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11:58
(來源:機構之家)
8月5日,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銀行」,02139.HK)繼行長王錫真擬任省管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后,再次傳出重磅消息。
該行公告稱,其與甘肅資管簽訂資產轉讓合同,擬以153億元出售資產包。由於該交易構成非常重大出售事項及關聯交易,故而需提交臨時股東大會批准。
據金融人事等媒體報道,王錫真可能將履新華龍證券董事長,同時該行現任董事長劉青出生於1966年3月、數月后即將年滿60周歲。
那麼,從高管變動調整到大手筆轉讓資產包,后續一段時期內甘肅銀行似乎將處於經營治理的關鍵節點。
資產處置大手筆
甘肅資管與甘肅銀行構成關聯關係。甘肅省國投直接及間接持有甘肅銀行已發行股本約23.41%、為該行主要股東之一,而甘肅資管為甘肅省國投之附屬公司。
同時,本次資產包轉讓的相對規模之巨,業界也相對少見。按昨日公告披露,本次「所出售資產的本金及利息賬面余額合計約為人民幣197.19億元,其中,本金賬面余額約為人民幣178.64億元,應收利息約為人民幣18.55億元」。
儘管在178.64億元的本金中、由於呆賬覈銷而存在資產出表的因素,但相對2024年末的貸款總額2248.59億元、比值還是達到了7.94%,而相對於總資產4147.08億元的比值則為4.31%。
同時,再考慮到從2022年到2024年,近三年該行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01億元、6.45億元和5.82億元,如今的197.19億元本息已超過該行30年的「收成」,處置是否平穩、得當,直接關係到該行一段時期的經營效益。
甘肅銀行本次擬大手筆轉讓的資產包,預計主要是該行以往若干年問題資產的積累。從構成來看,包括信貸資產及金融投資資產。
信貸資產主要為貸款,行業分佈包括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製造業、採礦業,本金總額為40.85億元。金融投資資產的本金總額為137.79億元,包括信託產品76.23億元、資管計劃 40.98億元、債券18.59億元,及私募基金1.99億元。
傳統上,銀行的資產包轉讓一般以信貸資產為主,但甘肅銀行本次在178.64億元的本金中,金融投資資產達到137.79億元、佔比77.13%。一方面,該行的投資業務已具有相當規模,但另一方面,問題金融投資資產達到如此規模,似乎在資管工作方面該行后續還有明顯的優化空間。
畢竟,相對而言銀行的投資一般更為審慎、更為注重本金的安全性,而甘肅銀行本次所出售資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的未經審計税前虧損及稅后虧損已分別達到人民幣9.03億元、人民幣6.77 億元,已超過該行當年5.82億元的歸母淨利潤。
經營質效有待提升
銀行以一定的折扣「優惠」轉讓資產包,除優化賬面的資產負債表,更主要的是節約「親自」操刀資產處置的時間、人力等成本。
如前所述,甘肅銀行本次所出售資產的本金及利息賬面余額約為人民幣197.19億元。在扣除已計提的約人民幣47.97億元的減值準備后,所出售資產的賬面淨值約為人民幣149.22億元。在以153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后,根據所出售資產的賬面淨值及現值估算,該行「預計資產出售事項將產生的負面財務影響約為人民幣1.26億元」。
儘管有「負面財務影響」,但本次轉讓一旦落實,甘肅資管將於合同生效后5個工作日內立即支付80億元首付款、直接改善甘肅銀行現金流,剩余73億元則分5年支付。
一次性大規模出清問題資產,固然是難得一遇的大手筆,但管好存量的同時控制好增量纔是關鍵。畢竟,銀行的經營是動態的,不斷有存量風險需要處置、不斷有新增風險在不斷產生。良好的風險管控不是不產生風險,而是增量可控,同時新增的速度低於存量處置的速度。
當前甘肅銀行既然首選問題資產處置來提升經營質效,那麼在資產轉讓的同時、風險管控也需有所強化。從2022年到2024年,該行歷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2%、2%和1.93%。而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銀行中蘭州銀行、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相對最高,兩者分別為1.83%、1.79%,均低於甘肅銀行同期水平。
作為一家由甘肅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國資控股城市商業銀行,甘肅銀行成立於2011年10月,是在原平涼市商業銀行、白銀市商業銀行基礎上,由多家省內法人共同發起設立。
近年來,該行正面臨如何改善經營質效、實現業績復甦的瓶頸。據Wind口徑數據,2024年末該行總資產為4147.08億元、同比增速6.72%,實現當期營業收入39.34億元、降幅達14.07%,歸母淨利潤為5.82億元、也同比下滑9.65%。期末淨息差1.18%、同比縮小0.2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1.93%、同比縮小0.07個百分點。
除不良貸款率所反映的資產質量問題,2015年該行的營業收入即達到38.16億元,而多年后的2024年卻仍然僅有39.34億元。至於更為關鍵的利潤指標、問題更為明顯,甘肅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從2015年的12.95億元逐年增至2018年的34.35億元峰值后,在2019年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當年僅為5.09億元。此后多年、起起落落,始終未有明顯的恢復,2024年歸母淨利潤也僅為5.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