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4:41
來源:柒財經
保險行業,「長牙帶刺」持續升級。
八月首日,監管一口氣甩出三張罰單,最大的那張砸到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地財險」)頭上。
國家金監總局發佈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相關財務、業務數據不準確,客户信息管理不規範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大地財險處以警告並罰款473萬元,江西分公司一併挨罰20萬元。
對舒文躍、郭儉峰、殷秀亮、劉利紅、王海濱、彭作和、蘇博、萬雪平、顧佶等19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並罰款共計115萬元。
對此,大地財險迴應稱:已採取針對性措施認真整改,同時堅持舉一反三,深入開展自查排查,持續完善制度流程和工作機制,努力提升系統管控水平,強化經常性合規培訓教育,不斷夯實合規基礎,切實提升依法合規經營水平。
事實上,這只是今年大地財險頻繁「挨板子」的冰山一角。
01
2025年累計機構罰單近千萬
據柒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至今,剔除掉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大地財險收到的罰單金額,已經接近千萬元。
7月7日和7月30日,因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大地財險浙江分公司和蕭山中心支公司,皆被浙江監管局處以罰款22萬元;
6月16日,因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利用保險業務為他人牟取不正當利益,大地財險克拉瑪依支公司被罰款37萬元;
6月9日,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大地財險天津市津北支公司被罰款42萬元。
5月,大地財險平涼中心支公司與鄂爾多斯中心支公司,以及山東分公司相繼撞上「槍口」。
當月23日,前二者均因委託無資質機構銷售保險,分別被當地監管罰款5萬元、25萬元;后者則因未按規定使用備案保險條款、給予合同外利益、委託無資質機構銷售保險、委託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的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在26日被警告並罰款52萬元;
再往前翻,大地財險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披露,其在廣東、吉林、西安、甘肅、黑河、內蒙古等地區的10個分公司,因各種基礎性問題,合計領罰約230萬元,且有1 名責任人被給予禁止進入保險行業10 年的「紅牌」。
整體來看,大地財險「挨板子」的理由多集中在條款費率使用、合同外利益、數據真實性及銷售合規性等頑疾。
其實,大地財險近年來密集遭罰並不僅限於今年。回溯到2024年,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大地財險合計收到54張罰單,合計被罰沒971.9萬元。
照當前的「接單」勢頭,大地財險2025年的罰金總額大概率碾壓2024年。
值得一提的是,大地財險曾在2024年年報明確提及將「加強分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建設,深化風控合規垂直化管理」。然而,從今年情況來看,理想豐滿,現實卻極為殘酷,落實情況遠不及預期。
02
業績波動起伏
除了頻收罰單之外,大地財險的業績表現並不穩定。
天眼查顯示,大地財險成立於 2003年 ,是中國再保險集團(01508.HK)旗下唯一的財險直保公司。
背靠「金主」,乘着時代大潮,大地財險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日子。2016年,其保費收入首次突破300億元,達到319.58億元。此后更在2019年一舉將保費收入拔高至487.3億元。
不過,從2020年開始,涉及武漢金凰假黃金案、天津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等多起「踩雷」案件,疊加人事動盪,大地財險陷入長達五年的發展停滯期。
財報顯示,2020年到2023年,大地財險的保費收入分別為477.51億元、431.5億元、460.93億元、493.6億元,五年僅增16.09億元;對應總營收分別為459.06億元、420.41億元、418.84億元、458.60億元,呈小步萎縮狀態。
同時,大地財險的盈利大幅收窄。2019年至2021年,其淨利潤連續下滑,分別為17.06億元、6.58億元、3.18億元,相當於三年折損近14億元。
而后的2022年,由於投資端和承保端的雙失利,大地財險遭遇近十年來重大挫折:淨利潤出現近10億元的虧損,也是其自2012年以來的唯一「失血」。
