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07:30
(來源:信達證券研究)
【固收】債券專題報告:央行放松管控放大波動 維持框架內的相對寬松——2025年8月流動性展望(李一爽)
【固收】債券專題報告:賠率思維應對轉債高估值環境——8月轉債投資策略與關注個券(李一爽)
【石化】原油行業月報:EIA和IEA上調2025年供給預期(劉紅光)
【電子】行業專題報告:北美科技龍頭二季報:業績紛紛超預期,CapEx力度不減(莫文宇)
【人服教育】粉筆(2469.HK)公司點評報告:競爭激烈致業績承壓,AI應用有望破局(範欣悦)
如需查看報告全文
請聯繫對口銷售或點擊進入 信達研究小程序
財經新聞
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升科技金融質效,支持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佈局。推進投資端改革,完善投資機構長周期考覈,推動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基金、保險公司等長線資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重點圍繞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方向,加快佈局未來產業。
財政部擬發行300億元記賬式貼現國債
財政部擬發行2025年記賬式貼現(四十七期)國債。本期國債為期限91天的貼現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300億元,進行甲類成員追加投標。發行價格通過競爭性招標確定,以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貼現發行。本期國債自2025年8月7日開始計息,於2025年11月6日(節假日順延)按面值償還。招標時間為2025年8月6日上午10:35至11:35。
國家税務總局最新增值税發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平穩增長
8月4日,國家税務總局增值税發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呈現多方面亮點。製造業發展穩中提質,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兩新」政策成效明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序推進。
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推進國家碳計量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8月5日,為進一步完善國家碳計量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碳計量中心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提升碳計量基礎保障和技術服務水平,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推進國家碳計量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7月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7月份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顯示,當月,中期借貸便利投放4000億元,回籠3000億元,實現淨投放1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投放14000億元,回籠12000億元,實現淨投放2000億元。投放情況還顯示,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未進行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同比增長8.0%
8月4日,商務部公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穩步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38872.6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出口16883億元,增長15.0%;進口21989.6億元,增長3.2%。服務貿易逆差5106.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22.1億元。
國家醫保局:第十一批藥品集採競爭格局顯現,提示投標企業科學覈算成本、理性報價
