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

2025-08-06 07:21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

「穩」的基礎牢 「優」的勢頭顯

【今日關注數字 4.1%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高附加值水果生產形勢較好,黑莓、枇杷、藍莓、草莓產量分別增長58.3%、41.8%、25.4%和4.8%。】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劉全民

倉廩實則天下安,農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業運行交出穩健「期中答卷」,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主要農產品供應平穩,以黑莓、枇杷、藍莓、草莓等為代表的高附加值水果異軍突起,產量分別增長58.3%、41.8%、25.4%和4.8%。同時,畜牧業生產保持穩定,生豬產能基礎持續夯實,能繁母豬存欄增長顯著,為「菜籃子」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業「穩」,主要農產品供應有力

眼下大棚蔬菜正值換茬高峰期,作為我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江寧谷里的蔬菜大棚內一派忙碌景象。旋地、起壟……8月4日上午,位於江寧谷里的南京古理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內,總經理高聽友正帶領工人準備種植下茬蔬菜。「這個棚種植小番茄,我們已經根據番茄生長需要對大棚土壤進行了改良,注意別種錯棚。」高聽友叮囑技術人員。

記者瞭解到,高聽友原先承包了120多畝設施大棚,全年種植上百個品種的瓜果蔬菜,上市高峰期每天供應兩三萬斤果蔬。今年4月,他又增加了兩個大棚,總種植面積達到300畝左右。「本月中旬,所有的蔬菜都要種植下去,包括小番茄、辣椒、茄子、各類葉菜等共有五六十種,產量預計比上半年大幅提升。」高聽友説。

「菜籃子」產品供應是民生大事,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不完全農情調度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56.83萬畝,產量129.28萬噸,「菜籃子」供應總量充裕。

就在高聽友忙着蔬菜換茬的時候,六合區南京浩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里的標準化流水線正開足馬力運轉,一隻只新鮮的肉雞從傳送帶下線后,被分揀、打包、裝運,送往南京以及華東區域各城市的農貿、餐飲、超市和家庭。

南京浩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連紅介紹,公司主要從事肉雞養殖、加工、銷售等,建有超2萬平方米的智能化生態養殖區,送料、送水、加温等環節實現全自動控制,已成為南京農業產業化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出欄肉雞約900萬隻,同比增長10%左右。

農村根基牢固、農業發展穩健,對穩固經濟基本盤有着重要作用。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形勢穩定,主要農產品供應平穩,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全市豬牛羊禽肉產量2.98萬噸,與上年同期總體持平,全市生豬出欄同比增長3.5%,家禽出欄增長1.2%。二季度末,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8%,其中能繁母豬存欄增長5.2%。

果盤「甜」,高附加值水果產量高

8月3日,溧水區東屏街道悠果維有機黑莓種植基地里,連綿成片的黑莓果樹郁郁蔥蔥,幾名頭戴草帽的工人正忙着除草剪枝。

溧水是我國最早種植黑莓的地區之一,是遠近聞名的「黑莓之鄉」。2018年,江蘇悠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在東屏街道打造了有機黑莓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700多畝。

「剛剛結束採摘,最近工人們正進行除草、修剪、噴藥、施肥等田間管理。」江蘇悠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陳加保表示,這些日常工作不能馬虎,關乎明年黑莓果樹的生長及產量。

黑莓有「黑鑽石」之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第三代新型特種果,富含花青素、鞣花酸等營養物質。陳加保告訴記者,該公司的黑莓全部採用有機方式種植,鮮果採摘價格達到60元/公斤,由於管理科學高效、新品種更新及時,今年畝產量達到750公斤—1000公斤,同比增加10%以上。

隨着我國水果消費市場高速發展,果蔬消費升級趨勢持續深化,消費者不僅要「吃得飽」,更追求「吃得健康」「吃得有趣」,高品質、健康化、多元化及個性化的消費趨勢日益明顯,一批通過種植優質品種、深加工、品牌營銷等手段實現較高市場溢價的高附加值水果也隨之出現。

以黑莓為例,此前鮮果在市場上很少看到,隨着消費者對黑莓知曉度的提升,市場上的黑莓鮮果越來越多,目前僅江蘇悠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就在全國各地佈局近萬畝的黑莓種植基地,除了鮮果採摘銷售,還進行黑莓原漿生產,年產值約3億元,成為全國黑莓產業的頭部企業。

近年來,南京圍繞省力化、機械化、優質化、清潔化栽培技術,通過整合品種、技術、模式等生產要素,以主要果樹品種為重點,推進果樹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上半年以黑莓、枇杷、藍莓、草莓為代表的高附加值水果產量分別增長58.3%、41.8%、25.4%和4.8%,既滿足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帶動了農民持續增收。

動能「強」,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

中伏過半,高淳區東壩街道陳福明農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內,一株株水稻秧苗健壯挺拔,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

合作社負責人陳福明告訴記者,從目前水稻長勢來看,今年苗情算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5000多畝水稻長勢良好,其中500畝採用了省農科院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秸稈基質塊育秧,苗情更好。

「秸稈基質塊育出的秧苗根系發達,不需要緩苗,壯秧指數高,抗病抗蟲能力強,優勢明顯。」陳福明説,該技術還能避免傳統育秧引起的農田土壤耕層破壞、高碳排等環境問題,並能幫助緩解秸稈焚燒和秸稈離田問題。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國,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距離陳福明農業專業合作社約20公里外的永勝圩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基地里,蟹農吳天林精心照料着即將進行第五次蜕殼的螃蟹,和以前冒着高温不同,如今照顧蟹塘工作,在空調房里點點手機就能完成。

吳天林指着蟹塘邊柱子上的兩個小箱子説,螃蟹養殖原來憑個人經驗,現在是靠科技,蟹塘裝備了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各類監測感知設備,能精準監測塘口pH值、溶解氧、水温水質變化等數據,實現科學精準管理,所有設備通過手機控制,省時省力還高效。

南京地形「六山一水三分田」,人均耕地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造成農業「先天優勢」不足,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為南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南京國家農高區、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等「國字號」農業科創平臺集聚優勢,着力打造農業科創策源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完善「高校院所+推廣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户」協同推廣模式,今年上半年,組織實施南京市農業特色產業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項目12個、重大農業技術協同推廣項目11個,推進實施數字農業科技成果集成創新示範項目14個,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9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7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