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8:12
「那幾十分鍾的相遇讓我感覺進入了烏托邦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但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十年彈指一揮間,那個當初「攥着手心出汗不敢發言的羞澀少年」已經離開大學步入社會。彼時的李陽以受助對象的身份從東北出發前往上海,見到了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本人,他未曾料到這短短几十分鍾的相遇會成為人生的分水嶺。
同樣因與自己的偶像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連接而帶來改變的還有高中生吳寧美。2023年,她獲得了與籃球明星郭艾倫同場競技的機會,這次經歷重塑了她對籃球這項運動的理解與認知,她的目標從「自己打好球」轉變到「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將這份熱愛傳遞下去」。
無論是剛剛步入社會,還是希望在將來成為體育老師,李陽和吳寧美的逐夢歷程,離不開「展翅飛翔」這個項目的託舉。
2015年10月9日,Jordan品牌和邁克爾·喬丹在大中華區宣佈啟動全球「JORDAN WINGS展翅飛翔」項目,該項目致力於通過教育支持、導師引導和體育活動激發青少年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當邁克爾·喬丹在1984年NBA選秀中被芝加哥公牛隊選中時,沒人能預料這個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年輕人會成為劃時代的體育精神符號。而北卡羅來納州威明頓的街道球場,是邁克爾·喬丹籃球夢開始的地方。如今,Jordan品牌帶着「展翅飛翔」計劃正託舉數千名少年,成為他們夢想的起點。
展翅飛翔十年路:足跡遍佈多國,陪伴數千名青少年成長
早在2015年,項目首期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全國多個省市篩選出首批受益學生,通過獎學金支持和體育器材捐贈,為他們的學業提供物資上的幫助。不同於傳統公益的單方面給予模式,項目從誕生就帶着鮮明的「Jordan印記」——將體育精神中的拼搏、自律、團隊協作融入日常成長,讓「Jumpman」標誌從運動鞋上的符號,變成長期激勵青少年成長的精神標識。
項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持續根據實際需求優化升級。2022年,項目進一步升級獎學金體系,新增了籃球生獎學金,每年選拔10名特長生,這一調整不僅呼應「以體育賦能成長」的品牌基因,更激勵着熱愛籃球的青少年敢於夢想、不懈進取、追求卓越。這些影響在2023年「下站東單」活動中得到了具象化的體現,首批籃球特長生在與球星郭艾倫同場競技時展現出青春活力,他們雖身處資源有限的成長環境,卻在項目支持下始終保持對籃球的執着,這份熱情恰是對體育精神的生動詮釋。
相關研究表明,優質的體育教學甚至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畢生品格,引導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塑造其剛毅、自強、樂觀和開放的個人品質。這一觀點與「用體育與教育賦能青少年」的項目初心不謀而合,而關於剛毅自強的品格塑造,喬丹無疑是每一位青少年的榜樣,「每個人都嘗過失敗的滋味,但我不能接受從未奮鬥過的自己」,這是他的失敗與奮鬥哲學。
據瞭解,自2015年邁克爾·喬丹訪華啟動以來,該項目已走過近十年曆程,足跡遍及中國、倫敦、巴黎等多地。其中,超過3500名來自中國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在項目支持下不僅拓寬了視野,更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實現了真正的「展翅飛翔」。
球星引路,導師相伴:成長道路上的雙引擎
英國諺語有言,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在「JORDAN WINGS展翅飛翔」項目中,榜樣的力量得到生動實踐,通過頂級球星資源的系統化引入,將短暫的「追星熱情」轉化為持久的成長動力,讓「超越與突破」的Jordan品牌信條通過真實成長故事傳遞。
2024年「Jordan Family中國行」活動中,傑森・塔圖姆、盧卡・東契奇、錫安・威廉姆森、保羅・班凱羅四位NBA球星帶領青少年們進行訓練,傳授籃球技巧,郭艾倫等球員則通過訓練營互動,用「從替補到主力」的奮鬥故事告訴孩子們:「籃球教會我們的,不只是進球,更是跌倒后再起身的勇氣。」這種「參與式榜樣教育」以體育為支點,撬動了孩子們對自我、社會與未來的重新定義。
相較於以運動員的榜樣角色為成長引擎,項目在人才培育方面有更早的探索,早在項目成立的次年,2016年就推出了「導師計劃」。該計劃由不同專業背景的耐克大中華區員工組成志願者導師團隊,企業員工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圍繞開拓學生視野和規劃未來兩個方向,通過訪校、書信、視頻主題班會、夏令營等形式,助力拓寬「Jordan Wings」班同學的視野,提高學生們的自我認識、自我規劃等能力。
