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可轉債ETF規模突破500億:股債雙屬性的高效配置工具

2025-08-06 17:4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債市顏論)

報告作者:顏子琦、胡倩倩

摘要

⚫ 可轉債ETF是什麼?有哪些基本特徵?

可轉債ETF通過追蹤可轉債指數,融合了債券的穩健性與股票的成長性,成為一種攻守兼備的配置型工具。其採用T+0交易與實物+現金申贖機制,結合二級市場流動性與一級市場套利空間,賦予產品高度靈活性與資金效率保障。在持倉結構上,博時與海富通兩隻主流產品風格迥異:博時偏好分散、平衡配置,強化抗風險能力;海富通則集中押注頭部債券,追求高彈性回報。監管層通過明確指數跟蹤比例、集中度上限、槓桿約束與信息披露標準,為轉債ETF劃定風險邊界並提升透明度。當前,基金淨值構成、重倉券權重、成分券清單與重大事件均實現高頻披露,配套機制日益完善,吸引大型機構資金持續流入。

⚫ 收益飆升與回撤波動並存,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可轉債ETF市場規模增長迅猛,交易熱度高漲,同時呈現出收益飆升與回撤波動並存的特點。2024-2025年,可轉債ETF市場規模增長迅猛,交易熱度高漲,同時呈現出收益飆升與回撤波動並存的特點。截至2025年7月25日,可轉債ETF市場規模達到511.7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佔可轉債市場的7.7%。2024年全年規模增長5.72倍,2025年6月20日至7月25日五周內環比增加29.54%。市場交易方面,近一個月換手率超14%,博時可轉債ETF和海富通可轉債ETF在7月4日和6月24日分別達到22.89%和20.80%的高換手率,成交額在7月4日高達94.48億元,自2024年9月起維持高位震盪。收益方面,2024-2025年可轉債ETF收益率顯著上升,博時轉債ETF等產品累計收益率突破30%。然而,2025年回撤幅度加大,博時轉債ETF最大回撤約-10%,海富通轉債ETF最大回撤約-8%,不過博時轉債ETF回撤后修復能力較強,修復天數為79天。

⚫ 為何要配置轉債ETF?

可轉債ETF具有交易靈活、跟蹤指數緊密、持倉透明、費率低和風險分散等優勢,其股債兼備的特性使其在投資組合中能夠平衡風險與收益,增強收益,並適應多變市場環境,展現出較高的配置價值。它能適應不同市場行情,在股市上行時提供股性收益,下跌時依靠債性保護,降低組合波動。與固收+基金相比,可轉債ETF收益潛力更高,尤其在股市行情較好時,股性特徵能帶來更高收益,風險水平介於純債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之間,但其債性保護使其在市場下跌時具有一定的抗跌性。相較於轉債基金,可轉債ETF採用被動管理,緊密跟蹤指數,持倉透明度高,每日公告PCF清單,交易靈活,支持T+0交易,費率較低,一般為每年0.2%左右。正由於這些特性,可轉債ETF無論股市、債市亦或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何種變化,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市場波動,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是優化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平衡收益的有力工具,值得在投資決策中重點考慮。

⚫ 是否存在發行新的轉債ETF的可能?

當前轉債ETF市場仍處於供需錯位與政策推動的共振階段。資金端,博時等頭部產品在震盪行情中持續獲得大額淨流入,顯示出機構對債股結合型工具高度認可,主力持有人以銀行理財、保險資金與養老金為主,構成穩定資金基礎。供給端,當前僅18家基金公司佈局債券ETF,超過半數公募機構尚未入場,具備明顯的行業擴容空間。政策端,《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監管文件明確鼓勵債券ETF供給創新,並與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協同推進。三重動因共同作用下,轉債ETF具備進一步擴容與產品迭代的現實基礎。

⚫ 風險提示

正股及公司基本面表現不及預期;轉債破發風險;轉債違約風險;數據統計與提取產生的誤差等。

目錄

01

可轉債ETF:兼具債性防禦與股性

成長的混合資產工具

可轉債ETF(Convertible Bond Exchange Traded Fund),全稱為「可轉換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一類專門投資於交易所上市的可轉債與可交換債券的指數基金。其通過跟蹤特定債券指數,實現對市場中具有代表性的可轉債品種的整體覆蓋,既具備固定收益產品的穩健性,又兼有權益資產的成長性,是一種債性與股性兼具的混合型ETF產品。目前市場上存在兩隻可轉債ETF,分別是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511380.OF)和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511180.OF)。

1.1 T+0與雙市場機制並舉,運作機制突出靈活性與流動性

可轉債ETF在制度設計上充分結合了二級市場的交易效率與一級市場的大額申贖機制,採用與普通ETF相同的交易型開放式架構。投資者既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交易所場內買賣基金份額,也可以通過基金管理人提供的一級市場進行大額申購與贖回。這種「雙通道」設計提高了市場參與者的操作靈活度。

