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默沙東與康方分手MK-1308!CTLA-4靶點徹底涼涼了嗎?

2025-08-06 12:07

(來源:求實藥社)

7月29日,默沙東在其第二季度項目進展更新中,首次公開披露了多項關鍵研發項目的終止決策。這一系列調整,是其正在推進的成本控制和資源重配策略的一部分。尤其引發行業關注的兩項,分別是通過19億美元收購Pandion Therapeutics獲得的IL-2突變蛋白MK-6194(原PT001),以及與中國Biotech公司康方生物合作開發、用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CTLA-4抗體MK-1308。

作為曾被默沙東寄予厚望、計劃與Keytruda聯合突破NSCLC治療瓶頸的項目,MK-1308在推進過程中投入了近2億美元。其終止背后,關鍵節點是一項於2025年6月完成的二期臨牀試驗,主要療效未達預期。

這不是簡單的一次失敗,而是后PD-1時代產業走向「ROI理性化」的縮影。對於仍在堅持「PD-1+經典靶點」組合打法的中國Biotech來説,海外窗口並未徹底關閉,但進入門檻確實提高了。

MK-1308為何出局:不是「失敗」,是「不足夠優」

這項二期臨牀共納入245名NSCLC患者,評估K藥(Keytruda)聯合MK-1308的療效。即便協同機制在I期階段曾展現潛力,最終數據顯然無法支持繼續投資。

需要強調的是,默沙東並未全盤否定MK-1308——其在腎細胞癌方向的三期研究仍在推進中。這表明,其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的終止,更像是一次「擇優而行」的戰略收縮,而非技術性失敗。

在NSCLC這個免疫治療最為內卷的賽道,想要證明價值,僅僅「有效」早已不夠。「比已有療法更好、更穩、更可預測」,纔是大藥企當前唯一願意下注的標準。

CTLA-4:從熱門到審慎,市場並未徹底關門

CTLA-4並非無效。百時美施貴寶的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聯用Opdivo(Nivolumab)早已在黑色素瘤、腎癌中證明了聯合療法的生存獲益。例如CheckMate 067研究顯示,聯合免疫治療組的10年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率為52%,高於PD-1單藥治療的44%,進一步證實了雙免疫治療在長期生存上的優勢。

但在NSCLC這類實體瘤中,CTLA-4的邊際效應更為模糊,毒性管理複雜,臨牀接受度也在下降。

換句話説,CTLA-4不是沒用,而是「不夠用了」。尤其在PD-1/PD-L1抑制劑已高度商品化的背景下,聯合療法若不能顯著拉開生存曲線、簡化治療流程,就難以在商業上成立。

默沙東的節流與押寶:重點在性價比,不是情懷

默沙東此次削減研發支出,終止了多項風險較高、臨牀數據尚未充分驗證的項目,體現了其對資本回報的更嚴格要求。與此同時,默沙東以100億美元收購了英國生物製藥公司Verona Pharma,獲得其已於2024年6月獲FDA批准的慢阻肺(COPD)創新葯恩塞汾汀(Ensifentrine),這款藥物代表了20年來首個新機制的COPD吸入治療選擇,臨牀數據紮實且市場潛力明確。

這反映出默沙東從「夢想管線」向「穩健資產」的戰略轉變,注重投入產出比。但恩塞汾汀依賴霧化吸入器,患者依從性存挑戰,同時面對GSK與恆瑞PDE3/4抑制劑組合的激烈競爭。

總體來看,默沙東的舉措體現了大藥企在當前環境下的務實資源分配,對中國及全球創新葯企而言,這既是壓力也是信號——未來市場只青睞真正有價值且商業模式清晰的產品。

康方的教訓:中國Biotech的license-out故事難講了

對於康方來説,MK-1308並非失敗,而是沒有達到繼續投資的「資本回報閾值」。但從市場反饋看,這個項目的擱淺,還是讓人看到了「中國Biotech出海模式」的困境。

曾幾何時,國內Biotech熱衷於用「差異化雙抗」「改良型PD-1組合」出海,期待複製信達、百濟等早期license-out的路徑。但隨着跨國藥企的BD策略轉向,曾經講得通的故事如今需要更清晰的數據、更早的驗證、更明確的全球化路徑。

MK-1308聯用Keytruda,無法擊穿NSCLC治療天花板;而其本身又非first-in-class,臨牀定位模糊。這種「不上不下」的產品形態,正是全球藥企BD部門當前最難拍板的類型。

窗口沒有關死,但門檻高了

MK-1308的終止,並不意味着全球對中國Biotech的興趣消退。相反,真正有原創性、成本優勢明顯或在特定機制上全球領先的企業仍能成功出海。

但這意味着,「依賴PD-1協同講老靶點新組合」的license-out路線,窗口正在縮窄。未來出海,更需要:

1. 更早期的全球註冊路徑規劃;

2. 真實差異化的數據和機制驗證;

3. 資本回報比優於自研的清晰商業模型。

康方的故事不是結束,而是一次提醒——以往的出海方法論,正變得越來越不適用了。

結束語

一個2億美元的項目黯然落幕,一箇舊license-out故事畫上句號,但真正的信號不是失敗,而是一個周期的結束。

CTLA-4不是「廢牌」,而是不再是「萬能補丁」。康方不是「錯誤示範」,而是一個邊界案例。默沙東不是「砍項目」,而是在優化自己的ROI。

未來的Biotech故事,要想打動全球製藥巨頭,不僅要會講,更要能算得清。

在這個資本更冷靜、監管更嚴苛、競爭更充分的時代,任何不能自證「成本效益比」的產品,終將被策略性放棄。

而這,或許纔是MK-1308真正傳遞的信號。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