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永遠是領跑者,永遠不會是贏家

2025-08-06 18:21

特斯拉公司(NASDAQ:TSLA)在推動純電動汽車(BEV)進入主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領導下,特斯拉還助力加速了多項電動汽車輔助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包括儲能技術、人工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全自動駕駛(FSD)技術,以及製造過程中的成本節約方法。

從歷史上看,特斯拉主導着新興的電動汽車市場,但在過去幾年中,特斯拉一直在將其領導地位拱手讓給其他製造商,其中最明顯的是比亞迪。

不過,投資者仍然看好特斯拉在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的歷史優勢,相信它能夠進軍新興市場或尚未開發的市場。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落后后,如今的希望寄託在儲能、自動駕駛出租車和機器人技術上。

分析師認為公司面臨的幾大風險包括:內部運營風險、外部威脅,以及馬斯克因為分心於其他事務而精力過於分散。特斯拉的創新能力毋庸置疑,但它沒能守住最初的領先優勢。它似乎成了 「領跑者」,但眾多潛在競爭對手緊隨其后 —— 這些對手借鑑技術、完善已有知識,如今已成為潛在的領導者,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這位 「領跑者」。

特斯拉在埃隆·馬斯克的領導下不斷發展,最近他一直忙得不可開交。他的其他公司,包括SpaceX(SPACE)、收購X(前身為Twitter)、狗狗幣(DOGE),以及隨后的爭執,都讓他分心。他雖然表示會更加重視特斯拉,但仍然會發一兩條推文,讓白宮感到惱火。最近宣佈向埃隆·馬斯克授予9600萬股臨時股票獎勵,或許能讓他更聚焦一些。

2024年,電動汽車產量約為1730萬輛,增長超過25%,佔全球新車總銷量的20%以上。其中,在華生產的電動汽車數量為1240萬輛,佔比72%。在華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近40%,超過1100萬輛,佔中國汽車總銷量的近一半,約佔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的64%。

2024年,特斯拉汽車總產量首次下降4%,從185萬輛降至177萬輛。總營收增長1%,從968億美元增至977億美元,但汽車銷售收入卻從824億美元降至771億美元,降幅超過6%。特斯拉的全球市場份額也出現下滑,從2023年的19%降至2024年的18%。

最近的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也令人失望;本季度總收入下降 12%,其中汽車收入下降幅度更大,為 16%。

2025 年第二季度是特斯拉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我們從引領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行業轉型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相關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特斯拉約75%的營收來自汽車業務,但它仍然是一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而不再是該領域的領導者。如今,這一頭銜落到了比亞迪手中

服務及其他業務佔總收入的14%,與汽車銷售和服務相關。其余12%(28億美元)來自能源生產和儲存。預計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因此28億美元的市場份額尚未構成領先地位。

其他電動汽車車型也在陸續上市,但特斯拉在準時交付方面並不出名;想想 Cybertrucks 的延誤就知道了。我們或許會再次看到馬斯克先生睡在工廠地板上,就像他在生產 Model 3 和 Model Y 期間那樣,以確保準時交付。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電動汽車的轉售價值很低。它們的價格明顯低得多,二手特斯拉汽車上市會蠶食新車的銷量。

對於機器人和機器人出租車來説,需要快速推出,而交付可能是一個瓶頸,因為及時交付不是特斯拉的強項之一。

另一個重大風險領域是,不僅是特斯拉,所有電動車廠商都依賴各種稀土元素,雖然部分資源的供應能逐漸多元化,但關鍵元素釹(電動車電機的核心材料)90% 來自中國。有些供應鏈瓶頸或許能緩解,但新的瓶頸可能出現,現有瓶頸也可能加劇。

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提到美國的補貼減少了,而明年下半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后,特斯拉的經濟效益會變得非常可觀。但他也警告,接下來幾個季度可能會比較艱難。

是的,我們可能會經歷幾個艱難的季度。我不是説一定會,但有可能,比如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甚至第二季度。但一旦明年下半年,也就是明年年底,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如果其經濟效益不那麼引人注目,我想我會感到驚訝。

在特斯拉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其競爭對手也在不斷擴大規模。

要讓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走進家庭、實現大規模應用,它不能只是個新奇玩意兒。它得能做人最討厭的家務:割草、拖地、洗碗、整理房間?或許還能提供安防功能?但要實現這些功能還得好幾年,而且針對這些單項任務,已經有更簡單、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了。再往遠看,它可能和 Neuralink 合作,給截肢者用,或者為行動不便的人提供全身輔助設備,這些或許有用。

據說鋁離子(Ai)電池已進入 advanced 研發階段,最早明年可能就會用於電動車,有望帶來變革。鋁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高、成本有優勢,能提升電動車續航,還更環保、充電更快、充放電循環次數更多。這種儲能技術不止能用在電動車上。但目前公開信息太少,不清楚這項技術的研發進度,也不知道誰會成為該領域的領先者。

特斯拉投資者的另一大希望是其無人駕駛出租車 Robotaxi。今年 6 月它在得州奧斯汀推出,這標誌着在電動車競爭中輸給比亞迪后,特斯拉開始轉向這一領域。但比亞迪已經宣佈,將為所有車輛免費搭載 「天神之眼」 輔助駕駛系統,這能讓比亞迪快速收集數據,研發完全自動駕駛技術。谷歌(NASDAQ:GOOG)的 Waymo 也在自動駕駛領域競爭,谷歌財力更雄厚,資產負債表上有大約 950 億美元現金及等價物,更有能力擴大這項技術的應用規模。

特斯拉有潛力在上述領域成為重要玩家,但分析師不認為它能在任何一個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無論從當前財務數據還是未來一兩年的前景來看,特斯拉的估值都顯得過高。它本質上還是家電動車廠商,只是附帶涉足一些可能高價值的領域。隨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速度加快、參與者增多,用不了多久這個細分市場就會成熟,利潤率也會收緊。

所有傳統車企的預期市盈率都很低:大眾4.9 倍,通用汽車5.6 倍,福特9.4 倍。而特斯拉的預期市盈率是 180 倍。最接近的同行是比亞迪,營收和利潤情況與特斯拉相近:比亞迪 2024 財年營收 1060 億美元,利潤約 60 億美元;特斯拉 2024 財年營收 980 億美元,淨利潤 70 億美元。研發投入方面,特斯拉 53 億美元,比亞迪 78 億美元。2025 年預期市銷率:比亞迪 0.99 倍,特斯拉 10.5 倍 —— 后者是前者的 10 倍多。在我們看來,這個估值太高了。就算把特斯拉當 IT 公司看,Waymo 的母公司谷歌 2025 年預期市銷率也才 5.8 倍。

特斯拉傳出的任何風聲或傳聞,都會讓競爭對手加足馬力,力爭先把相關技術推向市場。速度至關重要,任何延迟都會讓對手再次超越,就像在電動車領域那樣,特斯拉會迅速失去技術護城河。

給特斯拉估值很難。考慮到未來幾個季度,特斯拉在電動車銷量上可能會進一步輸給競爭對手,2025 年 183 倍的預期市盈率實在站不住腳。風險因素太多,尤其是馬斯克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特斯拉會在多個領域表現強勁,但不太可能在任何領域成為明確的領導者。鑑於其過高的估值,分析師對特斯拉的初始評級為 「賣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