國家醫保局8月5日稱,按照國務院關於優化藥品集採措施的部署要求,國家醫保局會同相關部門優化完善集採措施,指導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積極推進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確定了55種藥品擬納入採購範圍。國家醫保局歡迎廣大符合資質的企業積極參加本次集採,共同為羣眾提供質優價宜的藥品。同時,提示各企業做好自身成本收益覈算,科學研判市場競爭格局,堅持理性報價、誠信經營,共同抵制圍標、串標等不法行為,共創行業良性生態。
加強食品銷售連鎖企業食品安全管理 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徵求意見
8月5日,為加強食品銷售連鎖企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壓實總部、門店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切實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保障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食品銷售連鎖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增強協會與企業聯繫 促進中小房企健康發展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8月4日發佈通知,為支持服務中小房企的健康發展,破解中小房企發展難題,發揮協會橋樑紐帶作用,形成協會為企業服務的長效機制。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房協推薦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推薦的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享受以下服務內容:反映企業政策訴求,提供金融服務,促進房企銷售去化和完善企業供應鏈。
7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0.5% 物流供需保持適配增長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8月5日發佈數據顯示,2025年7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0.5%,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儘管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但指數反映出總需求保持擴張,企業內生動力較強,物流供需保持適配增長。
債券專題報告:央行放松管控放大波動 維持框架內的相對寬松——2025年8月流動性展望
6月超儲率較5月上升約0.3pct至1.3%,但仍處於季末月份的偏低水平,也低於我們的預期。6月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環比上升7463億元,與高頻貨幣政策工具基本匹配,但並未如預期的額外上升以抵消前期額外下降的影響,這是導致6月超儲率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5月央行公佈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后,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與高頻數據差值縮小,需關注其后續是否成為常態。
此外,6月財政存款下降5722億元,降幅低於預期的7400億元,儘管政府性基金支出規模偏高推動廣義財政赤字規模高於我們的預期,但政府存款相較於廣義財政盈余及政府債淨繳款之和僅額外下降26億元,反映了特殊再融資債在6月的支出進度可能仍然低於預期,而6月國庫現金定存回籠可能也帶來了政府存款的額外上升。此外,6月貨幣發行、央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外匯佔款與我們的預期相差不大。儘管超儲率仍然相對偏低,但6月銀行淨融出規模持續回升,全月DR001中樞已降至1.4%下方,顯示央行仍在通過對銀行融出的支持實現資金價格的正常化。
儘管7月政府債供給壓力仍高於往年同期水平,但是廣義財政收支可能出現反季節性的赤字,並且置換債的支出有望帶來政府存款的額外投放,我們預計7月政府存款將上升約4500億元,處於往年同期偏低水平,對超儲的消耗將邊際減弱;7月信貸投放的回落或將帶動銀行繳準規模下降約900億元;7月貨幣發行或將增加約300億元;外匯佔款或繼續回籠資金約500億元;公開市場方面,7月央行質押式逆回購淨投放188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淨投放2000億元,MLF淨投放1000億元,PSL淨歸還2300億元,則7月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或環比上升約2600億元。綜合來看,我們預計7月超儲率約1.2%,與6月下行約0.1pct,處於非季末月相對中性的水平。