Jordan品牌在拉塞爾·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訪問大中華區期間啟動了「展翅飛翔」項目第二期的三年計劃,在原有高中導師項目的基礎上新增員工城市小學導師,前瞻性地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小學項目點,由耐克員工組成的導師團隊提供豐富的課后興趣課程,進一步升級和創新了導師計劃。
「‘展翅飛翔’項目的深度在公益領域很有示範和借鑑意義。其中,項目創新地引入了導師計劃,耐克員工志願者通過陪伴、傾聽、引領等方式幫助受益高中生發揮個人潛能,助力他們健康全面成長」。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祕書長韋丹丹評價道。
項目開啟至今,耐克大中華區共有607名員工參與到了「展翅飛翔」項目中,通過140余次訪校、3500余封書信往來、視頻主題班會及夏令營等形式,累計貢獻超142,000個志願小時。
如果運動員榜樣力量點燃了學生們的夢想火花,那麼導師計劃的真心陪伴則激發了孩子們的無限潛能,二者共同推動着項目從物資援助到內生力培育一步步躍遷,實現了從外部「輸血」到培育內生「造血」能力的轉變。
學生深度參與: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成長」
隨着首批學生畢業,項目逐步構建起「受益者反哺」的良性循環。2019年起,項目嘗試建立畢業生社羣,創新設立「校友羣羣主」志願者角色,這不僅實現了資源延續,更是敏鋭地將受益者轉化為項目共建者,形成了強大的互助網絡和榜樣力量,實現了公益生態的自我維繫和擴展。
以人為本是科學公益的價值主張,這要求公益項目保持明確的問題意識,從受助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其需求和背后的深層問題,「JORDAN WINGS展翅飛翔」很好地貫徹了這一點。
欠發達地區學生進入大學后,因環境適應、職業規劃等問題導致輟學的羣體不在少數,針對這一社會性「痛點」,項目建立了覆蓋升學、實習、就業的全周期支持鏈:一方面,通過往屆畢業生的「朋輩指導」分享經驗,幫助剛進入項目的新生平穩過渡;另一方面,在耐克及Jordan品牌的零售店鋪設立專屬實習通道,有36名學生獲得了耐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實習崗位,真正打通「教育-就業」的成長閉環。這種直擊痛點、前置干預的舉措,正是項目從受助對象深層需求出發、提供精準支持的直觀體現。
曾是受益學生的李陽,如今也是項目的兼職工作人員,負責管理畢業生社羣,他説:「項目最神奇的地方是讓我從‘接受安慰’的人變成‘能給別人安慰’的人。現在每次和畢業生聊天,都覺得熱血沸騰——這就是‘展翅飛翔’的意義吧。」
在老家練習運球的女孩吳寧美,2024年以志願者身份參與了球星中國行,成爲了引導小朋友互動的「知心大姐姐」,吳寧美對這個新角色樂在其中:「看到他們就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希望把這份對籃球的熱愛傳遞給更多小朋友。」
他們的轉變恰是項目內核的生動體現——Jordan品牌沒有將學生框定在「需要幫助的人」這一單一標籤里,而是通過資源連接、精神鼓勵,讓他們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項目不預設學生的成長路徑,只提供「試一試」的勇氣與機會,最終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展翅」方式。而關於成長,發起人喬丹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有一個人能界定你一生的成就,那就是你自己。」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理念驅使下,項目走向了它該有的深遠價值。
從初期的獎學金支持、體育器材捐贈,到創新的導師陪伴、球星精神激勵,再到構建校友網絡、打通就業通道,項目用十年時間證明了真正可持續教育類公益的科學範式:以學生的成長與需求為圓心,通過精準識別、體系化設計、多維度賦能、全周期支持、激發主體性、構建共同體的科學方法,讓每個被支持的生命都能成為傳遞力量的火種,在自我超越的同時,持續照亮更多后來者的前行之路。
正如Jordan品牌全球副總裁霍華德・懷特所言:「‘展翅飛翔’項目的十年曆程,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里程碑之一。真正的傳承必須紮根教育,如今全球已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通過這個項目突破潛能邊界,塑造未來。」
未來,「JORDAN WINGS展翅飛翔」項目將持續拓展賦能邊界,託舉更多青少年,助力他們勇敢逐夢,在人生賽道上實現更高遠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