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8:45
編者按
從雅萬高鐵到匈塞鐵路,從氫能源列車到產業鏈協同創新,作為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正以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雙輪驅動,向世界輸出「硬科技」與「暖實力」並重的中國方案。
近日,中國中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纔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中國中車堅持以「33416」ESG戰略模型為統領,將ESG理念深度融入企業發展,持續擦亮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國家名片」。
ESG戰略築基
以「33416」模型解碼全球治理的「中車答案」
孫永才口中的「33416」戰略模型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中車交出的一份ESG答卷,該模型已成為鏈接國家標準與本土實踐的關鍵框架。
「33416」戰略涵蓋三個綱領性目標:守護更和諧的生態、引領更美好的生活、創造更高端的產品;三大源動力:創新引領的科技智造、負責任的產業生態鏈、有温度的夥伴聚力環;四大工作主題:連接世界的創新產品、造福人類的綠色運營、正心正道的公司治理、善為善成的社會共益;十六項核心議題:涵蓋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識別出的核心關注要素。
在創新發展方面,中國中車堅持以交通強國、裝備支撐為己任,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迭代升級。「復興號」成為新時代中國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的「國家名片」,CR450動車組樣車全球發佈,引領全球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這些領先世界的前沿產品,不僅彰顯了中車的科技實力,也為全球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杆。
綠色發展是中國中車的另一特色。中車推出系列化新能源機車、氫能源市域列車等綠色低碳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為軌道交通裝備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中車方案」,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綠色發展。
開放發展是中國中車走向世界的重要戰略。中國中車以「輕資產、重效益、可持續」理念深化國際化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老鐵路動車組助力區域經濟繁榮發展,雅萬高鐵推動印尼邁入高鐵時代,中國中車承建的巴西聖保羅城際鐵路將成為巴西速度最快、最現代化的城際鐵路,匈塞鐵路高速動車組亮相歐洲標誌着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提升了中車的國際影響力,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悉,中國中車正致力於研發更高速、更智能、更綠色、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持續引領全球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方向。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從「裝備出海」到「標準紮根」
「前不久,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迎來開行兩周年,這趟由中國中車‘復興號’‘瀾滄號’擔當,連接中國昆明和老撾萬象的國際旅客列車,成為聯通中老兩國的‘黃金紐帶’,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澎湃動能。」孫永才介紹道。
中國中車以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為重點,通過國際貿易、海外投資等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海外機構、駐外員工、本土化製造基地及產品覆蓋了52個沿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中歐班列、雅萬高鐵、中老鐵路、蒙內鐵路等已成為溝通世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文化融合的重要紐帶,架起了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入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中國中車以「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為使命,秉持「守中致和、厚德載物」的社會責任觀,致力成為綠色製造的領跑者、綠色生活的創造者、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努力創造具有中車特色的ESG管理體系和具體實踐。
創新採用「五本」國際化經營模式,通過本地化製造、採購、用工、維保和管理,與產業鏈合作伙伴在可持續供應鏈建設、重大課題突破等方面加強合作,協同鏈上多家企業完成零部件攻關,推動全球資源要素有效聚集,實現與東道國的互利共贏。
在着力改善全球公眾出行品質基礎上,中國中車正探索擔當好文化傳譯者、人才孵化器、產業推進器、社區好鄰居「四種角色」,並通過「星空計劃」「天鵝計劃」「綠馳」交流中心等途徑回饋社會、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積極打造「善為善成」的民生福祉。
中國中車致力於以更有「温度」的方式,將中國技術推向世界,構建「軌道上的民生」。其構建了「全天候」響應的服務體系:在老撾和昆明配置標準化售后服務站,為中老鐵路動車組安全可靠運營保駕護航;配備中老英三語服務設施的國際旅客列車,滿足不同旅客需求;在老撾潑水節、國慶節、元旦,馬來西亞印度教大寶森節等重要節日,專門組織人員上車添乘或駐站,保障運行秩序;中車東盟製造中心成為中國和馬來西亞產能合作典範,中車維也納社會責任與文化交流中心為中歐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臺;新型的綠智城軌車輛,如氫能源市域列車的推出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推動產業鏈協同
構建ESG話語體系與「中車方案」的全球表達
在推動產業鏈協同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中車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我們連續兩年舉辦共鏈行動大會,旨在吸引更多增量企業加入,打造出產學研用共鏈的融通生態。」孫永才表示,中國中車深入推進軌道交通和清潔能源裝備共鏈行動,圍繞央地共鏈、產業共鏈和全要素共鏈,開展應用場景和產業鏈重點環節供需對接,推動構建產業融通良好生態,協同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中車立足「雙賽道雙集羣」,堅持創新引領、共鏈發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累計實施64個薄弱產品類重點攻關項目,其中53個實現裝車驗證或批量應用。
中國中車探索建立「應用帶動基礎研究」創新機制,按照「一鏈帶多核、一鏈多平臺、多鏈共平臺」思路,創新機構對全產業鏈企業開放。同時,實施CR450動車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等產業鏈創新引領工程。此外,通過數字化升級與「雙碳」行動方案,推動「雙賽道雙集羣」可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4.8萬公里,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並且引領着最高運營速度。中國中車承接的國際項目能夠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大幅降低能耗強度,具備高度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的環境效益。」孫永才表示,中國中車在國際項目中深度融合ESG理念,通過多元路徑推動全球ESG價值體系發展。中車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構建價值創造體系,圍繞可持續發展推動實現三個綱領性目標。通過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以及與利益相關方的廣泛溝通和對標國際一流企業,不斷構建ESG價值體系,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價值。
從單一產品輸出到標準、技術、理念的系統性「走出去」,中國中車正以ESG為紐帶,完成從「高端裝備供應商」到「可持續發展系統服務商」的躍遷。這條路徑的價值在於:既包含對國際規則的尊重,亦不乏對中國智慧的自信。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雙軌上,這張「國家名片」的故事,已翻開新篇。
(新華社記者:柴崢)
— —
來源:新華網
編輯:石育佳
排版:趙常宇
審覈: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