7月DR001一度突破1.35%,但1.3%似乎又成爲了新的下限,全月DR001均值並未明顯走低且波動放大,但非銀資金需求下降使DR007在銀行淨融出回落的背景下仍有所下行。這可能反映了在Q2的迴歸后,央行政策的正常化已經實現,可能希望流動性在現有框架內維持相對寬松的狀態,因此在微觀層面對銀行行為的約束放松,這使得資金利率中樞平穩但波動加大。
7月下旬資金面的波動加大可能也與權益市場情緒改善尤其是北交所新股上市凍結資金有關。當前國內三大交易所只有北交所打新採取預繳款制度。在權益市場持續上行的背景下,近幾月北交所新股認購愈發活躍。7月22日發行的新股鼎佳精密在22-23日凍結資金6288億元,使得這兩日GC001大幅上升。24日資金解凍后GC001顯著走低,但或因權益市場上行帶來大規模走款,銀行融出意願下滑,但央行可能並未關注,當日OMO維持淨回籠使資金明顯收緊。但此后OMO淨投放大規模上升使資金面再度迴歸平穩。7月29日北交所新股酉立智能上市,疊加跨月因素影響,29-30日GC001升幅更大,但由於A股調整疊加OMO淨投放規模上升,資金解凍后走款對銀行間資金的影響反而有所下降,反映了北交所打新可能只會在特定情況下對銀行間流動性造成衝擊。
7月機構跨月進度整體偏緩,多數機構直至月末最后兩個交易日纔有所提速,但在充裕的資金供給下,跨月偏緩並未影響月末資金面的寬松。
展望8月,儘管廣義財政赤字規模可能較往年同期偏高,並且置換債的支出可能仍將對政府存款帶來額外的漏出,但政府債淨供給規模同樣處於高位,我們預計8月政府存款環比下降約500億元,水平相對中性;8月繳準季節性增加,或將回籠資金約800億元;8月貨幣發行或增加約500億元;外匯佔款或繼續回籠資金約500億元。公開市場方面,我們假設8月末OMO余額降至約1.7萬億,對應淨回籠逆回購約6300億元,MLF和買斷式逆回購或延續超額續作,仍然分別淨投放1000億元、2000億元,PSL和其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淨回籠約1000億元,則8月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環比下降約4300億元。綜合來看,我們預計8月超儲率約1.1%,較7月下降0.1pct,但仍處於近年同期的中性水平。
7月以來央行的一系列表態都更加強調已有政策的落地見效,7月政治局會議也顯示中央認為現有政策已能應對當前的形勢,后續可根據對變化的預判靈活調整,降準降息的門檻有所提升,8月落地並非基準預期。
但央行對於債券投資風險的擔憂同樣有所下滑,下半年工作會議回顧時提出「促進金融市場利率下行」可能也是在上半年貸款利率下行放緩的背景下以此顯示金融對實體的支持,這也反映了利率過快下行對貨幣寬松的約束減輕,7月政治局會議重提「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考慮當前政策對提升通脹的關注度提升,而這也需要央行配合,因此央行在8月可能仍然傾向於在現有框架內維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基準預期下,8月資金面可能延續7月的基調,需要關注月初DR001能否突破1.3%的下限,但若此情況出現,央行可能也會同時進一步放松對銀行融出的管控,這可能也會加大資金面的波動。考慮8月税期等外生擾動可能下降,資金利率的中樞相較7月或略有回落,但幅度可能相對有限。
風險因素:財政投放力度不及預期、貨幣政策不及預期。
固收:李一爽
首席分析師
S1500520050002
債券專題報告:賠率思維應對轉債高估值環境——8月轉債投資策略與關注個券
7月在景氣行業輪動疊加「反內卷」放大周期板塊彈性,上證指數一度突破3600點,風格指數呈現再平衡特點。儘管月內銀行轉債受到正股風格拖累表現一般,但在「反內卷」的帶動下,周期方向標的以及光伏板塊月內正股驅動明顯,部分大盤光伏轉債公告提議或實施下修,對轉債指數起到了提振作用,7月中證轉債指數創出2016年以來新高。我們的月度策略在高波低價和主動擇券兩個子策略驅動下繼續取得穩定超額收益,7月轉債策略組合錄得3.54%的月內收益,表現強於中證轉債指數。
當前市場投資者可能並不關心未來一年轉債的配置價值幾何,而更關心在更短的時間周期里轉債的收益還有多少兑現空間,也就是賠率思維取代勝率思維的市場交易邏輯。我們通過潛在收益率質變構建了「隱含3個月收益率」指標,這個指標是在衡量潛在收益率兑現的快慢問題,最重要的指標效果在於解決,當我們從「潛在收益率」指標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判斷時,市場是否還具備短期參與價值,並且與市場實證數據相驗證。從最新數據來看,截至8月1日收盤,潛在收益率-3.21%,隱含3個月收益率-1.17%,這對指標組合並不能給出非常明確的倉位信號,短期極值和高賠率位置都沒有出現,我們認為對市場維持中性態度順勢而為。
在本月的策略分析中,我們不再贅述市場估值的情況。在轉債指數持續衝擊新高、全市場絕對價格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多數市場參與者都明白,當下的轉債資產很「貴」,但這種「貴」在權益市場樂觀情緒籠罩下似乎成爲了「房間里的大象」,市場資金更多出於短期跑出相對收益的角度參與轉債投資。在資產整體性價比不高的擇券環境下,我們認為「賠率」是能夠把安全邊際與樂觀預期結合起來的切入點,無論是短久期低溢價標的、正股高波動率轉債低價標的還是股性高景氣度標的,實際上都反映的是在當前環境下的「高賠率」,我們的擇券方向也會朝着這幾個子類傾斜。
