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3:38
據中國環境新聞網8月5日報道,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9個區獲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其中5個生態涵養區更是全部獲得雙命名,並輻射到中心城區,實現了生態進城、「兩山」進城。這些示範區和「兩山」基地,從生態機制、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多渠道着手,保護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探索出「兩山」轉化新機制、新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今天的北京市民,正親歷着城市從鋼筋水泥森林向詩意棲居的悄然轉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始終把生態文明示範創建作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重要平臺,圍繞美麗北京建設,將生態要素重點治理與經濟、科技、文化等要素系統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系統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書寫着生態文明建設的華麗篇章。
從政策藍圖到治理實踐,北京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系統創新的堅實路徑。在制度基石上,出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為統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與花園城市專項規劃,以頂層設計統籌綠色發展。在創新治理中,全市構建儲備、評估與專家幫扶機制,各區主動探索特色指標:海淀以PM2.5十年城六區最優彰顯治理韌勁,昌平將「雙碳」目標融入城市發展藍圖,密雲則通過「5+2」保水體系守護首都生命之水。在科技賦能上,平谷區自然資源確權試點通過驗收,為「綠水青山」的資產化探索新路,讓無形的生態價值獲得有形的制度保障。
北京生態文明實踐的最大突破,在於其實現了生態價值向民生福祉與社會發展動能的創造性轉化。延慶區聚焦特色園藝引領發展生態旅遊案例,入選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豐臺區「綠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發展新引擎實踐案例,入選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平谷區作為全國第五批「兩山」基地代表,被選為生態環境部「我為羣眾辦實事」的重點民生項目典型。這些模式不僅提升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還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是「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一系列創新實踐,提升了城市生態品質,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指數(EI)持續提升,2015年—2024年,全市EI由64.2上升至71.4,提高了11.21%。如今的北京,出門見綠、開窗見景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北京「綠色祕籍」的核心啟示在於:高位統籌與機制創新是保障,通過統籌各類規劃、推動生態保護工作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等措施,讓綠色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如密雲連續三年制定專項方案深化保水,激發基層各部門治理動能,密雲水庫保持國家Ⅱ類水質並穩中向好。因地制宜與特色指標是抓手,避免「千城一面」,激活基層首創精神。 北京不僅做好「規定動作」,還創新了一系列「自選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各區通過增設特色指標、創新工作舉措、探索新機制體制、凝練總結案例,持續深化創建成效,讓生態文明建設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
作者:張厚美
校對:王燦熙(實習生)
審覈:於川、張凌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