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0:05
(來源:明見局)
截至目前,關於欠薪一事勞動仲裁部門證實相關案件仍在調解階段,企業方未露面,何猷君也未對此欠薪問題進行正面迴應。
前幾日,何猷君在微博闢謠,否認和其他女性有私生子等傳聞。
然而就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不少網友「歪樓」,要求何猷君快給武漢estar投點錢,甚至有人詢問他是否拋棄了estar戰隊。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estar到底是什麼?與何猷君又有着怎樣的聯繫?這一切,要從何猷君投身電競產業的説起。
豪門學霸的電競夢
何猷君,一直以來的「學霸」人設深入人心。1995年1月12日出生於中國澳門,是「澳門賭王」何鴻燊與四房太太梁安琪的兒子。從小,何猷君就展現出非凡的學習天賦,他在數學領域表現卓越,多次受邀參加 「世界數學競賽」,連續兩年在「世界數學測試」邀請賽中獲獎。
憑藉出色的學術表現他同時收到牛津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錄取通知,最終入讀MIT金融系。在大學期間,他一學期修8門課程,憑藉近乎滿分的成績,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4年的課程,成為MIT金融碩士史上最年輕的學生。
2016年,何猷君拒絕了家族企業拋來的橄欖枝,毅然前往上海開啟創業之路。創業初期,他涉足訂單服務、人工智能、AR、遊戲開發等多個領域,在不斷摸索中他敏鋭地捕捉到了電競行業的巨大潛力。
2018年,年僅23歲的何猷君創立了V5電子競技俱樂部,併成功競標拿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席位,正式進軍電競賽道。
同年,他還創辦了澳門電子競技總會,並當選首屆會長,立志推動澳門電競產業發展,打造國際電競接軌點。
2020年,何猷君主導了旗下V5電子競技俱樂部與武漢estar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合併,成立了武漢星競威武文體發展有限公司,總部就設立在武漢光谷。
根據湖北省體育局,星競威武旗下的estar電子競技俱樂部在王者榮耀、穿越火線雙端、QQ飛車手遊、使命召喚手遊等多個熱門遊戲項目上成績卓著。
尤其是武漢estarPro王者榮耀分部,多次斬獲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冠軍,包括2019年和2021年王者榮耀挑戰者杯冠軍、2022年KPL春季賽總冠軍,實現「三連冠」,吸引了大量粉絲與極高的關注度。
此后,2023年1月,通過股權置換星競威武集團併購了瑞典電競俱樂部NIP,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版圖,成為覆蓋中國、歐洲、南美市場的全球性綜合數字體育集團。
2024年7月26日,星競威武集團頂着「中國電競第一股」的光環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NIPG」,何猷君作為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親臨現場敲鍾。
去年才上市,今年就被爆料拖欠數十名主播工資
其實早在2025年春末,一則相關消息就在網絡傳播開來——何猷君主導投資的星競威武拖欠數十名主播工資。
據一名娛樂博主爆料稱,2024年星競威武招募了80名主播,承諾給予「保底工資」,金額從5千到2萬元不等,提成上不封頂。
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工資發放不僅延迟,負責對接的運營最后甚至失聯的問題,部分員工連正式合同都未簽訂,諸多主播被欠薪長達半年之久。
關於這一欠薪事件有多家媒體早前報道稱,內部人士透露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每年虧損額超千萬,始終未能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從公開披露的招股書、財報來看,2023年星競威武集團營收雖有所增長,從2022年的6580萬美元增長至 8367 萬美元,漲幅達27%,但毛利僅為720萬美元,與營收增長不成正比,且淨虧損從2022年的630.6萬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1325.8萬美元。
到了2024年上半年,總營收為3930萬美元,同比僅增長1.8%,淨虧損卻高達470萬美元。
旗下核心業務板塊,電競團隊運營和藝人管理服務收入同比下滑,賽事活動業務收入雖有增長,但難以彌補整體虧空。
2024年,星競威武電競團隊運營收入縮水至1471.6萬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33%持續下降至17.3%;人才管理業務(主要通過與在線藝人簽訂代理合同,靠直播服務費獲得收入)收入同樣縮水超過10%。
2024年7月上市首日,星競威武股價一度表現亮眼,開盤上漲45.66%,報13.11美元。然而此后市值便開始下跌,截至今年8月股價已大幅縮水。
網友猜測電競戰隊會被出售
隨着事件持續發酵,社交媒體上的傳聞甚囂塵上。在小紅書和微博等社交平臺,有人稱estar 戰隊即將被整體打包出售;還有的人猜想小米有望在明年接手estar戰隊,理由是小米近年來積極佈局電競產業,旗下產品與電競領域關聯緊密。
但截至目前,無論是戰隊方面、星競威武公司,還是小米官方,均未對這些傳聞予以證實或迴應。
面對如今的局面,何猷君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呢?是在電競教育、電競文旅等領域深入挖掘潛力,將電競IP與線下場景結合,創造新的收入來源?還是憑藉家族資源與自身人脈,積極引入戰略投資,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緩解資金壓力?
2025年1月,星競威武曾獲得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4000萬美元的投資(四年內分期支付),未來是否能吸引更多類似投資至關重要。
而截至目前,關於欠薪一事勞動仲裁部門證實相關案件仍在調解階段,企業方未露面,何猷君也未對此欠薪問題進行正面迴應。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