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連鎖酒店派系混戰:從資本狂歡到存量博弈|酒店縱橫②

2025-08-07 08:19

2025年08月07日 08:19:23

斑馬消費 沈庹

10多年前,華住集團前執行副總裁王海軍,在雲南怒江邊的亞朵村旅行,被當地人與人之間的誠實信任所感動,萌發了創立一家人文酒店的念頭。

不久,一家叫做「亞朵」,主打人文關懷理念的中高端連鎖酒店,在西安揭開面紗。王海軍發現,很多客人對酒店的枕頭評價頗高,乾脆新闢零售業務賣枕頭,2024年賣出380萬隻。

作為創新跨界系酒店的代表,亞朵誕生於連鎖酒店行業轉型升級時期,得以快速發展。但隨着市場下沉、友商競速,亞朵也正面臨更大的競爭。

錦江系、華住系,與亞朵的境遇差不多。當市場由增量轉向存量時代,如何提升經營效率,已是擺在眼前棘手的工作。

派系初具

很長一段時期,中國本土酒店的運營主體,大多為國有企業,主要接待政務、商務人羣。普通人的住宿需求,只能由招待所或私人旅館來滿足。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商旅、個人出行需求增長,外資品牌進入國內,國有酒店開始探索掘金經濟型酒店市場。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錦江飯店高管徐祖榮,借鑑美國汽車旅館商業模式,創立了錦江之星。

如果以錦江之星創立算起,本土酒店連鎖化時間迄今不到30年。快速走過了興起、發展到壯大的過程。

國有酒店集團、地產企業、OTA系職業經理人等紛紛登場,連鎖酒店行業的動靜越來越大。

市場發展早期,市場參與者仍以國有酒店為主。在錦江集團支持下,錦江之星第一個吃螃蟹。

2003年后,攜程網前高管季琦與沈南鵬等聯袂創辦如家酒店,后來季琦創立漢庭;攜程網前高管鄭南雁創辦7天酒店和鉑濤集團。

至此,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三大品牌在市場齊聚。

華住系前高管王海軍創辦亞朵酒店,已是2013年,通過尋求差異化和跨界發展,與殷乾元后來創立的希諾酒店一起,成為創新發展系的兩大代表性企業。

連鎖酒店從興起到發展,正值房地產行業黃金發展期。在住宅業務之外,地產商們逐步涉足酒店領域。

1996年,萬達在大連開出首家酒店,2003年在成都開辦萬達索菲特酒店,進軍高端酒店領域;2007年,綠城在浙江舟山開出首家酒店。金茂、碧桂園以及保利地產等都佈局了酒店業務板塊,基本以星級酒店為主。

酒店行業幾大重要系別漸成雛形,即國有酒店集團系、OTA系、地產系以及創新發展系等。

齊聚資本市場

如家酒店的創立,源於季琦在對攜程用户的反饋和市場調查過程中,偶然發現中產及中低收入羣體對經濟型連鎖酒店的需求。

這類商旅人羣,出差住宿標準限制在200-300元區間。20多年前,這點費用住不了星級酒店,只能到低星級酒店或招待所湊合,住宿環境又難盡人意。

如家創辦的2002年,正是經濟型連鎖酒店從無到有的行業初期,在整個酒店住宿行業中佔比相當低。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中國經濟型酒店與星級酒店數量比,自2000年的0.34%增至2008年的19.66%,8年60倍增速,經濟型連鎖酒店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朝陽行業。而且,相比發達國家7比1的數量比,中國藴藏着巨大市場空間。

一時間,各類資本及勢力聚首,共同推動連鎖酒店市場發展。70后、80后,應該都體驗過連鎖酒店品牌發展的速度,出差或旅行,如家、7天等品牌成為首選。

后來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上述判斷。

據Inntie Report披露,2003年-2008年,中國經濟型品牌連鎖酒店數量、房間數量取得100%、98%的複合增長率。

究其根源,過往20多年里,中小企業數量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城鎮化率的提升,成為驅動連鎖酒店行業迅猛發展的三大因素。

據艾瑞網,2003年,國內中小企業數量為2360萬家,到2010年增至3450萬家。由於差旅報銷費用標準限制,企業員工出差只能選擇經濟型連鎖酒店。統計顯示,2008年,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顧客中,有高達42%比例來自中小企業。

這些品牌順應了市場需求,經過一段時期的擴張后,在資本市場聚集。如家酒店2006年登陸納斯達克;7天酒店2009年掛牌紐交所;華住集團2010年、2020年分別在納斯達克及港股上市;亞朵酒店於2022年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融合與分化

資本化后,連鎖酒店品牌們,走到新的發展階段。

它們通過資本化,讓投資人獲得豐厚回報,順利退出。后來,又紛紛私有化,投向更大的懷抱。

2016年,如家酒店完成私有化,成為首旅酒店集團旗下子公司。

2013年,鉑濤集團對7天酒店私有化。2015年,錦江酒店斥資超百億收購鉑濤集團81%股權。收購后,錦江酒店規模超6000家,客房64萬間以上。

鉑濤集團被收購之后,鄭南雁創辦了百達屋,專注線下多元空間體驗等業務。后來,他聯合攜程、歐翎投資以及紅杉中國等,私有化開元酒店,併成立德朧集團。據公開資料,德朧集團已在亞太區佈局酒店1400多家,客房超20萬間。

季琦以漢庭酒店為基礎,整合組建華住集團,旗下擁有全季、桔子、禧玥等品牌,覆蓋經濟、中端、中高端、高端及奢華等多類酒店產品。

在房地產行業新一輪周期中,地產商旗下的酒店板塊,不少被用作增強流動性的標的。

2017年,萬達通過將旗下70多家酒店,以近190億元賣給富力地產,降低了自身風險。但沒過幾年,富力也遭遇流動性危機,這些酒店再次被擺上貨架。

近30年里,連鎖酒店消費人羣更迭變化,主力消費人羣已變成90后、00后等,酒店企業對品牌及產品持續更新升級。

比如,如家酒店升級為如家精選、7天酒店升級為7天優品等。這也是酒店企業,拓展中高端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

如今的連鎖酒店市場,錦江、首旅與華住三大派系你追我趕,亞朵、希諾等創新酒店差異化發展。

多頭競爭、諸強領跑的格局已形成,市場也由增量走進存量時代,產品同質化、市場供應量趨於飽和,企業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