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朗普:美國即將對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加徵進口關税,藥品税率最高達250%

2025-08-06 09:12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濫施汽車關税、鋼鋁關税,甚至是所謂「對等關税」而導致全球貿易大亂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揮舞「關税大棒」,欲把半導體芯片和製藥領域攪得天翻地覆。

當地時間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採訪時宣稱,爲準備把重點放在關鍵經濟領域以重塑全球貿易,美國將在「下周左右」宣佈對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加徵進口關税,擬議中涉及藥品的關税税率最終可能高達250%。

「我們最初將對藥品徵收少量關税,但在一年內,最多一年半,關税將升至150%,之后將升至250%,因為我們希望藥品在我們國家生產,」特朗普同時還宣稱:「我們將宣佈對半導體和芯片徵收關税,這是一個單獨的類別。」

CNBC指出,250%是特朗普迄今為止發出的最高關税税率威脅,不過這位美國總統此前也曾屢次威脅要加徵關税,但后來又改變了政策,因此無法保證他最終是否會將藥品關税税率定在250%。今年7月初,特朗普還曾威脅要對藥品徵收200%的關税。

特朗普接受CNBC節目的電話採訪視頻截圖 特朗普接受CNBC節目的電話採訪視頻截圖

彭博社介紹稱,特朗普政府針對製藥、金屬和其他行業的行業關税源於所謂的「貿易調查」,這些調查可能持續約九個月時間,並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實施。這被認為比特朗普用於針對特定國家徵收關税的「緊急權力」更具法律依據,后者當前在法律層面面臨挑戰。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啟動了一項針對藥品的所謂「232條款調查」,這項法律授權美國商務部長調查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據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的貿易數據,近90%的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至少一半的獲批產品依賴進口零部件。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國內藥品產量急劇萎縮,而特朗普出臺的關税政策旨在刺激製藥公司將生產業務遷回美國。過去六個月,禮來公司和強生公司等製藥企業宣佈了新的美國投資計劃,以求與特朗普建立良好關係。

CNBC指出,這些計劃中徵收的關税將對製藥行業造成打擊,該行業人士已警告稱,關税可能會推高成本,阻礙在美國的投資,並擾亂藥品供應鏈,使患者面臨風險。以此同時,製藥商已經在應對特朗普藥品定價政策帶來的后果,他們認為這些政策既威脅到他們的盈利,也威脅到他們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能力。

特朗普最近還要求主要藥品供應商大幅削減成本,否則將面臨額外的、未指定的處罰,這包括他於今年5月簽署的一項行政令,該行政令重啟了一項頗具爭議的「最惠國待遇」政策,旨在通過將美國部分藥品的價格與國外低得多的藥品價格掛鉤來大幅降低藥品成本。

如今,特朗普告訴CNBC,他已「啟動」這項政策,並聲稱這將「對藥品價格產生巨大影響」。但截至目前,特朗普尚未正式落實該行政令帶來的任何政策調整。

上周,特朗普還致信17家制藥公司,要求它們在9月29日前承諾採取降低美國藥價的措施,其中包括以其他發達國家提供的最低價格向每一名醫療補助患者提供其全部現有藥品組合,以及其他措施。一些製藥公司則表示,它們正在審查這些信件。

同樣是在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也一直在調查半導體市場,為可能對這個預計全球銷售額近7000億美元的行業徵收關税做準備。在特朗普上臺執政后,美國已經對汽車、汽車零部件以及鋼鐵和鋁徵收了進口關税。

然而,對進口芯片徵收關税可能會大幅增加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成本,這些運營商包括微軟公司、OpenAI、Meta和亞馬遜等公司,它們計劃斥資數十億美元購買先進的半導體,以推動其人工智能業務的發展。

彭博社稱,特朗普此前也一直宣稱要利用關税來刺激包括芯片生產在內的國內製造業投資。當地時間8月5日,他受訪時對臺積電擴大在其在美國業務的計劃「表示讚賞」。

「你知道的,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和半導體工廠,正如你所知,芯片和半導體公司(臺積電)正在投資30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和半導體工廠。」他説道。

據報道,臺積電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把在美國的投資已追加至1650億美元,用於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六座半導體工廠、兩座封裝工廠以及一座研究中心。彭博社稱,對於特朗普所引用的數字,目前尚不清楚從何而來。對此,白宮方面和臺積電方面也未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所建工廠 資料圖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所建工廠 資料圖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貿易伙伴徵收的所謂「對等關税」税率,具體税率從10%至41%不等。新關税將於當地時間8月7日生效。美方還表示,未列明國家及地區統一適用10%的關税税率。

《紐約時報》指出,在推翻與其他貿易伙伴談判達成並已實施數十年的關税税率后,特朗普正轉而推行一套他自己構想的貿易體系,這套體系比以往更具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色彩。

康奈爾大學的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哀嘆道,這是「全球貿易一體化史上的黑暗日。曾幾何時,人們滿懷希望,認為貿易一體化能讓各國凝聚在共同繁榮的願景之下」。

「特朗普一意孤行,無可挽回地對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揮下重錘,將其擊得粉碎。這樣的局面,恐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修復」,他説。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曾指出,美國以「對等」為名行霸權之實,犧牲各國正當利益服務一己之私,將「美國優先」凌駕於國際規則之上,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中方已經發布了《中國政府關於反對美國濫施關税的立場》,表明了嚴正態度。

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各國應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