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銀行卡,扣費已成往事

2025-08-06 20:21

來源:看懂經濟

你的銀行借記卡,現在還收年費和管理費嗎?

  前兩年,小編在招行辦理了一張二類儲蓄卡,還記得當時的櫃員小姐姐提醒,卡里存款低於1000元,每月要收取5元的管理費。最近在招商銀行APP上問了一下客服,發現從2025年4月1日起,賬户管理費已經不收了。

  圖:招商銀行客服

  這一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其他銀行是不是也這樣了?

  扒了扒16家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規定,發現免年費、免管理費,真的成了大趨勢。

  借記卡免費浪潮來襲

  免費這事兒,各家銀行也不完全一樣,主要是「全免」和「部分免」兩種。

目前,全免的銀行有9家。除了剛説的招行,像中信、光大、浦發、浙商、民生、華夏這幾家,公開資料里都明確說了不收借記卡的年費和管理費;中國銀行以前是收每年10元年費的,不過不收小額管理費,但從2022年2月1號起也全免了;郵儲銀行本來儲蓄卡就免年費,而且從2021年12月15日起,連每季度3元的小額賬户管理費也取消了;興業銀行動作更早,2017年8月就全面免收管理費了,存摺和借記卡均不收年費。

  圖:中國銀行客服

  圖:郵儲銀行客服

  部分減免的幾家銀行中,規則不盡相同,大致分為兩種:

一類是,年費和賬户管理費都還收的。工行、農行、建行、交行四家的儲蓄卡,年費都是每年10元。管理費則是看季度日均存款,工行日均存款余額不足300元,每季度將收取3元管理費;建行對季度日均存款低於300-500元(具體看分行)的賬户按每季度3元收取;交行則是季度日均存款低於500元的賬户每季度收取3元。

  圖:建設銀行年費和小額賬户管理費收費標準

另一類是,免了年費,但還要收管理費的。交通銀行廣發銀行季日均存款低於500元,每季度收取3元手續費;平安銀行看的是月日均金融資產,低於1000元,每月收取2元。

  圖:廣發銀行客服

  圖:平安銀行賬户管理費收費標準

  銀行為何不愛收「小錢」了?

銀行集體放棄這部分收入,實則是一種數字時代下的生存智慧。

首先,免費本身就是個強有力的信號。 你想想看,現在年輕人慣會「精打細算」,大幾百上千的東西眼都不眨就買了,可要收個五毛一塊的袋子錢,立馬拜拜。小額管理費對於存款不多的學生、年輕人或者普通打工族來説,就是個實實在在的心理門檻和成本,銀行把這費用一免,門檻降低,更容易把更廣泛的人羣吸引進來開户、用卡,先把用户池子做大再説,這就是在「放長線釣大魚」。

其次,免費還能「激活」那些沉睡的賬户。 就拿小編自己這張招行二類卡來説,本來看着余額不夠要被扣費,都打算去銷户了,結果一看免費了?那正好留着唄,偶爾還能用用,當個備用卡也不錯。類似的「睡眠賬户」其實非常多,銀行一免費,大家就更願意把這種低余額賬户留着,説不定哪天就用上了,或者用來接收點特定用途的錢。

  再者,從銀行運營的角度來看也是折騰的。 爲了收幾塊錢,銀行得專門派人、用系統去計算、扣款、對賬,還得處理相關的查詢甚至投訴,本身就需要消耗銀行的人力、系統資源。現在大規模減免了,反而減輕了系統負擔,省下了維護這些低效賬户的麻煩和成本,也算是一種「減負」。

結語

  銀行從過去的「必收」到現在的「可免」,甚至很多主動「全免」,這背后反映的是整個金融服務越來越普惠的趨勢,也是銀行間競爭加劇、盈利模式在轉型的縮影。 對銀行來説,減免費用是獲取用户流量、提升客户粘性、佈局未來市場的重要策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