我們在構建組合中主要考慮如下幾點:1、大盤底倉券選擇中,參與部分高賠率標的機會;2、在1-2年高YTM策略中,保留一些前幾個篩選出、但收益還沒有得到充分兑現的標的;3、高波低價策略增加個券在行業分佈上的均衡性;4、主動擇券落實策略觀點,從賠率和股性高景氣兩個方向進行擇券。1、傳統大盤底倉標的建議關注綠動轉債、浦發轉債,1-2年高YTM策略中建議關注嘉元轉債、仙樂轉債、晶科轉債、盛虹轉債。2、高波低價平衡型擇券建議關注:天業轉債,樂普轉2,東南轉債,魯泰轉債。3、主動擇券建議關注:首華轉債、聞泰轉債、道通轉債、豪鵬轉債。
風險因素:穩增長不達預期,經濟修復不達預期。
石化:劉紅光
聯席首席分析師
S1500525060002
原油行業月報:EIA和IEA上調2025年供給預期
【原油價格板塊】截至2025年7月23日,布倫特原油、WTI原油、俄羅斯EPSO原油、俄羅斯Urals原油價格分別為68.51、65.25、64.47、65.49美元/桶,近一個月主要油品漲跌幅分別為:布倫特原油(-2.85%)、WTI原油(-4.76%)、俄羅斯ESPO(7.65%)、俄羅斯Urals(+0.00%)。2025年年初至2025年7月23日期間不同油品漲跌幅分別為:布倫特原油(-9.77%)、WTI原油(-10.78%)、俄羅斯ESPO(-10.40%)、俄羅斯Urals(4.41%)。
【原油庫存板塊】根據2025年7月報,IEA、EIA和OPEC預測2025年全球原油庫存變化分別為+142.65、+106.29、-114.00萬桶/日,較2025年6月預測分別+30.92、+24.67、-11.13萬桶/日,其中OPEC對於全球原油需求預期更為樂觀,三大機構預測2025年庫存變化平均為+44.98萬桶/日,較2025年6月預測均值+14.82萬桶/日。
IEA、EIA和OPEC預測2026年全球原油庫存變化分別為+204.41、+112.82、-146.24萬桶/日,三機構預測2026年庫存變化平均為+56.99萬桶/日。
對於2025Q3,IEA、EIA和OPEC預測全球原油庫存或將分別為+107.30、+73.81、-173.77萬桶/日,三大機構預測庫存變化平均為+2.45萬桶/日,較2025年6月預測平均庫存變化分別為+41.90、+37.99、-23.93萬桶/日。
【原油供給板塊】IEA、EIA、OPEC在2025年7月報中對2025全球原油供給預測分別為10510.89、10460.15、10396.00萬桶/日,較2024年原油供給分別+209.60、+180.46、+161.06萬桶/日,相較2025年6月預測分別+22.89、+25.73、-14.62萬桶/日;IEA、EIA、OPEC對2026年原油供給預測量分別為10644.84、10572.24、10493.76萬桶/日,較2025年原油供給分別+133.95、+112.09、+97.76萬桶/日。
具體來看,2025年7月IEA、EIA、OPEC預測2025Q3全球原油供給同比增量分別+251.25、+226.71、+171.59萬桶/日,相較2025年6月預測變化分別+31.73、+34.12、-27.26萬桶/日。
【原油需求板塊】IEA、EIA、OPEC三大機構在2025年7月報中對2025全球原油需求預測分別為10368.24、10353.85、10510.00萬桶/日,較2024年原油需求分別+70.42、+79.72、+126.00萬桶/日,相較2025年6月預測量分別-8.03、+1.05、-3.49萬桶/日;IEA、EIA、OPEC對2026年原油需求預測量分別為10440.44、10459.42、10640.00萬桶/日,較2025年原油需求分別+72.20、+105.57、+130.00萬桶/日。
具體來看,2025年7月IEA、EIA、OPEC預測2025Q3全球原油需求或將分別同比+75.45、+105.42、+153.58萬桶/日,相較2025年6月預測量分別-10.17、-3.87、-3.32萬桶/日。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海油/中國海洋石油(600938.SH/0883.HK)、中國石油/中國石油股份(601857.SH/0857.HK)、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化工股份(600028.SH/0386.HK)、中海油服/中海油田服務(601808.SH/2883.HK)、海油工程(600583.SH)、中曼石油(603619.SH)等。
風險因素:(1)中東地區巴以衝突等地緣政治因素對油價出現大幅度的干擾。(2)美國對委內瑞拉的潛在制裁可能。(3)美國與伊朗談判的不確定性。(4)美國為推動俄烏衝突結束,造成原油市場波動。(5)美國對OPEC+組織施壓增產的潛在可能。(6)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導致需求端不振。(7)新能源加大替代傳統石油需求的風險。(8)全球貿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對全球經濟及石油需求產生破壞的風險。(9)OPEC+聯盟修改石油供應計劃的風險。(10)美國對頁岩油生產、融資等政策調整的風險。
