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6 07:00
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路線圖出爐。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任務,堅持以產業需求牽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全覆蓋、差異化、專業性金融服務體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清晰路徑。
一是在宏觀層面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為新型工業化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融資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三是優化供應鏈金融和區域、外貿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集羣發展。四是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和傳統工業綠色低碳改造。五是積極有序發展數字金融,支持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意見》提出,強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提升金融支持強度精度效度,為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堅持分類施策、有扶有控,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防止「內卷式」競爭。
《意見》還明確了總體目標,即到2027年,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產品更加豐富,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在有效防範交叉性金融風險前提下聯動銜接更加緊密,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製造業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製造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户數和規模持續增長,股權融資水平顯著提升。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記者,《意見》強調加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能力建設,從金融機構內部機制完善、各類金融工具協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要求,切中了關鍵問題和癥結,將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機制、風險管理機制、綜合服務機制、考覈評價機制,促進金融機構、金融管理部門和行業、企業在政策制定、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務新型工業化效能。
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重點環節
《意見》從支持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產業合理佈局和拓展發展空間、加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協同聯動等5方面,提出了18條具體措施。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告訴記者,在眾多政策舉措中,他最關注三項政策部署。一是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通過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計劃,打通社會資本流向硬科技領域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實驗室里的創新成果能快速走向產業化。
二是探索產業鏈金融的「脱核」服務模式,藉助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使缺乏核心企業擔保的專精特新企業也能憑藉真實交易數據獲得授信,這種「數據換信用」的創新有望激活產業鏈末梢活力。
三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從跨境結算便利化到外匯套保服務升級,從出口信用保險擴圍到海外知識產權融資支持,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務讓「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競爭中更具底氣。
從具體舉措來看,《意見》指出,優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服務器、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
《意見》還支持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探索開展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模式,盤活科技研發資源和成果。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開展「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和「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加強上市預期引導和政策激勵,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意見》要求,強化重點企業金融服務,支持產業鏈自主可控。引導金融機構運用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多樣化工具,為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重要配套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針對受外部影響較大的企業平穩經營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產業鏈自主可控建設。
此外,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拓展高水平雙向開放發展空間。優化製造業外貿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提升經常項目收支便利化水平,保障企業安全高效便捷開展跨境貿易結算。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更好滿足企業外貿結算需求。
《意見》還提出,深化產業鏈金融服務,推動資金鍊與產業鏈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依託大數據和特定場景,為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服務。運用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的供應鏈「脱核」模式。
構建支持新型工業化長效機制
業內專家表示,《意見》着力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促進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具體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強能力。健全金融機構服務製造業的內部機制安排,單列製造業信貸計劃,針對細分行業和企業成長階段特點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
其次是建隊伍。鼓勵金融機構與產業部門雙向培養科技產業金融複合型人才隊伍,金融機構向產業園區派駐金融專員,招收引進具有先進製造業專業背景的人才。
最后是建機制。加強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協同聯動,建立完善跨部門協同推進、政策激勵約束、地方政策配套、風險協同防控等4方面機制,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和宏觀信貸政策引導作用,增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精度效度。
《意見》提出,健全金融機構服務製造業的內部機制。金融機構要把服務新型工業化列入長期經營戰略,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和產業轉型升級動向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加大對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的支持。銀行要單列製造業信貸計劃,在經濟資本配置等方面加強資源保障,完善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調動基層一線人員服務製造業中小企業的積極性。
《意見》還要求,加強各類金融工具的聯動配合。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融資擔保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在防範交叉性金融風險、保障客户隱私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集團內各類金融資源,為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此外,培養科技產業金融複合型人才隊伍。探索完善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面向各類科技園區及科技企業等主體,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提升國家高新區等科技資源聚集區域的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招收、引進具有先進製造業及相關科技領域專業背景的人才,打造複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務團隊。
《意見》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和協同推進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應加強信息共享和政策協同,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優化政策落地環境。健全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薦機制,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持續加大項目推送、融資對接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動金融機構支持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
(作者:唐婧 編輯:包芳鳴)
責任編輯:張文