2023年,受提質增效,年度減值計提減少,投資收益增加等舉措驅動,大地財險的淨利潤回正,為1.34億元。
拉長時間軸,大地財險劃出的是一條波動起伏的成長曲線。
2024年,大地財險保費收入為 507.74億元,同比增長2.86%;總營收475.78億元,同比增長3.75%;淨利潤4.96億元,比2023年翻了兩番。
2025年一季度繼續保持上行態勢,保費收入164.36億元,同比增長8.64%;淨利潤6.14億元,扭虧為盈。
數據直觀反映出大地財險業績的復甦起色,但和一眾上市險企比較,其保費收入上漲的速度幾乎最慢。2024年,具體到保費收入同比增速,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均超過4%,最高的眾安在線達到13.4%,較低的太平財險也有4個百分點的增長。
此外,大地財險的個別資金運用指標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大地財險披露的信息,2024年財務投資收益率為3.96%,綜合投資收益率在4.83%。
作為對比,國家金監總局統計,截至2024年年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33.26萬億元,2024年財務投資收益率為3.43%,綜合投資收益率為7.21%。其中,財險公司的財務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3.05%和5.01%。
03
行業分化提速
伴隨中國經濟深度調整,保險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內卷,並加速呈現出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對於大地財險等第二梯隊的險企來説,也面臨夾縫中生存的難題。
2025年一季度,全國85家財險公司保費收入達5155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三巨頭」的保費收入分別為1817億元、853億元、631億元,牢牢把持賽道前三的席位。
緊隨其后的是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大地財險,保費收入分別為308億元、216億元、164億元,排在第四至六位。
不難看出,「三巨頭」以絕對體量優勢斷崖式甩開后面的選手,也瓜分了行業60%+的市場份額;包括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大地財險、陽光財險、太平財險在內的「中五家」,雖然數量佔優,但僅拿下17.73%的市場份額。
大地財險殺進TOP10,但堪堪150億出頭的規模,這種鴻溝般的差距,折射出突圍難、破局艱的現實困境。
一方面,頭部險企憑藉規模長板——海量業務攤薄固定成本(如IT系統建設、品牌營銷、總部運營),在精算定價、風險分散和再保險安排上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抗風險韌性。
爲了爭奪有限的存量市場,第二梯隊險企往往被迫採取更激進的定價策略或更高的渠道佣金(尤其在車險領域),導致綜合成本率上升,承保利潤率被持續壓縮,甚至陷入「流血獲客」的惡性循環,進而使財務穩定性面臨更大挑戰。
比如,2024年,大地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99.66%,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分別為98.8%、98.3%、98.7%。2025年一季度,大地財險的綜合成本率99.51%,和上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平安財險則同比優化3個百分點至96.6%。
另一方面,頭部險企憑藉數十年積累的品牌認知度、強大的綜合金融集團背景(平安、人保)或深厚的股東資源(太保),在消費者心智和機構合作中佔據天然優勢。其品牌溢價能力使其在獲取高質量客户(如大型企業、高端個人客户)時更具吸引力,且更容易獲得銀行等核心渠道的優先合作權。
反觀大地財險等第二梯隊險企,品牌影響力相對侷限,市場辨識度不高,在爭奪優質客户和關鍵渠道(如大型4S店集團、頭部保險中介、重要企業客户)常常處於弱勢。
多位消費者告訴柒財經,「買保險時,會優先選擇‘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感覺更踏實、理賠更有保障。就像買車險,大公司網點多、牌子響,真出事了處理起來更靠譜、也更便捷。」
不止於此,在金融科技投入、數字化轉型力度、產品創新、人才吸納和培養等層面,頭部險企業也擁有強勢降維打擊的力量。
頻遭重罰與業績波動,清晰勾勒出大地財險在合規與經營上的雙重挑戰。在「馬太效應」日益加劇的行業格局下,其與頭部巨頭的體量距離已非朝夕可追,內控短板更削弱了本就有限的競爭籌碼。
面對殘酷的市場法則,如何嚴守合規底線、同時突破規模壁壘,將是大地財險向上、向遠錨定的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