可轉債ETF無固定期限,不設清盤時間限制,使得投資者能夠長期持有並持續跟蹤標的指數。這種設計與多數定開債基不同,更適應中長期戰略配置或指數化投資策略。

T+0交易機制意味着投資者可在同一交易日內進行多次買入和賣出操作,顯著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而申贖機制採用「實物+現金」交割,即投資者在申購時可用一攬子債券加上預估現金差額替代現金出入金,有效降低了申贖成本,併爲機構提供了精準調倉、套利空間。

做市商是可轉債ETF場內流動性的重要保障。基金管理人會指定若干證券公司作為一級交易商,這些做市商通過在買賣盤之間報價、撮合交易等方式,確保基金在場內的交易活躍度和買賣價差合理性,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保證場內流動性。

1.2  兩隻可轉債ETF組合構建差異明顯,博時重平衡,海富通更集中

博時與海富通兩隻轉債ETF在組合構建上體現出明顯差異:前者側重權重均衡與風險分散,后者則更集中配置於頭部個券,試圖放大強勢標的的收益彈性。2025年6月30日兩隻轉債ETF的重倉債券數據顯示,海富通轉債ETF前兩大重倉券合計超27%。相比之下,博時轉債ETF的前十大重倉券佔比均衡,單隻轉債佔比均未超過8%,更強調廣覆蓋。這種風格差異意味着:在震盪的市場環境中,博時轉債ETF的策略具有更好的抗風險能力,而在單邊趨勢明顯的上漲行情中,海富通轉債ETF的集中配置可能取得更高收益。

1.3 監管紅線劃定風險邊界,披露機制保障運作透明

爲了確保轉債ETF的穩健運行與投資人利益保護,監管層在投資比例、集中度限制、槓桿控制與信息披露等方面設置了多重紅線,既防範結構性風險,又提升運作透明度。具體來看,可轉債ETF須將至少80%的基金資產配置於標的指數成分券及備選券,以確保組合緊密跟蹤指數,防止「名為ETF,實為主動」的策略偏離問題。同時,單一債券的持倉比例、基金總體資產上限、回購槓桿比例等均有明確規範,避免基金在流動性緊張或波動劇烈期間出現風險外溢。此外,基金管理人須高頻披露淨值、組合、申購贖回清單與臨時事項,建立信息對稱機制。這套監管框架強化了產品規範性,也為機構資金入場提供了制度保障。

02

可轉債ETF市場交易火熱,規模達歷史最高

2.1 可轉債ETF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達到發行以來最高點

可轉債ETF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達到發行以來最高點。截至2025年7月25日可轉債ETF市場規模達到511.71億元,打破可轉債ETF發行以來最高位,佔可轉債市場的7.7%,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在整個可轉債市場增長的過程中,可轉債ETF顯現出更快的增長速度,僅在6月20日至7月25日五周的時間里,可轉債ETF環比增加29.54%。2025上半年可轉債ETF呈現震盪下行的趨勢,在6月20日開始反彈,在7月25日來到歷史最高點。可轉債ETF在2024年發生了翻倍增長,截至2024年12月31日,轉債ETF規模為438.59億元,較年初增長5.72倍。

2.2 可轉債ETF交易火熱

可轉債交易火熱,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近一個月來,兩隻可轉債ETF的換手率超14%,博時可轉債ETF在7月4日換手率高達22.89%,海富通可轉債ETF在6月24日高達20.80%,市場交易火熱。截至7月25日,可轉債ETF成交額73.46億元,在7月4日時達到了最高點94.48億元。自2024年9月份,轉債ETF的成交額迅速上升后,一直維持在歷史高位且震盪幅度較大。與此同時,市場參與主體也日益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外,量化基金、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也開始加大對可轉債ETF的配置比例,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

2.3 收益飆升與回撤波動並存,投資決策面臨考驗

2024-2025年,可轉債ETF投資呈現出收益與風險並存的顯著特點。從收益率來看,2024年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2025年增長迅猛,博時轉債ETF等產品累計收益率突破30%。不過,2025年可轉債ETF回撤幅度加大,如博時轉債ETF最大回撤約-10%,海富通轉債ETF最大回撤約-8%。博時轉債ETF從2025年初至年中出現明顯回撤,但其回撤后修復能力較強,修復天數為79天。通過歷史對比來看,這一時期可轉債ETF為投資者帶來較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着較大波動風險。

與其他資產對比來看,可轉債ETF有着收益高,最大回撤相對較小的特點。2025年,可轉債ETF的漲幅明顯高於債券類資產,甚至高於滬深300和中證A500,在所有的資產類別中漲幅靠前。可轉債ETF的漲幅雖低於黃金、恆生科技和創業板綜,但最大回撤明顯低於前三者,這説明可轉債ETF在收益端有着股性進攻,在回撤端有着債性託底。