電子:莫文宇
首席分析師
S1500522090001
電子行業專題報告:北美科技龍頭二季報:業績紛紛超預期,CapEx力度不減
谷歌:雲業務需求強勁,上調全年CapEx至850億美元。谷歌2Q25實現營收964億美元,同比增長14%,超過市場預期的940億美元;營業利潤313億美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282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公司2Q25雲業務營業利潤28.3億元,營業利潤率達20.7%,同比+9.4pct。公司GCP核心產品和AI產品均有所增長,且增速遠高於雲業務的整體增長。二季度谷歌雲業務的積壓訂單(backlog)環比增長18%,同比增長38%,季度末達到1060億美元,這反映了客户對雲服務的強勁需求。公司表示,鑑於市場對公司雲服務的強勁需求,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約為850億美元,此前的目標是750億美元,這一更新反映了公司為滿足客户需求,加速了對服務器的投資、交付時間以及數據中心的建設。展望2026年,根據公司從客户端看到的需求以及各部門的增長機會,預計資本支出將進一步增加。
微軟:第四財季業績超預期,Azure驅動智能雲業績大幅增長。微軟FY25Q4實現營業收入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市場預期739億美元;毛利率69%,同比減少1pct;營業利潤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3%;淨利潤272億美元,同比增長24%,市場預估252億美元。對應攤薄后EPS為3.65美元,同比增長24%,市場預估3.37美元。FY25Q4智能雲業務收入299億美元,超出市場預估的291億美元。其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9%,此前指引為34%~35%,公司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的過去一年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銷售額增長了34%,達到超750億美元。公司指引FY26Q1智能雲業務收入301~304億美元,中值302.5億美元,環比+1%。其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或維持高增長,指引環比增長37%。公司FY25Q4資本支出為242億美元,同比增長27%,用以支持雲計算和AI的需求,公司預計FY26Q1的資本開支將超過300億美元,FY26全年CapEx繼續增長,但增速小於FY25。
Meta:淨利潤同比增長36%,上調CapEx指引下限。Meta2Q25實現營業收入47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市場預期為448億美元;營業利潤率43%,同比提升5pct;淨利潤183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公司指引3Q25收入在475~505億美元之間,中值490億美元,環比增長3%。2Q25Meta廣告業務收入466億美元,同比增長21%。2Q25公司應用家族DAP(日活用户)達到34.8億,ARPP(人均創收)達到13.65美元。公司表示廣告業務的顯著表現得益於AI提升了整個廣告系統的效率和收益,本季度已將新的AI廣告推薦模型擴展至新的平臺,Instagram廣告轉化率提升5%,Facebook提升3%。2Q25公司CapEx為170億美元,同比提升100%。公司上調全年CapEx指引到660~720億美元,此前指引為640~720億美元,並且2026年CapEx仍將保持顯著增長。Meta在AI基礎設施上大規模投入,明年全球首個1GW+的數據中心Prometheus或將上線,另外未來幾年內Hyperion集羣將擴大至5GW。
亞馬遜:AI業務增速超三位數,AWS面臨供不應求。亞馬遜2Q25實現營業收入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市場預期1620億美元;經營利潤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182億美元,同比增長35%,市場預期135億美元。其中AWS收入309億美元,同比增長18%,佔比18%,目前年化收入超過1230億美元。公司二季度CapEx為314億美元,預計Q2的資本支出能合理反映下半年每個季度的資本投資率,隨着公司加大投資以滿足對AI的需求,以及投資Trainium等定製芯片,AWS仍將是CapEx增長的主要驅動。截至6月30日,公司積壓訂單為195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公司表示AI業務同比增速超三位數,目前AWS需求超過現有容量,主要源於電力和芯片的供應限制。
