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臺積電2nm泄密!

2025-08-06 09:38

(來源:半導體前沿)

8月5日消息,據臺媒報道,半導體巨頭臺積電2納米芯片核心機密遭泄露,流向日本巨頭東京電子!

8月5日,臺積電在聲明中表示發現其2納米先進製程芯片製造技術可能存在商業機密泄露,並已對被認定負有責任的員工採取行動。據悉,臺積電已解僱了幾名涉嫌試圖獲取2納米芯片開發關鍵專有信息的員工。該工藝將於今年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並最終將為從智能手機到人工智能加速器等眾多設備提供動力。

臺積電完整迴應如下

「近期台積公司在常規的監控情況下偵測到違規行為,經內部調查發現涉及營業祕密泄漏情況。由於台積公司建立全面及完備的監控機制,得以及早發現,台積公司已對涉事違規人員進行嚴厲懲處,並已採取相關法律行動,由於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台積公司不便就細節多做説明。

台積公司對於任何違反公司保護營業祕密及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秉持零容忍的態度,絕對從嚴處理,追究到底。我們致力於保護公司核心競爭力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利益,將持續強化內部管理及監控機制,並在必要時與相關執法機構合作,確保公司競爭優勢及營運穩定。 」

此次事件由臺積電內部調查發現,經清查有9人涉案。其中3人為2納米試產人員,利用手機拍攝大量資料,流向東京電子(TEL)員工,3人被直接開除。另6人為研發中心人員,因提供2納米相關資料,調離原單位。

中國臺灣地區最高法院檢察署(簡稱「高檢署」)指出,智慧財產檢察分署於7月25至28日,執行臺積電核心關鍵技術之營業祕密遭非法取得案,由檢察官指揮調查局新竹市調查站、資安站及北機站偵辦。

全案共搜索6處地點,拘提陳姓、吳姓等6名工程師到案,申請羈押及禁止會見陳姓、吳姓等3名工程師獲批准。其中陳姓男子為臺積電前工程師,吳姓男子等2人為臺積電現任工程師。

據報道,陳姓前工程師分別從吳姓等2名工程師的電腦,拍攝了700多張、以及近300張製程技術照片,還有幾位臺積電工程師,也提供拍攝較不具機密性的個位數的製程圖,情節較輕,因此未被羈押。

更為離譜的是,其中1名臺積電工程師、1名某半導體設備大廠工程師,竟於7月相約在竹科的星巴克翻拍機密資料,當場被檢調單位抓獲。

高檢署強調,檢方將全力調查被告非法取得臺積電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的動機及目的,釐清祕密有無進一步外流情事,依涉案被告等人犯罪情節及台積公司受損情況,依法從嚴追訴犯行。

值得注意的是,2納米芯片的生產是當前半導體行業最前沿的製造工藝之一。目前只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和Rapidus仍在積極開發2納米芯片尖端技術,其他芯片製造商則已陸續退出這場競賽。在人工智能時代爭奪主導地位的競爭使得先進的芯片和存儲器成爲了寶貴的資源。芯片製造領域的投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臺積電和其主要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公司每年的資本支出超過300億美元,而其他科技巨頭公司也在競相開發最先進的技術。

資料顯示,東京電子是目前世界第四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同時也是日本半導體制造商Rapidus股東,Rapidus已啟動2納米制程芯片試產。

從細分類別來看,東京電子在塗布顯影、氣體化學蝕刻、擴散爐、批量沉積四類設備上是全球市佔榜首,在清洗、等離子蝕刻、金屬薄膜沉積、探針台四類設備上也是市佔率第二。東京電子在與阿斯麥High-NA EUV光刻機配套的高導向性電漿(等離子)蝕刻設備上處於完全壟斷地位,而其探針台也是CoWoS和共封裝光學CPO等先進封裝的關鍵設備。

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會議背景

電子特氣是半導體制造中的關鍵材料,對芯片性能和良率有直接影響,是半導體制造的第二大耗材,佔比約14%。2025年,中國電子特氣市場規模近300億,且保持每年10%的增長。

追隨空氣化工、林德、液化空氣、大陽日酸等國際企業的步伐,國內電子特氣企業金宏氣體華特氣體南大光電中船特氣雅克科技等紛紛取得突破。國內企業已經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產品進入臺積電、美光、中芯國際等國際頭部晶圓廠供應鏈。然而,高端前驅體和光刻氣等仍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低,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

2024年全球半導體金屬/氧化物前驅體市場規模達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中國作為重要市場,亞化諮詢預計2028年半導體前驅體市場將達12億美元。主要受益於存儲芯片及邏輯芯片先進製程的需求。伴隨中芯、華潤、華虹、長江存儲、長鑫、等本土晶圓廠擴產,國產前驅體在純度、定製化解決方案領域替代空間巨大。國內龍頭企業雅克科技、南大光電、正帆科技發展迅速,廈門恆坤、上海至純等在前驅體領域也不斷推進。 

2025電子特氣與半導體前驅體論壇(AESG2025)將於9月25-26日在蘇州召開。會議由亞化諮詢主辦,金宏氣體等企業戰略支持。將探討電子特氣與前驅體發展現狀與趨勢,搭建產學研平臺,聚焦技術創新、工藝優化、供應鏈安全與合作,推動半導體核心材料跨越式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