03

費用低、流動性高、組合透明、

攻守兼備:可轉債ETF優勢凸顯

3.1 可轉債ETF交易靈活、跟蹤指數緊密、持倉透明且費率低的特點

可轉債本質是一類帶有期權的債券,其債性提供基本的票息收益與價格下限保障,而股性通過轉股條款賦予其向上空間。ETF通過廣泛持倉不同標的轉債,在維持債性穩定的同時,捕捉市場上漲時的轉股收益,具備良好的下行防禦與上行進攻能力。

可轉債ETF在交易所掛牌,與普通股票一致,可在二級市場隨時買入或賣出。T+0制度的引入使得投資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內靈活調倉或進行迴轉交易,顯著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適配波動較大的市場環境。

可轉債ETF按照明確的指數規則進行構建,ETF管理人需每日披露完整持倉清單及權重信息。投資者可根據成分券特徵評估其行業分佈、信用等級、流動性狀況等,有效規避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助於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極大增強了投資的可控性。

相比主動型轉債基金,可轉債ETF減少了費用支出。以目前市場兩隻產品為例,海富通ETF管理費為0.25%、博時更低至0.15%,且兩者託管費均為0.05%。長期持有下,費率優勢會在複利效應中逐步放大,對中長期投資者尤其有利。

3.2 可轉債ETF兼具股性和債性的配置價值

可轉債ETF憑藉股債兼備的獨特屬性,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在股市上行階段,可轉債價格通常能夠跟隨上漲,展現出一定的股性收益特徵;而在股市下行時期,其純債價值又可提供有力的安全墊,發揮債性保護作用。因此,可轉債ETF可以在投資組合中起到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關鍵作用,有效降低組合的整體波動。在收益增強方面,當市場環境良好時,可轉債ETF有機會獲取超越純債資產的收益,從而為投資組合帶來收益增強效果。尤其是在股市表現活躍、轉債估值得以優化的階段,其配置價值愈發凸顯。此外,可轉債ETF憑藉其獨特的股債屬性,能夠較好地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無論股市、債市還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何種變化,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市場波動,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

04

新產品有望推出,轉債ETF市場還有增長

空間

4.1 資金配置端的需求顯著提升

近期博時轉債ETF在市場震盪中仍獲得大額資金流入(截至7月25日單周規模增長約33億元),顯示投資者對兼具權益與固收屬性的工具配置意願持續增強。尤其在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機構等投資者加速佈局的背景下,這類ETF因其運作透明、費率較低、具備質押融資功能而受到青睞。從2024年年報披露的博時轉債ETF與海富通轉債ETF前十大持有人看,持倉主體主要為大型機構,進一步驗證了機構對該類產品的配置價值認同。

4.2 公募行業尚存顯著增量空間

在52家已佈局ETF業務的基金公司中,僅有18家發行了債券ETF,尚有大量頭部公司處於觀望狀態。隨着產品機制逐步完善,未發力機構具備較大入場潛力,這為新產品的推出奠定了市場基礎。

4.3 監管政策正積極引導債券ETF產品供給創新

2025年初證監會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擴充債券ETF供給。疊加《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的配套推動,可轉債ETF有望在產品設計、發行節奏與資金對接方面實現穩步拓展。

05

風險提示

正股及公司基本面表現不及預期;轉債破發風險;轉債違約風險;數據統計與提取產生的誤差等。

本文內容節選自華安證券研究所已發布報告:《可轉債ETF規模突破500億:股債雙屬性的高效配置工具——轉債周記(8月第1周) 》(發佈時間20250806),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分析師:顏子琦  分析師執業編號:S0010522030002

郵箱:yanzq@hazq.com

分析師:胡倩倩

執業編號:S0010524050004

郵箱:huqianqian@hazq.com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閲號/本賬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供華安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華安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若您並非華安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本賬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閲號/本賬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閲讀本訂閲號/本賬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户。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以勤勉的執業態度、專業審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規的信息,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所採用的數據和信息均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本人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僅供參考。本人過去不曾與、現在不與、未來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任何形式的補償,分析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

免責聲明

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合規渠道,華安證券研究所力求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均不做任何保證,據此投資,責任自負。本報告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客户應考慮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華安證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並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或其他服務。

以本報告發布之日起6個月內,證券(或行業指數)相對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作為基準,A股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納斯達克指數或標普500指數為基準。定義如下:

行業及公司評級體系

增持—未來 6 個月的投資收益率領先滬深 300 指數 5%以上;

中性—未來 6 個月的投資收益率與滬深 300 指數的變動幅度相差-5%至 5%;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