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鎮江打通科技創新價值躍遷路

2025-08-07 06:02

(來源:新華日報)

□ 本報記者 晏培娟 薛誠

實習生 邵佳悦 通訊員 應東昊

泰科微5G/B5G/6G基站天線研發與製造中心項目主體完工,工人正忙於內部裝修;慧創醫療近紅外腦功能光治療儀攻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目前正在推動三期臨牀試驗;獨步吾奇自主研發脱細胞基質獲得NMPA批准上市,引領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產品研發……隨着一批「硬核技術」競相「變現」,鎮江創新價值躍遷之路越走越寬廣。

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鎮江市連續6年舉辦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促成各類產學研合作3500余項,合作金額達5.53億元。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表示,牢牢抓住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一關鍵,着力打造在特色領域有競爭力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地、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新高地,為高水平科技強省建設貢獻更多鎮江力量。上半年,該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55.6%,位列全省第三。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蹚出產業新路

憑藉技術「跨界創新」,鎮江海姆霍茲傳熱傳動系統有限公司將半導體工藝「降維」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研發第四代車用薄膜加熱器並實現量產,其全球最高功率密度刷新行業標準。

「今年新增10多家車企客户,31款車型完成定點,訂單量同比增長300%。」公司總經理朱劍介紹,企業將實驗室技術儲備轉化為市場端的核心競爭力,與湖南大學、江蘇大學的產學研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創新鏈」與「產業鏈」正在鎮江加速融合。鎮江市市長徐曙海介紹,該市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強市行動,紮實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6月26日,毗鄰南京的句容琅琊創新港正式開園。作為句容重點打造的人工智能創新創業主陣地,創新港目前已吸引商湯、百度等一批龍頭企業率先入駐,百度智能雲AI原生應用線下商店在這里實現全球首發。商湯科技解決方案總監代繼介紹,商湯(句容)人工智能創新服務中心項目將打造人工智能的基礎算力平臺、解決方案展示體驗中心、產業孵化與應用升級服務中心和教育培訓中心。

日前,記者走進今年獲評省首批標杆孵化器的丹陽高新技術創新園,「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生態令人印象深刻:工業外觀設計團隊為先進裝備企業「就近服務」,超精密加工支撐激光裝備團隊……這里集聚了正在推進年產1GWh鋅鎳電池項目的森克創能等產業轉型「中堅力量」,科技成果串起的產業鏈條,勾勒出融通發展新圖景。

平臺聚變,高能級載體鍛造「強引擎」

5月23日,作為江蘇科技大學與鎮江高新區實踐「雙高協同」路徑的創新平臺,全省首個先進船舶海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成立,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首批入駐。該中心緊密結合鎮江高新區優勢產業和江蘇科大優勢學科,進一步縮短創新周期,培養更多複合型海工裝備工程人才。

鎮江市副市長尹衞民表示,該市始終聚焦科技前沿,推動「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全鏈式佈局,高質量打造科創平臺載體。

鎮江科技孵化載體「專優特強」提升發展三年行動將於今年收官,「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持續建強。目前,全市共建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49家、眾創空間49家,孵化場地面積達160多萬平方米,在孵、入駐企業2000多家,帶動2.5萬人創新創業。

今年3月31日,江蘇大學—中東歐高校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研討會在鎮江啟幕。不到3個月,這場跨國技術對話迎來「迴響」——6月26日,江蘇大學代表團來到塞爾維亞,與中東歐各國高校、院所及企業開展技術發佈與對接,並共同簽署「中國—中東歐智慧農業與農食產品加工模塊化研究室」共建協議。通過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江蘇大學已為共建國家培訓農業裝備人才超千人,累計承擔國家、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60多項。

近3年來,鎮江獲得省科學技術獎94項,其中依託「近水樓臺」的區位優勢,與駐鎮高校合作申報項目59項,佔比達62.77%。鎮江充分發揮高校科研中心與產業集聚區的「就近」優勢,組織駐鎮高校參與組建「智能光儲充一體化關鍵技術」等3家創新聯合體。

借勢區域協同,鎮江着力吸引更多成果轉移轉化。手機點進「沿滬寧協同創新集市線上小程序」,鎮江科技資源「一覽無余、指尖對接」。鎮江與上海市普陀區探索建設沿滬寧協同創新線上集市,在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共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承擔科技項目等方面開展合作。今年5月,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科普聯盟成立,發佈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共享資源清單近200項,鎮江企業積極融入,與長三角創新主體開展深度技術對接與合作。

引聚資源「雨露」,涵養創新「叢林」

走進江蘇恆神股份有限公司車間,高大、整齊排列的各式設備正在高效運轉,一束束黑色碳絲在頭頂牽引延伸。聯合山東大學專家團隊,恆神破解國產碳纖維強度在複合材料中轉化率偏低的「卡脖子」難題,實現碳纖維在更多領域的進口替代。

引活水,廣聚創新資源。上半年,鎮江「走出去」舉辦「2025鎮江(南京)科技合作交流會」「2025鎮江—上海產學研合作對接會」等產學研活動40場次,精準導入外部創新資源,促成合作260余項,為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強化扶持,梯度培育賦能企業「梯度」成長。鎮江既有「靶向施策」——開展高企培育「量質提升」行動,去年全市高企總數增長至1617家,新入選國家、省獨角獸2家,省潛在獨角獸5家,瞪羚企業28家,數量再創新高;更有「拔節生長」——依託「科技招商圖譜」和全市專業科技招商隊伍,上半年組織開展科技招商活動28場次,招引科技企業356家。

金融活水疏淤通脈,實現風險管控「全程護航」。7月9日,資本市場賦能科技創新鎮江專場活動舉行,全省首批「科創園區+金融擔保」模式鎮江認股權試點項目發佈,「500萬元融資支持,解了燃眉之急!」創能科技總經理崔燦感慨道。

丹陽市一家醫療科技公司團隊曾因「只有廠房沒有產品」而陷入融資困境,南京銀行鎮江分行「投貸聯動科技金融服務直通車」進行深入調研,確定了股權投資比例不高於1%+綜合授信1000萬元的投貸聯動方案。如今企業已實現活體檢測認證產品量產。

日前,省科技廳發佈2024年度江蘇省科技創新券兑付情況,鎮江76家企業獲省科技創新券兑付支持,獲補助經費和兑付訂單數均創歷史新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