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勝利證券陳辰:香港是穩定幣發展的「政策緩衝區」

2025-08-06 11:1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永樂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除了備受矚目的獲取首批稀缺牌照的發行人,香港穩定幣相關主體,還包括確定性參與穩定幣使用場景創設的平臺,如虛擬資產交易平臺、託管銀行、審計機構等。

  香港本土券商已佈局虛擬資產業務,早在2023年11月,勝利證券成爲了首家獲批開展零售加密交易的券商。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話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DX首席戰略官、勝利證券生態合夥人陳辰。

  據其披露,從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勝利證券加密貨幣交易額突破100億港元,居香港虛擬資產券商排名之首。

  陳辰認為,穩定幣兼具機遇與挑戰,投資者需要理性甄別和判斷。在全球穩定幣發行的背景下,香港市場的首要作用是進行有限可控的嘗試與開放,形成「政策緩衝區」。他認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優勢顯著。

  發行方需具備足額底層儲備

  21世紀:如何解讀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的核心條款和監管要求?

  陳辰:香港《穩定幣條例》條款通俗易懂,設計思路與美國穩定幣相關法規類似,均要求發行方具備足額底層儲備,並實行穩定幣發牌制度。

  具體而言,《穩定幣條例》的核心在於確保發行方擁有足額、透明、安全的底層資產儲備,以此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外溢,同時也能對投資者形成一定保護。

  21世紀:香港在穩定幣監管方面持審慎態度,如何看待近期的討論熱度及降温力度?

  陳辰:穩定幣肯定存在風險和挑戰,因為鏈上是一個匿名、資金流動更加自由的空間。

  我認為,很多創新事物都是先有創新,在市場中實踐起來之后才發現問題,進而完善和補充監管。技術本身是相對中立的,關鍵看人們如何利用,它可能有好的一面,也可能有壞的一面。

  從長遠來看,穩定幣的發展確實有很大增長空間,可能會有幾十倍的增量;但短期來看,市場肯定相對過熱,而且很多機構只是在蹭概念,並非直接參與這一業務。

  因此,投資者需要理性甄別和判斷。現在申請穩定幣相關資質的機構很多,但真正能獲批的非常少,這是個門檻很高的領域,可能只有巨頭玩家才能拿到資質。

  另外,穩定幣不是投資或投機的工具,其幣值保持1:1恆定,是價值儲存和交易媒介。而非合規的穩定幣,如果發行機構沒有足額的抵押資產,可能會暴雷、遭遇擠兑,還存在交易對手風險或欺詐風險。

  所以香港相關立法要求,穩定幣發行方達到一定規模必須持牌經營,按1:1儲備足額抵押資產,從發行端約束,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風險外溢。

  穩定幣發展的「政策緩衝區」

  21世紀:穩定幣及RWA在香港金融市場中扮演什麼角色?二者具備哪些價值和意義?

  陳辰:穩定幣和RWA是重要的「孿生關係」:穩定幣是鏈上的資金端,RWA是鏈上的資產端。

  香港通過穩定幣能在交易和支付場景中獲得更多自主可控權,幫助企業更好地處理跨境貿易的收付款和結算。而RWA則是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助力中國資產進行全球化融資。

  21世紀:香港競逐「國際數字資產樞紐」,其核心定位和方向是什麼?

  陳辰:香港發展數字資產市場,或意在打造「鏈上通商口岸」。

  在全球穩定幣發行背景下,香港市場的作用首先是開展有限、可控的嘗試與開放,形成一個「政策緩衝區」。同時,也通過技術手段的提升,探索並助力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全球普及率。

  所以,香港其實是開放一個有限且可控的通道和窗口,以滿足市場對美元流動性的交易需求。

  21世紀:《穩定幣條例》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影響?

  陳辰:首先,對香港來説,無論是穩定幣、RWA,還是傳統金融交易上鍊清結算,乃至更廣泛的「萬物上鍊」,無疑都是大趨勢。這會與傳統金融清結算形成長期並行共存的架構。

  其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新加坡、迪拜相比,香港有着顯著優勢——背靠大量優質資產,如眾多公司及上市企業。隨着鏈上交易愈發活躍,香港市場未來肩負兩項重要使命:一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二是吸引資金投向更多潛在的人民幣資產。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