建議關注:【海外AI】工業富聯/滬電股份/鵬鼎控股/勝宏科技/生益科技/生益電子等;【國產AI】芯原股份/寒武紀/海光信息/中芯國際/深南電路等。
風險提示:資本開支不及預期;AI發展不及預期;宏觀環境不確定性;AI行業競爭加劇。
人服&教育:範欣悦
粉筆(2469.HK)公司點評報告:競爭激烈致業績承壓,AI應用有望破局
事件:公司發佈盈利預警,25H1收入不少於14.7億元、同減不超過9.7%,經調整淨利潤不少於2.6億元、同減不超過25.5%。
點評:
招錄培訓行業競爭依舊激烈,致業績承壓。我國招錄培訓行業短期競爭依舊激烈,導致培訓業務銷量下滑,收入同比下滑。我們認為,拆分來看,在線大班課受影響更為顯著,而在線大班課毛利率較高,因此利潤的下滑幅度超過收入下滑幅度。
推出AI刷題系統班,樹立教育AI應用領先地位。25年4月基於自研AI垂類模型推出AI刷題系統班,定價為399元人民幣,截至6月末,銷售約5萬人次,收款約2000萬元。AI刷題直播課通過實時捕捉數據、及時制定學習任務和動態調整學習計劃,提升學員的學習效率。
AI刷題系統班提升付費轉化初具效果。AI刷題系統班的付費學員中,90%為25年以前已在APP註冊並活躍,但是沒有課程付費意願的用户,這説明AI刷題系統班在提升付費轉化已初具效果,同時與之前付費用户重疊度較低。目前AI刷題系統班僅針對公務員,公司計劃25年內將在更多科目推出AI大班課。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招錄培訓行業競爭激烈致公司25H1業績承壓,但通過推出行業領先的AI刷題系統班有望破局。AI刷題系統班銷售數據表現優異,且吸引大量之前未付費的用户,説明提升付費轉化初具效果,隨着其他科目陸續推出AI大班課,公司有望憑藉AI應用實現非線性增長。調整25~27年的經調整淨利潤預測至2.63/2.95/3.58億元,當前股價對應PE估值28x/25x/21x。我們在7月15日發佈的《站在「主動輸出型」教育AIAgent的起點——教育行業2025年中期策略》中提出,「當我們站在‘主動輸出型’教育AIC端產品的起點,或許不該拘泥於某個產品短期的收入和利潤貢獻,或公司當前的估值等,因為未來潛在非線性增長,或許並不能被當前的業績和估值所解釋」,「既然處於變革的時代,可以用發展的眼光和事件驅動來看待這個行業的公司」,我們看好公司AI應用的表現以及未來推出新AI產品的節奏,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教育行業的政策風險,宏觀風險,AI使用的合規風險,競爭格局持續惡化的風險。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央行放松管控放大波動 維持框架內的相對寬松——2025年8月流動性展望》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8月4日
報告發布機構: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
報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賠率思維應對轉債高估值環境——8月轉債投資策略與關注個券》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8月5日
報告發布機構: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
報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張弛 S1500524090002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原油月報:EIA和IEA上調2025年供給預期》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8月5日
報告發布機構: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
報告作者:劉紅光 S1500525060002;劉奕麟 S1500524040001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北美科技龍頭二季報:業績紛紛超預期,CapEx力度不減》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8月4日
報告發布機構: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
報告作者:莫文宇 S1500522090001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競爭激烈致業績承壓,AI應用有望破局》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8月4日
報告發布機構: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
報告作者:範欣悦 S1500521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