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8:19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實習編輯|余婷婷
7月,汽車行業在「反內卷」整頓下開始迴歸理性。據乘聯分會最新數據,7月,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新車降價均值分別為1.7萬元和1.3萬元,降價力度分別達到11.1%和10.4%的較低水平。
「內卷」降價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后,各大車企在7月的銷量數據也變得中規中矩,多家甚至出現了銷量同比下滑的現象。比如,在以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和長城組成的「自主五強」中,有三家銷量環比出現下滑;新勢力品牌中,理想、蔚來銷量雖分別守住了3萬輛和2萬輛的成績,但環比同樣出現了下滑。
根據乘聯分會最新廠商調研數據顯示,零售量佔總市場八成左右的頭部廠商7月零售目標同比增長6%,但環比下降約10%,綜合估算,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總市場預計為185萬輛左右,同比增長7.6%,環比下降11.2%。
奇瑞緊跟吉利
從7月銷量排名來看,「自主五強」中,比亞迪依舊以超34萬輛的成績穩居第一;吉利和奇瑞以1.3萬輛的銷量差,分列二、三位;上汽自主緊隨其后排在第四;長安自主由於銷量未超20萬輛,位居第五。
在「自主五強」中,比亞迪月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穩定在38萬輛左右。今年1至7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為249萬輛,仍繼續保持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
吉利、奇瑞和上汽憑藉各自的優勢,7月銷量「咬」得很緊。吉利汽車銷量為23.77萬輛,其支撐來自新能源板塊,銷量達到13.01萬輛,同比增長120%,單月新能源滲透率達55%。奇瑞銷量為22.44萬輛,銷量支柱之一來自出口,7月以11.9萬輛的出口量,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相較之下,上汽自主在新能源和出口上的銷量更為均衡,7月總銷量為21.4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11.7萬輛,海外市場銷量8.2萬輛。
與自主品牌陣營的前五位相比,長城汽車已與其明顯拉開差距。7月,長城汽車銷量為10.44萬輛,同比增長14.34%,環比下降5.71%。雖然從量上來看長城與其他五家存在較大差距,但其20萬元以上的高價值車型銷量為33萬輛,佔總銷量的32%以上。
零跑繼續領跑新勢力
新勢力品牌通過7月銷量也闡述着各自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生存之道。7月,零跑汽車全系交付超5萬輛,同比增長超126%,月銷量首次突破5萬輛,老款C11煥新和新款B01的上市對其整體銷量有強勁的拉動作用。
零跑以5萬輛的月銷量領跑新勢力陣營,緊隨其后的小鵬、小米銷量不相上下。其中小鵬交付新車3.67萬輛,同比增長229%,環比增長6%;小米汽車也實現了自開啟交付以來首次實現月交付超過3萬輛。
銷量起伏波動較大的是理想和蔚來。其中,理想新車交付量為3.07萬輛,蔚來銷量為2.1萬輛。在月銷量萬輛的級別中,極氪品牌7月銷量為1.69萬輛;嵐圖銷量實現1.21萬輛,與阿維塔的1萬輛拉開了些許差距;智己汽車交付量達7027輛,同比、環比均穩健增長。
有分析認為,隨着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進入到50%以上階段,市場邏輯已經轉向「存量重構」,活下去的首要條件是有足夠的規模。「年銷百萬輛是車企生存的基礎。」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近日表示。此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表達過相似觀點:「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年產銷百萬輛的競爭階段,不具備該能力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壓力。」
合資新能源銷量「反撲」
7月,主流合資車企以燃油車基盤和「含中量」極高的新能源產品,不僅找到了銷量穩步增長的新通路,也有力地證明了合資品牌銷量回暖並非曇花一現。
其中,一汽-大眾7月實現整車銷售11.3萬輛(含進口車),燃油車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其中,大眾品牌銷售6.68萬輛,同比增長2.8%;奧迪品牌銷售3.7萬輛(含進口車),捷達品牌銷量為9220輛。「兄弟品牌」上汽大眾銷量為7.96萬輛。
「南北豐田」在7月均實現月銷6萬輛的成績。其中,一汽豐田銷售新車6.8萬輛,同比增長3%,繼上半年同比增長16%之后,再次將正增長時間記錄拉長,顯示了其「合資新力量」的成色;廣汽豐田銷量為6.6萬輛,同比增長11.7%。
上汽通用7月銷量漲幅尤為明顯,其當月銷量為4.23萬輛,同比增長181.68%。其中別克品牌表現突出,月銷3.4萬輛,主力車型GL8家族銷量超1.1萬輛,其中新能源版本車型貢獻了52%的銷量,同比增長超70%。
別克GL8並非個例。7月,多款合資新能源車型上量勢頭迅猛。比如廣汽豐田純電SUV鉑智3X交付6834輛,創單月交付新高;東風日產N7在7月銷售6455輛,表現逐步向好。
從7月車市總體表現來看,雖面臨季節性回落和區域分化等挑戰,但車市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尤其是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領跑將為車市注入新活力,而政策的規範引導也將推動行業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