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電氣ESG在行動|開啟退役「大風車」的「第二人生」

2025-08-07 07:04

你可能想不到

中國第一批風電機組即將退役

填埋一支90米長的葉片

需佔據6立方米土地

相當於3輛公交車的體積

更棘手的是

這種熱固性複合材料千年不腐

燒不掉也埋不爛

面對這些「綠色能源最后的黑色尾巴」

上海電氣不走老路

讓葉片變步道、壞件再上崗

譜出了一篇循環利用的綠色新篇章

燙手考題,44萬噸的葉片圍城

國際風力發電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球風電累積裝機容量達1136 GW,其中,中國風電裝機比例約佔全球40%,位居第一。預計我國在2025-2030年期間將迎來風電機組退役的第一次高峰,退役機組容量預計達44GW,報廢葉片量將達44-66萬噸。在2036-2040年將面臨第三次退役高峰,預計退役機組容量達118GW,報廢葉片量將達118-177萬噸。

退役風機葉片的處置問題,因此從「環保議題」迅速變成「產業考題」。若按照傳統填埋或焚燒,每噸葉片處理費用上千元,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還伴隨二噁英產生、土地佔用等環保問題。葉片之棄,比垃圾更難終了。

「器官」再造:損壞件 90% 復活

全球犯愁的難題面前,上海電氣反向破局,拿出了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在江蘇如東,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備件再造中心,正把「退役」拆解成一場「手術」。中心通過資產管理系統(EAM)與倉儲管理系統(WMS)聯動,把現場損壞的變槳、變流、主控模塊 100% 拉回工廠,再逐一「拆、檢、換、測」。

至2021年底,備件再造中心已自主開發設計製造了22個維修檢測循環再製造測試平臺。變流器模塊等損壞件經過元件更換、再選型、部件國產化后,被再造出來,並在測試平臺上跑滿負荷,性能等同於新機,可被複用到風電機組中。截至目前,該中心對三電系統內組件循環再造1000余件,累計為公司節省採購成本 2000 余萬元,損壞件再利用率超過 90%。

葉片「重生」:廢玻纖變身園區步道

風電葉片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樹脂,這種材料火煉不化、土埋不朽。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索性把它做成新材料,將廢舊葉片破碎和篩分,按比例摻入新樹脂,再熱壓成型為複合板材。

這種複合板材的強度、耐候性均優於木塑板材,經實測可直接替代傳統建材。不僅如此,該工藝還可以根據需求更改配方,適應各種應用場景,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目前,使用回收廢舊風電葉片製成的板材,已用於鋪設上海電氣園區內的觀光步道,讓人們感受踩在「風車」上的奇妙體驗。

當別家還在計算填埋費時

上海電氣已經把退役風機

變成了新業務的「發動機」

下一批要退役的風機

或許就在你家鄉的海岸線、山坡上

——而它們

已準備好開啟「第二人生」

>>

(上海電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