裝箱樞紐港。

衡量一座港口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航線密度是核心指標。今年以來,青島港在航線佈局和國際物流通道建設上再發力,新增11條集裝箱航線、6條國際中轉通道、5條海鐵聯運線路,海運集裝箱航線數量密度穩居北方港口首位。其中,前5個月新增的航線包括3條「一帶一路」航線、1條美西航線、1條美東航線、2條南美航線,不僅覆蓋了中東、地中海、北美等傳統貿易區域,還實現了向南美等新興市場的戰略拓展。6月,新增達飛海運中南美線、中外運集運海防線及太平船務與韓新海運合營印尼線等3條航線,加密優勢航線組羣。

目前,青島港航線連通全球1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700余個港口。其中,青島港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運量保持10%以上的穩定增長,8000箱以上船舶靠泊艘次同比增加20%。

按照《山東省港口與航道佈局規劃(2025—2035年)》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標,青島將不斷強化國際樞紐港地位,加快完善港口、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促進航運物流擴容升級。在此基礎上,契合行業轉型新趨勢,聚力推動港口智慧綠色轉型。深化人工智能應用,持續放大全國產全自主技術影響力。不斷完善清潔能源體系,推進青島港氫能智能網聯裝卸、前灣港區近零碳綠色堆場等臨港項目,推廣「雲港通」平臺,推動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持續推進港口岸電常態化應用,岸電接電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全球配置航運資源,提升綜合服務能級

高端航運服務業,是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軟實力和關鍵性指標。建設更具影響力、對區域經濟更具帶動作用的國際航運中心,不僅需要優越的港口設施、發達的物流體系,更要以高度完善的航運服務為核心驅動,實現在全球範圍內的航運資源配置,在加速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轉型為「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新加坡、倫敦、上海之所以穩居榜單前三,就得益於它們在航運服務領域的領先優勢。以上海為例:2024年,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連續15年蟬聯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桂冠,彰顯了世界一流航運樞紐的地位。在「五個中心」聯動發展新格局引領下,航運和金融相互賦能,在航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領域亮點頻現。

《報告》顯示,國內主要航運中心中,僅有上海和香港的航運服務排名與總體排名一致,其余城市的航運服務得分排名均低於總體排名,顯示出國內港口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存在的「落差」。其中,青島的航運服務排名位居第16位,落后綜合排名3個位次。

究其原因,這很大程度上跟高端航運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格局有關。也要看到與貨物吞吐量、港口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指標相比,港口軟實力的提升難度更大,需要在港口、航運、金融、司法、仲裁等方面統籌發力、久久為功。

錨定目標,補足短板,聚力攻堅。以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引擎,青島航運服務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海事法律服務作為「軟實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具有較強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從2025年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得分看,青島海事法律服務得分提升0.4。早在2021年11月,全國唯一國家級海事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青島仲裁中心落户,青島在國際海事海商仲裁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受理中國內地第一起臨時仲裁案件,發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臨時仲裁指南》……中國海仲青島仲裁中心落地青島以來極大提升了青島國際化法治軟環境和國際海事海商仲裁水平。今年,隨着泰和泰律師事務所、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在青落户,青島涉外涉海領域法律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不止於此,船舶檢驗、交易、金融服務等航運業發展要素加速向青島集聚,港產城融合聯動發展打開新空間——

今年2月,全球知名的專業船舶檢驗和認證機構希臘菲尼克斯船級社亞洲總部落户青島自貿片區,將開展船舶入級、發證和驗證等綜合服務。這是在青島落户的首個船級社亞洲總部,填補了青島在重要船級社總部上的空白。國內首個總部級海洋保險專營機構中國人保海洋保險中心在青成立。

今年上半年,山東港口集團完成船舶交易服務業務93艘次,交易額1.87億元,成為全國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臺,全國最大的工程船舶租賃、拖輪交易、港航類設備物資處置平臺。

郵輪經濟風生水起。2024年青島接待郵輪21艘次,出入境人次達7.1萬。今年成功招引首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到訪,首次承接大型郵輪維修業務,躋身郵輪高附加值維修領域,實現產業鏈上游關鍵環節的重大突破。

加力補鏈強鏈,獲超6.6億元財政支持

2024年7月,青島成功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名單,在2024至2026年間最高可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0億元。近日,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聯合組織開展的2024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績效評價結果出爐,在12個支持城市(羣)中,青島以優異成績榮膺A檔評定,全額獲得2025年度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3333億元。再加上已於2024年下達的首年度啟動資金3.3333億元,連續兩年共計獲得超6.6億元的財政支持,將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

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為契機,青島將充分發揮「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優勢,提升國際航運中心承載力和輻射力。海向,持續加密航線網絡,今年計劃新增10條,航線數量繼續保持北方第一;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力爭「十一連冠」,打造沿黃流域最佳經濟出海口。空向,鞏固中韓及跨太平洋航空門户地位,優化全貨機佈局,做大航空經濟規模。路向,推動鐵路專用線進港區,擴大海鐵聯運與中歐班列規模;深耕「一帶一路」、中亞、中東歐市場,探索TIR新路徑,實現大湄公河次區域線路常態化運行。

打造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需要一流的口岸環境提供支撐。青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聚焦口岸通關物流全鏈條,優流程、提效率、降成本,在更高層次上構築口岸營商環境新優勢。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2025年青島市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強化政策供給、促進物流暢通、優化監管模式、推進智慧口岸建設等方面,出臺31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在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方面,方案提出,聚力推動口岸各主體信息互聯互通、業務高效協同、平臺共建共享,加快「進口棉花遠程查驗」等智慧口岸重點項目建設,拓展升級「雲港通」等全域口岸智能服務平臺,推行船舶「智信安檢」工作模式等,加快推進智慧口岸建設。

按照《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青島正加快實施推進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加快拓展航運貿易市場、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培育港口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等13項重點任務。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青島日報2025年8月7日3版 青島日報2025年8月7日3版

責任編輯:呂靖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